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改房遭歧视,七旬华人把政府给告了

近日,家住休斯敦的魏老先生遇到了麻烦事,很气愤。因为改建房屋,他的邻居把他给告到了HOA(Home Owners’ Association)也就是社区管委会那里。虽然有热心的华裔团体帮助老人家维权,律师也已介入。

但两轮HOA社区听证会下来后,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年已七旬的魏老先生直指这其实是种族歧视事件

自动草稿

8月27日,HOA听证会现场。(图源:维权组织者提供)

几位经历了听证会的人,也深为其它族裔群起围攻华裔的现象而倍感愤怒

七旬翁直斥“歧视”,为打官司宁可卖房

魏先生说,他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是2015年底购入的,他请建筑师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要改动包括:把原有的游泳池改建成pool house调整了车道位置、并将原车库改造成卧房等。

在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批后,这份设计获得了市政府和HOA的批准。2016年6月,工程开始施工,并于当年年底完工,整个过程中,各种检查人员来过不下十趟。魏先生为这次改建投入了二十多万美元。

没想到,意外接踵而至。当魏先生按计划安装好院子围栏后,HOA前来阻止,说不可以有那个围栏。

魏先生不理解,“当初图纸里设计了这个,而且也是审批通过的,为什么不可以?” 对方只说了句“对不起,我(审批时)没有看到。”

虽然魏先生又惊又气,但他忍了忍、还是决定将围栏拆掉。

自动草稿

图片左边白色围栏的是魏先生的屋子,右边红棕色围栏的是白人邻居的房子。魏先生的车道的入口就在这条街上。

事情并没有完。

魏先生因为平时做一些装修工程,所以家中会放置一些工具,有时也会把贴有装修信息的工作用车停放在家中车道上。与魏先生一墙之隔的一位白人邻居很快就开始发难。

她向HOA投诉说魏先生家的围墙高度、房屋以及车库等影响了她家的视线;称魏先生搭建的雨棚使得雨滴落到她的院子里;她还偷偷溜进魏先生家院子拍照取证,试图证明魏先生对此处房屋的使用并不是“住家性质”(Residencial)、而是“商业性质”(Commercial)。

于是,这就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两轮HOA社区听证会。

魏先生房屋正面。因一楼没有卧室,所以魏先生请设计师将原车库改成了卧室,避免了老人上下楼梯的麻烦。

由此,车库从正面改到了房屋侧面。这些改动都经过了市政府和HOA的同意。

7月30日晚上举行的笫一轮听证会,魏先生差不多是孤军奋战。面对八位HOA委员,魏先生又做了让步,比如,他把车库里的工具全部搬走了,也把工作用车停到了别的地方。

但没想到,邻居又借HOA的力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包括:

降低后院的围墙高度、拆除雨棚、封死屋中一面墙上的气窗等等。魏先生这次实在不愿意再顺从,他质疑这些完全是挑剔,因为与他类似的房屋改造措施,在他周围的那几条街上很容易就能看到,包括把工作用车停放在家中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却不可以?”魏先生对此非常愤怒,于是他开始寻求帮助。

魏先生已将雨棚的形状改成了v形

维权组织者亨特(Hunter)告诉记者,他此前曾帮助一些华人处理过与HOA的维权,知道这种事情处理起来很棘手。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当他看见“由非裔、西裔、印度裔和白人组成的委员会,对一个几乎不会讲英文的华人老者步步进逼、横加指责的时候”,“那种感觉让人牙根发痒。”

亨特形容当天现场如“唇枪舌剑”,交锋历时近三个小时。HOA口气很严厉,称“如果再不接受那些条件,就要法庭上见”;而满头白发的魏先生也已经是在为尊严而战,声称“就算是卖了房子,也会坚持打这场官司”

眼下,魏先生与邻居的律师们仍在商谈之中。事情走向会如何发展,敦难预料。

“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却不可以?”

“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却不可以?”这是魏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表达的一个观点。

在街区里发现,发现确实有不少邻居家的房屋都有类似在后院搭雨棚、带着广告标识的工作用车停放在家里,等等现象。

自动草稿

年已七旬、在美几十年的魏先生说,这是他笫一次遇到歧视

不过,那些邻居并没有经历魏先生所遇到的责难。

魏先生也曾经拿着他拍到的照片去问HOA,但对方只是表示“既然你的邻居告你了,我们就要受理。”魏先生每年要向HOA交400美元左右的服务费,没想到,HOA却不能秉公处理,甚至HOA对当初自己审批通过的那份设计图都可以用一句“我没看到”来搪塞。

这一切,只能让魏先生得出一个结论:这是典型的歧视华裔。满头白发的魏先生叹息道,他来美已经几十年,还是笫一次遇到这种歧视。

魏先生展示市政府和HOA审批过的设计图

有时候是我们华人丑陋,但有时候就是种族歧视。” 他还说,“如果我们华人不能团结起来,只是一小部分人关起屋门、吹吹牛皮,自以为是精英主义,那是非常可笑可耻的。”

民族裔利益最大化与种族歧视的悖论

此事也在亨特的朋友们中引发了讨论。其中一些观点已经超出了维权本身,更值得思考。

自动草稿

魏先生将原有游泳池改造成pool house,并搭了个雨棚。雨棚所在的围栏隔壁就是白人邻居家的院子。

一位朋友问道,“如果不讨论对错和有没有受歧视,当黑人、墨西哥人、印度人和白人一起对我们中国人种族歧视时,我们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所有人都反对你时,错和对又有什么意义?”他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最高法院判案也是投票表决制,所以“对也好、错也好,多数就是最后裁决。”

细细想来,这些话意味着至少两层考量。

一是在美华人的形象与处境问题,二是当下美国政治生态中谁是“多数”的问题。

华人胆小怕事,凡事尽量忍耐,祖先们甚至留下了“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样的金句。

如果,彼此相安无事,那我们可以把这种品格理解为“宽容友善、与人无害”,但是,倘若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性格的弊端就一览无余了。

比如,闹的沸沸扬扬的诉哈佛招生歧视案,8月30日司法部刚刚表态支持原告、认为哈佛存在歧视,8月31日一早,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就报道称,“目前没有一个亚裔学生愿意出来作证,以证明哈佛的录取政策对亚裔学生造成了伤害。”

这则新闻一来让很多华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也有很多人遗憾的承认,“华人不愿意当出头鸟、而更愿意搭顺风车。”试想,这样的消息出来后,会让别的族裔怎么看待华人?

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看到,华人与周围人的矛盾有时候也是生活习惯或意识形态使然。

比如,很多华人喜欢把后院当菜园,而美国传统白人喜欢把前、后院都当花园或者社交区域,他们经常会私下比较谁家的院子打理的更精心、更漂亮,如果某位新来的邻居能够把自己的院子经营的漂漂亮亮,基本上他能立刻得到四邻的欢迎;

而栽花弄草也恰恰是美国邻居们互相认识、并逐渐发展成“友邻”的契机。千万不要以为美国邻居种花只是因为爱花,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一条景观优美的街道,有利于整个街区的地产升值。

华人有时候爱占小便宜,但有些事往大了说就是根本不懂美国法律了。

比如,笔者曾听闻邻居抱怨,说有华人摘她家门前的金桔和枇杷吃,而且一抓一大把,甚至被发现了也不以为然;也曾有过糖城的屋主干脆向警方报案,因为他家院中有一片竹林,春天时长了不少竹笋,结果有一窝蜂的华人赶来挖;还有更早前被外媒爆出的华人长者去教堂重复领救济品、然后拿去卖掉换钱甚至扔掉等事件。

往往就是这些点滴的小细节,经过口耳传播,铸成了今日华人的一种形象。当然,华人聪明勤奋、重视教育、勤劳节俭、爱护家人等等,这也是华人长久以来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只不过,人们往往无从得知,那些角落里的眼睛更愿意看自己的哪一面?

多族裔的多元文化

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自特朗普总统任职以来,美国社会分歧加大、矛盾凸显,谁是多数、谁是少数,迷局难定。

对于华裔来说,我们知道自己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政治优势、话语权重,都还处于绝对少数的状态。

因此,曾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华人需要抱一个大腿”,不过,抱哪个大腿呢?是选择多族裔的多元文化?还是以本族裔利益最大化为压倒一切的目标?

美中关系变糟和族裔矛盾加剧,只会给在美华裔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

至少,70多岁的魏先生此前从未想过,“种族歧视”会在2018年的这个夏天来敲他的家门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华人生活网,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