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波治污操作,美国网民表示很服气!
中国打赢治污首战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近日,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环境治理的报告,经过《纽约时报》报道后,在美国引发广泛讨论,部分美国网民对中国4年间取得的治污成果惊叹不已,表示非常服气。
“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仅用了4年时间,就让城市细颗粒物浓度(PM2.5)的浓度平均下降了32%”,《纽约时报》称中国以创纪录的速度打赢了这场污染治理战。
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报告截图
中国到底如何做到的?
《纽约时报》报道称,在李克强讲话的前几个月,中国发布了一项空气质量计划,要求所有城市的PM2.5浓度至少减少10%,对北京的要求则是降低25%。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禁止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建新的燃煤发电厂;并要求现有工厂减排。另外,在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则严格限制路上的汽车数量;同时降低了钢铁产能,关闭部分煤矿。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在今年两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近五年,京津冀PM2.5指数下降了39.6%,北京下降了34.3%。中国环保部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6.5%。
该报告的负责人迈克尔·格林斯通教授说,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快地减少空气污染,中国的行动值得钦佩。
“美国在1970年通过清洁空气法,随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减少到同样的PM2.5浓度指数”。
格林斯通说,“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了空气污染微粒,证明如果有政府支持,其他国家也可以做到快速控制空气污染”。
据格林斯通介绍,芝加哥大学的调查使用了250多个遍布中国的空气质量检测器,从2013年到2017年,对中国空气污染进行了调查。
芝加哥大学的报告对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进行了多方面分析,甚至从PM2.5浓度下降数据计算出了中国人均寿命因此延长的年数。
报告称,根据遍布中国的200多个环境监测站的数据,中国的一系列大力度举措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中国的环境确实有了极大的改善。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白色区域未设置监测站)
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空气质量上取得显著改善。
其PM2.5指数降幅从21%到42%不同,大部分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
图中的城市为所有取样中污染最严重的的TOP10,其中,北京的PM2.5浓度下降了35%,石家庄下降了39%,在2015年被称为中国污染最严重城市的保定,这一数据也降低了38%。
值得一提的是,治污成果对公共福利产生了极大影响。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计算方式,如果治污力度保持下去,中国的人均寿命将比2013年增加2.4年,其中,北京的约2千万居民将平均延长约3.3年寿命。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
报告指出,治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2017年夏天——距离治污计划截止仅剩几个月之际,京津冀的PM2.5指数并未由如期下降,反而出现一些上升趋势。
为此,环境保护部出台了长达143页的“作战计划”,发布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这份长达143页的行动方案,为“2 26”城市一一制定了详细“作战计划”。
此外,还制定了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察、量化问责、信息公开、宣传报道等6个配套方案,打出了“1 6”的强力“组合拳”。
“组合拳很管用。例如,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级别提升一级,由环保部统一下调度令等等。”太原市环保局局长对记者说。
“去年10月到今年1月15日,太原重污染天气总共只出现7天,同比减少23天,下降77%,而且污染峰值显著降低。老百姓对空气质量改善,有强烈的获得感。”
没有“伤筋动骨”,何来“脱胎换骨”?
这个冬季的蓝天让人打心眼里畅快”“空气中没有刺鼻的味道了”“出门戴口罩的人很少了”“蓝天有时美得让人难以置信”……从河北到河南,从山东到山西,记者采访了多位居民,他们对空气质量改善普遍都有获得感,蓝天幸福感逐步增强。
强化环保,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
去年以来,以“2 26”城市为重点,全国清理整顿涉气“散乱污”企业6.2万家,在明显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环保红线倒逼企业治污减排、转型升级。各地的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持续推进,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降低地区的工业和民用煤炭量,最终才实现了PM2.5的急剧下降。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
环保部1月31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
- 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9.6%、34.3%、27.7%;
- 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
在全面实现改善目标的同时,全国整体空气质量大幅改善。2017年,74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3.4%,比2013年上升7.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51.8%。
随后,报告将中国此番取得胜利的污染治理与几十年前的美国进行了对比,尤其是铁锈地带。
(网注:“铁锈地带”最初指的是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传统工业衰退的地区。)
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颁布之后,美国花了4年时间让空气污染指数下降了20%。随后,又用了12年甚至经济大萧条作为代价,才完成了中国仅用4年就降低32%的成果。
以上就是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报告的大致内容了。不过《纽约时报》在报道的同时可没忘记趁机“安利”一波“美国经验”。
文章称,中国目前的污染指数依然远超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达到WHO标准之后,中国人均寿命将增加4.1年。
而中国能否保持如今的环境改善趋势,取决于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是否平衡。“毕竟,早期的污染治理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靠的是特殊的行政命令,而不是通过市场寻找到降低污染的廉价方法。”
在实行《清洁空气法》之后,美国过尝试大量减污措施,最后证明基于市场的监管最为合算,而中国目前尚未尝试类似的方法。
文章最后称,在美国只能“间歇性”地利用市场机制治理污染时,如果中国能够采用这种方式打赢环境保卫战,那将具有非凡意义。
当这一“惊人的胜利”传到美国网民面前,
他们又会有什么反应?
美国网民“很服气”!
美国网民对中国的这波污染治理操作到底有多服气,下面这条评论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很难想象中国政府有没有兑现过承诺的情况。”他表示,首先印入脑海的就是2017年的脱贫工件计划。除此以外,在众所周知的“五年计划”中还有各种各样正在稳步实施的工作计划。
“至少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客可以从中国身上学到很多。”
也有网民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腾飞为全球成功减贫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一次,全球污染防治问题也将依赖于中国的领导。未来,将越来越指望中国。
“文章中的数据太惊人了。”另一个网民更加诧异,经过一番计算后表示,石家庄在过去4年中延长了5.3年的寿命,这简直就像是“本杰明·巴顿”。
(网注:本杰明·巴顿为电影角色,能够返老还童。)
另一方面,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迅速见效,也让部分美国网民开始反思本国的污染问题。
“当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致力于生产和使用更多化石燃料时,中国却在经济、政治和医疗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中国正在领导可再生能源技术,例如太阳能、风能、电池、地热和水力发电。”
据中国经济报告3月12日报道,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0.3%。
而部分网友直接将矛头直指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政府,称“再过四年,美国将会成为一块有毒的荒地,谢谢特朗普了。”
“然而,如今的共和党和政府却似乎铁了心要把美国重新带回上世纪60年代,让美国再度充斥着废气和污水。”
部分网民之所如此愤愤不平,是因为去年三月特朗普上台之后,签署了一份名为“能源独立”的行政命令,推翻了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能源气候政策,以促进美国国内的化石燃料能源生产。
对此,有人称这只会“让美国再次咳嗽”。
和中国取得的治污成就相比,有人表示美国政府现在完全是“南辕北辙”,“中国往前进,我们却往后退”。
还有网民直接表示,实际上,“美国优先”之后,美国已经放弃了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现在承担起了这一角色。
不过,也有人表示“每个美国公民都应该对此负责”。
“如今,在中国奋力解决问题的同时,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必须意识到,在全球变暖之际、在‘特朗普时代’,这根本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防污战还在继续,任重而道远。
正如芝加哥大学的报告所言,虽然中国这场环境保卫战中初获胜利,但要达到国内和国际标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名在上海生活3年后回到澳大利亚的网民表示“这场仗离胜利还很远”。他回忆道,在上海,不管是出门、开窗 、还是小孩出去玩,都要事先确认空气质量指数(AQI)。
还有人觉得,中国国土面积广大,除了北上广,还有很多城市的空气问题没有改善。
毕竟,污染防治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环境保护部在2月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制定蓝天保卫三年作战计划。
保护环境是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有美国网民也在中国打气,鼓励要“继续加油”。甚至有人表示,污染严重的印度要不要向中国学习一波。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结果却很惊人!”
“他们会一直赢下去。”
本文综合自:观察者网、新华网、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