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奇女子惊呆老外:中国人修理地球的能力无与伦比….
想当年,在号称“美食荒漠”的欧洲某国留学的时候,我也是阳台种菜队伍中的一员。
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在花盆里种种葱啊蒜啊的,多少有点玩票的性质。
尝到甜头之后,我又买了好几个长方形的花盆,开始种一些蔬菜。
最先种的是空心菜,种子播下去,前几天都没有任何反应,简直比考试周更让人难过。
结果有一天半夜,我去上厕所,突然瞥见盆里刚刚破土、高矮不一的空心菜嫩芽,激动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留学这几年,学业上没什么成就,我在种菜上倒是略有心得,加上做得一手好菜,时不时被别的中国留学生膜拜叫“爸爸”。
不过这两天,一位哈尔滨女子的种菜技术却让我甘拜下风,不得不服。
砖缝里种菜
哈尔滨女子大力出奇迹
在种菜这件事上,来自哈尔滨的李女士可真是大力出奇迹。
别人种菜都种在土里,爱折腾的顶多搞搞水培,可她却剑走偏锋,直接把菜种在了自家院子里的砖头地上。
这一排排长势喜人的蔬菜,让她成了某平台的新晋网红,还惊动了人民网的记者。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最开始给院子铺上地砖,是为了放粮食干净一点,结果粮食一卖她就后悔了:爱种菜的她,总不能把院子里的砖都掀了吧?
这时候,中国人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就像砖缝里冒出来的小草,从她的脑袋里冒出来了。
李女士觉得,砖缝里既然能长草,那肯定也能长菜。
于是,她开始用大白菜试试水,没想到开了个好头。
后来,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茄子、辣椒、豆角、黄瓜……各种蔬菜全都安排上了。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吗?
萝卜、西瓜,甚至玉米……这些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
现在,她家夏天基本上不用买菜,而且冬储菜也都够吃,引得左邻右舍都争先模仿。
许多网友看了这条新闻后,都被东北肥沃的黑土地惊呆了:插根筷子也能发芽!
这么严肃的问题,李女士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她跟记者解释说,这些菜系都不属于从下面生长的,所以不会把砖鼓起来,深浅适宜,跟地里种差不太多。
对于李女士这个惊人之举,某个高赞回答给出了精确的概括:中国人本质上是农民,修理地球的能力无与伦比。
Youtube上的外国朋友也对此赞不绝口:
在种菜这件事上
中国人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无独有偶,去年,马云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表演讲,谈到对农民和农村的看法的时候, 他说,中国演员演什么都不像,演农民谁演都像。
“ 本身每个人都是农民出身,中国人很奇怪,过了五六十岁都有(想要)回到乡村的感觉,因为我们来自于乡村,我们来自于农村 。”
所以,这就是你天天让我们在支付宝上种树喂鸡的理由吗?嗯?
不得不说,马爸爸对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几千年来,祖祖辈辈都靠务农为生,中国人的身上一直流淌着“种菜基因”。
15世纪的西方大航海时代,因为船上没有能提供维C的蔬菜,坏血病就成了西方船员挥之不去的噩梦,而郑和七次下西洋,从没闹过一次坏血病。
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他掌握了发豆芽的本领。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更是发现,世界上没有哪块地是不能种菜的。
在荒漠遍地、干旱少雨的非洲,中国的维和部队种出了大西瓜。
作为唯一一个在自己营地里种菜的军队,我们给非洲大兄弟带去的不只是和平,还有希望。
在南极科考站,中国科研人员用无土栽培、电脑控制、自动灌溉等技术,成功种植蔬菜,然后用来涮火锅。
再苦再累,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
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不,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在月球这种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种出点什么。
说了这么多官方的,下面来说说民间的。
在迪拜附近的纳兹瓦沙漠,温州商人硬是克服了水和土两大难题,种出了黄瓜、西红柿等40多种瓜果蔬菜。
每天数吨的产量,供应着迪拜80%的华人和中资企业、高档酒店,就连向来以采购标准严苛著称的阿联酋航空公司,也大量向他们的农场订购蔬菜。
接下来的两个例子就有点好笑了。
前不久,某位娶了中国妻子的英国老兄感受到了生活的暴击。
十多年前,他带着老婆孩子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买下了一所带花园的大房子。
刚搬来的时候,这里的花花草草特别漂亮,他平时也把它们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自从丈母娘过来同住之后,一切都变了。因为她,恰好是个种菜狂魔。
什么花啊草啊树的,都中看不中用,秉承着实用主义精神的她,把它们能砍的砍,能拔的都拔了。
从此,香菜、大葱、大蒜……这些能上餐桌的植物开始登上舞台。
甚至泳池边上,也成了扁豆和西红柿的天下。
英国老兄平时早出晚归,丝毫没有注意这里正在发生的改变,等他意识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看到之前辛苦栽种的花花草草全没了,他只能欲哭无泪。
而另一边的丈母娘,正满脸兴奋地坐在辣椒树旁摆弄辣椒,“再不结都晚了,哟,都这么大啦!”
主页君想说,种菜当然没有错,但大妈您最好还是事先征得女婿的同意呀!
而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爸爸妈妈在耶鲁大学种菜的故事,则成了一段佳话。
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的家长跟着孩子去美国陪读,没过多久,他们盯上了耶鲁大学北部的一片荒地。
好端端的一块地,荒着实在有点可惜,不如种点菜吧?
然后他们说干就干,很快就把这里变成了中国人的菜园子。
得知此事后,校方不仅表示支持,而且还专门给家长们提供了堆肥,让蔬菜长得更好。
看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无论在哪里都会备受尊重。
“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
但“爱种菜”不是
社交游戏刚刚兴起的那几年,几乎所有的中国网民都在起早贪黑地浇水偷菜;
现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了,大家又对李子柒和华农兄弟种菜养殖的视频乐此不疲;
就连在刘慈欣写的《三体》中,中国人到了外星球还是靠种菜来排遣寂寞……
因此有人说,“爱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也许一提到农村和种地,许多人会把自己代入李子柒的视角,以为这会是一幅炊烟袅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世外桃源的景象。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许多农民再苦再累也要供自己的孩子上学呢?
在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里,年近六十的农民杜深忠,就在镜头前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个土地不养人”“我对土地没有一点感情”,他热切希望儿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无论是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还是李子柒的田园视频,都寄托了中国人心底里对于诗意田园的向往。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农业就是靠天吃饭,而上天从来没有怜悯之心,干旱、洪水、蝗灾……哪一个都能轻松左右农民的命运。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一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许多农民的家里都时常揭不开锅,吃野菜、吃草根、吃观音土……都是常有的事。
与其说,“种菜天赋”写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不如说,是“饥饿”写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与其说,“爱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不如把“爱”字去掉:“种菜”才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不爱种菜但为了生活不得不学会种菜的中国农民,屡次创造奇迹:
在元阳极不适合种地的荒山上,我们创造出了跨度2000多米的梯田来种地;
我们辛勤开垦,把“一片荒草枯草塘”的北大荒,变成了富饶美丽的“北大仓”;
我们还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改进中国的农业水平,在发明杂交水稻之后,又投入到海水稻的研究中。
这,就是中国人勤奋务实的实用主义精神。
而这种精神,反映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不爱种地,但我们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于是我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我们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当作处世之道。
比起全球各地高喊环保口号,做出各种博人眼球的过激行为,我们更偏向踏踏实实种好一棵树。
河北省农民贾文其和贾海霞,一个因工失明,一个从小失去双手,两人互相扶持十余年,一棵树一棵树地种下,把村里寸草不生的荒滩变成了绿洲。
他们说,“这些树,要留给子孙后代。”
有位网友说得好,“中国人就是这样,看到一块地先想到去种点什么,而不是屠杀贩毒卖黑奴卖枪支。”
联想到如今世界各地的动荡局面:
叙利亚一直战火纷飞,就在今天(11月12日),以色列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动了导弹袭击;
而在上周,纽约警方对黑人青少年暴力执法,引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冲突;
上个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闹独立,让整座城市变成地狱模样……
更别说美国一起接着一起的枪击案,以及世界各地不断出来作恶的恐怖势力了。
这样一看,中国人“热爱和平、与世无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因为我们深知,生活不过是一蔬一饭、一朝一夕,而“中国人的饭碗,在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ref:
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1_10_524702_3.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uYY3pFmnPcD7dbWZpSLZ2A
https://mp.weixin.qq.com/s/BJl80raYnAuYhfTcRdS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