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如何影响美国课堂?
Inside Higher Ed网站12月6日发布了名为《中国学生如何引航美国高校》的文章,全文主要对《创造世界大学:中国国际学生的机动性、文化水平与特点》(Inventing the World Grant University: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obilities, Literacies & Identities,下文简称《创造世界大学》)这本关于中国学生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新书进行了介绍,并对一些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地下”关系网与美国一些大学在寻找适应模式中的摩擦进行了剖析。
全文摘编如下:
在兰辛市(Lansing)的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学生的人数从2006年秋季的600人飙升到了2016年的4527人。总体上看,像密歇根州立大学这样的高校“并没有能力接纳来自同一地区的如此多学生,或者有时它们并不能适应文化和语言上带来的巨大差异。这些情况下,是否或需要或是如何适应这些差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学生“占领”物理课堂
比如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个写作课堂上,来自中国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0%到90%并不少见。老师们在试图适应快速变化的学生人数、以及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时会面临一些困难。书中写道:“许多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并不能融入西方的教育体系,并且他们缺乏能够参与讨论式课堂的语言能力。”
即使是那些对文化差异非常敏感、体贴有加的教师们也感到了处境的艰难。参加本书研究的其中一名物理系讲师描述了他在一门200级难度的课程上所经历的挑战。选报这门课的30名学生中,有27名都来自中国。据这位讲师猜测,他这门课吸引了诸多中国学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物理基础十分扎实,并且这门课对他们的语言技能要求比较低。
这名笔名为安东尼奥(Manuel Antonio)的讲师说:“也就是说,在我的课堂上有3个美国学生,我怎么办呢?我应该在每个中国学生小组中安插一个美国学生吗?或我该让他们自己选择吗?一般来说,我会让他们自由成组,结果就是,这3个美国学总会坐在一起。”
对此,安东尼奥做了许多调整。他雇佣了会讲中文的学习助理,他不再使用PPT进行课件的展示,因为他发现对于学生们来说,边听课边看课件会比较困难。尽管如此,据安东尼奥估计,其中有10%到20%的学生还是会被语言问题困扰。书中讲到,尽管这些调整是在任何优质课堂上都会被采用的教学实践,但这些问题在安东尼奥的课堂上尤为显著,因为变化的人数比例和规模都非常显著。
建立线上学习小组 有利有弊
《创造世界大学》还对许多中国学生们创建起来的学习网络做了研究。一些“学渣”会通过这个网络向他们所认为的“学霸”寻求帮助。“通过这种中国学生惯用的求助方法,一种动态的合作学习被建立起来,这一做法有好也有坏。比如,学生们通常会在微信和QQ中创建由课程命名的学习小组。”
“在这些在线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对难懂的概念进行讨论,共同备考,在做作业时互相帮助……合作也会越界成作弊,学生们会在考试期间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以及传播答案。”
美国高校教师应切实做到换位思考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们通过他们所研究的教学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我们推荐采用互惠教学法,宽泛地讲,就是与国际学生开展真正的对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个人背景与经历。我们认为在这种双向沟通里,教师和学生必须换位…..”
书中指出,要想与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融洽相处,关键就在于要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高度结构化,主要通过全国性的高考进行,所以中国的学生更习惯于记忆大量信息,他们听教师和学校的话,并认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只有一个。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许多来自中国的国际生在学习站定立场和观点的同时,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解决观念。另外,大多数中国学生不适应讨论式课堂的原因是,他们认为那样会让他们“丢脸”。
克服语言问题 利用中国学生的关系网
作者们还表示:“学生不愿(融入)的情况还会因为语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尽管许多学生确实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但一般来说,他们的语言学习更看重语法或做题,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机会实践这门语言。基于这些背景,我们建议教师们在布置作业时多引用模型和实例,把希望通过作业达到的目标讲清楚。我们更鼓励教师们将作业分解成几个阶段,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得到反馈。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发现以及创造机会,把在美国环境下被看做理所当然的概念和例子进行解析。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将课上要讲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我们研究中的一位讲师在发现使用PPT讲课会造成短时间内需要吸收的知识过多之后,采取了更为简单的办法——在黑板上讲解数学难题,将要点写出来。”
研究成果当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关于中国学生集体或是密集社交的重要性。尽管有些情况下,不恰当地使用关系网对他们的深度学习没有什么帮助,不过作者们也发现,大多时候,由学生们创建的关系网会给他们的学业带来丰富的资源。
而对教师们来说,如何利用这些关系网、如何设计出让群组中每个人都能受益的小组作业至关重要。
【侨报网编译陈沉12月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