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美中接力传爱心 寒门仍能出贵子
随着国内贫富差距的拉大,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即使品学兼优,但比较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是会少很多的机会,所以有人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近日传来了喜讯,由美中下一代基金会组织长期资助的两个贫困孩子都已经高中毕业,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样说来,美中下一代基金会,确实改变了这两个孩子的命运。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是产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的华人慈善机构。 基金会是一个经过IRS注册批准的非盈利机构,它的首要目的是帮助中国大陆地区贫困但是优秀的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基金会由28位华人社区的普通朋友们发起。本着人人参与,个个出力的普及性原则,基金会把每一个捐款人当作基金会成员,让所有的热心志愿者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参与各项工作。基金会不特意招兵买马,本着自愿原则,欢迎所有关爱国内贫困孩子的朋友作为我们的一员, 共同为孩子们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里,没有重要会员,没有领导会员,只有负责任的志愿者,每个志愿者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为孩子们做点实事。我们的口号是,集腋成裘,滴水成泉。无数人的微小贡献,会集合成为一股力量,让受到援助的孩子们能够在攀登的天路上得到一臂之力,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更上一层楼。
基金会成立之初,只是一次性的对一些孩子进行了支持,只能说短期改善了这些孩子的生活,但可能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孩子又会陷入贫困,甚至失学的困境。在运作了一段时期后,基金会的董事们考虑要采用长期资助的方式,帮一个就要帮到底,使得孩子完成基础学业。于是基金会的潘玲就开始负责这个长期资助项目,在以前资助过的孩子中,挑选出一批由基金会的资助人选择进行长期资助。这两个孩子就是基金会第一批长期资助的孩子,很高兴他们今年都顺利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其中一个孩子叫陈心岭,三年前就读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福星中学,刚刚考入巴中中学的尖子班,成绩非常优秀,但家庭的状况还是让他面临失学的窘境。当年他的班主任是这样评价的:学习优异,诚实可信。该生家境清贫,一家六口人,两名子女读书,仅靠父母在家务农,偶尔父亲务工的收入维持生计。 当年长期资助项目开始后,莫干和海平夫妇资助了他,三年的资助顺利帮助他完成了高中时期的学业,今年被湖南科技大学录取。
另一个孩子叫李星,三年前刚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群乐初级中学毕业,家庭生活全由其父耕种4亩农田维持,其母亲又患有精神分裂症,常年借助药物调节,无法从事过重的家务劳动, 经济异常拮据,举步维艰。为了能让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其父不分昼夜为别人干农活出苦力来挣钱,但家庭开支太大,无法承担,只好靠借款和贷款坚持学业,当时家庭已负债3万多元。孩子们面临严重的生活困难,随时都有辍学的危机。当时他初中的班主任给出了这样的推荐意见:同学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学习认真刻苦、待人和蔼、团结同学、遵纪守法,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生活节俭、勤劳朴实、体贴父母。高宏作为他的长期资助人,帮助他完成了学业,今年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
其实在这个项目里,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汪迪。汪先生是在北京的一名导演,他承担的就是把美中下一代基金会在美国凑得的善款寄发到孩子们手中。这其实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看看这厚厚几摞汇款回执就知道汪迪付出了多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他,这些钱就到不了孩子们手中。而且汪迪自己也长期资助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也在今年初中毕业,踏入了社会。在结束了对这个孩子的资助后,汪迪也开始了对另一个孩子的资助。
其实我们的资助人,莫干,海平夫妇也好,高宏也好,基金会长期资助部的潘玲,汪迪也好,也都是一些普通人,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来到美国留学,白手起家地打拼,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一些,也并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只是他们愿意奉献自己的爱心,而这样的爱心也就能改变那两个少年的命运。而汪迪自己的感悟,是觉得他在支持“美中下一代”慈善活动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精进,他也从这些孩子和其他志愿者身上学到了很多,护生的目的其实是护心,通过做慈善能够使自己保持一颗善良纯净的心。
志愿者莫干,海平
志愿者高宏
志愿者汪迪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并没有做什么,而要感谢每年将捐款送到孩子手里的志愿者,他们最辛苦。而且,即使目前对这两个孩子的资助已经结束,他们还会继续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他们也都开始了对另一个孩子的长期资助项目。
正是因为有了像莫干、海平、高宏、潘玲、汪迪这样的热心人,现在基金会长期资助的孩子已经有108名,遍布云南、四川、广西、贵州、江苏、黑龙江、台湾等地,他们的命运会因为基金会的存在而变得美好。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普通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改变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