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美国小学生课堂被问奇怪问题 网友:是时候要对美国教育进行改革了

“妈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斯蒂芬妮·泰勒一直都很喜欢儿子在放学路上的分享,这次也不例外。

“是什么呢?”她笑着反问。

“是看图答题。”八岁的小男孩开启了碎碎念叨的模式,回答说,“老师给出了三幅图画,第一幅的人物叫莎拉,标注着18岁以下;第二个人物名叫玛丽,她被标注着未婚或不知道是否结婚;第三个人物叫劳拉,她带着戒指,图上写着结婚或离婚了。”

泰勒点了点头,这种分辨人物特征的问题并不让人感觉陌生,似乎每一个经历过初等教育的人都曾经做过类似的题目。

老师教课的过程中,会通过给出人物特征的方式,教给孩子们一些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到的常识。

果不其然,只听小男孩接着说道:“需要我们回答的是,应该称呼劳拉为小姐、女士还是夫人?”

看,这是一道典型的学习敬语称呼的问题。

可是对于泰勒本人来说,她认为这个问题的题干让人怎么想怎么觉得荒谬。

她稍作思考但什么都没说,还是想先听听自己儿子的看法和答案。

“所以,你是怎么回答的?”她耐心询问。

“我说,她是博士。”男孩回答。

I think she is a Dr.

这是一个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似乎并不敏锐,但却被孩子的答案一针见血戳中的问题。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用一位女士的婚否状态来定义对她的称呼,这种状态顺理成章了多久?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对男士们,我们通常会如何称呼呢?

答,一声“先生”走天下。

无论这位男士是未婚状态,已婚状态,离婚状态……再或者是其他什么,都鲜少有人纠结。

为什么呢?

为什么男性的称呼问题如此简单,而到女性这一方,这件事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了呢?

究其根本,我们还是绕不过父权体系和女性主义的拉锯,绕不过性别化称呼之下历史遗留下来的潜移默化的性别不平等。

很多称呼,本身就是带有附庸性的。

或许有人疑惑,真的就这么严重吗?

是的,确实要比想象当中的严重。

当我们脑海当中浮现出“先生”这个词语的时候,思想是不会设限的。他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男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做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生。

而当我们脑海当中浮现出“夫人”这个称呼的时候,就已经不可避免地把人标签化分类了。

她首先被认为正在做、或者曾经做过他人的伴侣,其次才会被考虑是否还有其他的社会身份,不是吗?

就算是有些女性喜欢并愿意被称作夫人,那么这也绝对不代表我们可以自认为尊敬地,对所有已婚的女性都叫夫人——我们不能把它上纲上线地写进教育里。

如果还是无法从本意上理解,我们不妨看看社交平台媒体舆论的发酵——

泰勒在听了儿子的答案后,大受震撼。

她忍不住把孩子的回复发布在了推特上,为他语出惊人的答案而倍感骄傲。

而这条推特,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六万多人的点赞,以及五千多次转发。

一部分人在评论当中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并大加赞赏泰勒家对于去性别化教育的优秀。

当然,更多人表示一脸黑人问号——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都已经2022年了,美国居然还有学校进行这具有性别歧视化的教育!难道不应该考虑进行更深刻的教育改革吗?!

除去学校教育之外,家庭内部的学习教育也应当被看重。

想一想,家长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之间,是否已经存在性别偏见?我们能否像这个故事当中的母亲泰勒一样,也能让孩子不在根深蒂固的老旧观念里成长?

其实,实践起来并不算难。

比如,家长们可以更多地使用去性别化语言,以帮助孩子减少性别偏见,增加他们对女性和LGBT群体的积极关注。

再比如,我们可以打破男孩和女孩的传统标签,在尊重孩子本性的基础上,打破包括行为模式、个人喜好甚至穿衣打扮的定式。

诸如此类。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把美国看做世界上女性权利相对最开化、地位相对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女权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不断席卷,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之下,女性群体在一次次争取自己的权利。

从最初的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到就业、教育、生育等权利的平等,再到现如今后女权主义所倡导的消除社会性别角色和偏见……

大的框架已经被搭建起来,剩下的无疑就是精于微末,让这座平权的高楼稳固地搭建成形。

今天的故事,似乎只是大浪潮当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但是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者家庭教育而言,它应当成为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煽动翅膀的那只蝴蝶。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