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美国教育工作者谈中美教育差异化

前些日子,应军伟先生邀请为他的新书《长成自己》撰写一篇有关中美教育情况对比的文章。我来美国定居时间不长,虽然也在从事中美教育交流的工作,但说实在话写这种题目的文章还真不敢下笔。我于是便想在Google上查找一些资料,遗憾的是我发现此类文章大多都是中国人或者是海外华人撰写的,美国人好像真的很少谈起他们国家教育与中国教育之间的区别。带着这些疑问,我拜访了我的美国朋友和合作伙伴,他们是美国CHA学校校长Adrian Allan先生、美国加州教育委员会Patty Finney女士和学习中文20年之久,并曾在中国留学过的Luis Raul Santos先生。我聆听了他们的一些观点,并把这些观点归纳出来,也许会给中国的教育同行一些启示吧。

教育的中心

在中国,教育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而在美国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学生毫无疑问,中国学生接受100%的培训,听从老师的指导,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大部分中国老师在课堂上都很严厉、很有威严,整个课堂气氛因此也会显得很沉重;而美国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美国老师一般都比较友善而平易近人的,就连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任何人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可以拒绝接受任何权力。

在美国,老师想让学生现在快乐。但在中国,老师希望学生在未来感到幸福,这意味着中国老师需要在学校里下很多功夫。

Patty谈到:中国人通常会展示一个孩子如何做事,他们优先考虑在幼儿时期培养技能,而不是培养创造力。中国的父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功,因此比较喜欢课外辅导。中国家长认为,课外的教育活动有很多优点。通过额外的学习,他们的孩子能够掌握多种实践技能和知识,这将使他们未来就业有竞争力。Patty还谈到:“所以当我们(中美老师)在一起谈论教学方法的时候,美国老师几乎没有指定内容。而中国老师更加关注内容,而中国学生唯一能够做的工作就是听。”

教育体制的区别

中国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美国的历史才不到300年。美国今天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其制度体系,文化和教育。美国教育体系与中国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教育体系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强调个人思想和批判性思维。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优先考虑记忆性思维。

中国的教育强调知识,而不是理解创造它的体系。中国的教育优先于推理的记忆,学生能够存储和传播知识,但没有能力创造知识。Adrian说:“中国学术界对鼓励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哲学思考问题并不感兴趣。它侧重于教授处理现实世界的实用信息,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没有优先考虑,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以考试为中心,倾向于一致性。”

美国教育系统是在寻找每个学生学习的整体表现。Adrian举例说明:“我们在一个学期所完成的每项任务都会计入我们的学期最终分数,因此我们的教育体系需要学生在整个学期中充分投入。”相反,中国的教育体系仍处于期末考试占据最高分数的阶段,这样有时会导致中国学生在学期末即将到来时通过参加期末考试作一个定论,每个学生都在寻求一个好的最终成绩。因此可以说,如何评估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次,几乎所有的美国老师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仅通知学生关于课堂的作业和课堂内容,这可以让学生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与美国教育相比,中国教育系统更多地依靠教科书。

课堂参与

在美国,个人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课程都是围绕着教学提供的素材通过积极的讨论而建立起来的。老师希望学生们参与到对话中来,课堂参与意味着学生如何为课堂讨论做出贡献,这是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个注重自我学习但从不讲话的学生可能因此而获得较低的成绩。在美国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参加课堂讨论,还要演讲发言。结果,教室可能会变得嘈杂而喧闹。学校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个人能力,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通常非常短的时间内便会与老师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中国的教室里,老师认真地讲,学生静静地听。老师没有把重点放在课堂参与上,这也意味着师生互动较少。中美课堂的这种差异延伸到整个课堂的氛围,中国学生必须举手回答或提出问题,除非老师选择,否则他们不会说话。当被老师挑选回答或提问时,学生必须站起来向老师表示敬意。中国学生们不能反对老师对课本内容的看法,除非是口误。学生不总是参加课堂。这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坐在教室里,复制和记忆老师教给他们的所有东西,然后把它粘贴在考卷上,并得到一个好成绩。

Luis说:“你可能会看到很多在课堂上的中国学生在整个学期都会哑口无言,因为他们受过训练,不会说话,也不会对老师的教学提出相反或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对某个具体的话题有不同的意见,老师可能会给他一次在课堂上分享的机会,但是之后中国的老师仍然会要求每个学生写下他在考试中所教的确切内容。”

记忆与创造力

美国教育专家一般都会提到这个可以说东西方最常说的差异。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教育系统缺乏创造力很快就会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中国有一个“统一课程”,中国教育侧重于积累知识,学生管理和使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以及知识体系和结构的理解。中国学校倾向于强调对事实的死记硬背,并转向重要的统一考试。Sepideh说:“但是学习观念,思考,分析和创造新的东西,这不是中国学校的文化模式。虽然中国的孩子有扎实的学术基础,但他们缺乏创造力。”

美国大学录取采用综合应用系统,往往考虑到很多的因素,考虑学生的高中成绩,标准化考试(SAT和ACT)成绩,课外活动,老师推荐,一篇扎实的个人论文以及个人面试。学生在1月份之前向大学申请,在4月份之前了解他们的录取情况,并在5月份之前选择一所大学。所以考试测试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上,中国的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要好得多,但美国的制度似乎对新思想和创新更加开放,而美国学校则希望教授学生批判性思维,挑战和创造观念。美国人对学生如何在社会上使用自己的知识感兴趣。这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奥数比赛中获得金牌,但诺贝尔奖得主往往是美国人。

考虑成绩与考虑成绩取得的过程

中国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潜在能力,而美国考试的目的是使用标准化的测试过程来创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中国大部分学生只可以参加一次高考,这个考试对于确定中国学生的未来有关键作用。而美国的学生可以参加多次的SAT和ACT考试。Luis说:“中国学校通常优先考虑成绩,而美国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倾向于优先考虑学生取得成绩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中国的学校制度更重视可量化的学生生产出的“产品”(例如“正确”答案、考试成绩等),中国目前的教育评估体系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状况一样,由于中国的班级规模远远大于美国,中国老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关注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学校只能选择依据最终产品质量来评估学生的表现。Adrian告诉我:“美国学校制度让老师必须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更倾向于考虑学生创造“产品”的过程。中国学生不习惯回答缺乏“正确”答案的开放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令他们担心和困惑。中国学生不像美国学生一样习惯把课后作业看作是评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引用资料来展示他们所进行的深刻思考和研究,而仅仅只是作为准备考试的一个帮助,简单地提供“正确的”答案,不管谁首先表达出来。”

结束语—21世纪中美教育的取长补短

中国学生被许多西方人看来是有一种令人震惊的记忆能力,许多学生可以背诵完整长篇文章,并且有些人能够将整部词典都提交给记忆。但中国强调记忆和死记硬背的后果就是:学生们被教导说,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且没有多少辩论和原创思想的余地。

Patty告诉我:“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位正在学习乘法表的学生必须在学校校长面前四分钟内完成100次练习,然后才能通过分数考试。这项练习似乎更具有中国特色。可越来越多的中国教育更加美国化。”

为了培养创造力、科学素养等缺失,中国正在实施了一系列“素质教育”的改革,这项旨在教授创造力并强调品格发展的政策已经导致了一些具体的转变,包括创客教育、教科书的变化,对语言学习中口语技能的强调以及让老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很多美国教育专家对此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原因是一种根植于标准化测试的教育体系尚未改变,仅仅在学校课堂上实施变革是远远不够的。

整个文化需要转变。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 作者:陈大凯 美中科教,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编

关注北美生活网,即时收取北美华人相关的各类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生活资讯和实用信息。帮助你了解海外华人社区的各种新闻、活动,提供一个与其他同城华人随时无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