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录视频想念中国便利生活,我说说背后的残酷代价
今天早上九点半,上班路上,挤在地铁里几乎动弹不得之时,一个朋友转发了一段视频给我,标题是“哈哈哈这就是为啥很多老外一回国就不适应了”。
我都能想象出朋友“一脸坏笑”的样子。平时我经常发些枫叶国和美国的文章,朋友不时打趣:加拿大大半年冬天,不冻死也得闷死。还常有读者在文末评论怒骂:崇洋媚外!我都直接回复:崇洋,但不媚外。但今天,这段视频戳中了我的痛点。不吐不快,就展开来说说。
来源:@萌叔大卫老师
这个视频,是澳大利亚人@萌叔大卫老师昨天发布的。他在中国已经生活10多年了,曾在内蒙古担任英语老师。
视频中,他夹杂着中英文,讲述了自己回到澳大利亚后对中国各种便利生活的想念:
“I came to Australia,it’s very不方便,you know,如果你在中国不想开车,You can ride a bike,take subway,但是在这儿,啥都没有,如果你没有车,你就死了,没有滴滴,you can’t go anywhere”;
“这里的uber,我的妈呀,一公里差不多20澳币,合人民币100多,我靠……”
“我去趟银行要一个多小时,在中国随便坐个什么噔噔噔,so quick”;
接着,他还吐槽起在澳洲叫外卖又贵又不方便:在中国,晚上我跟我媳妇饿了,we just 点美团或者饿了么or something,这儿?我靠,啥都没有,you have to go to the supermarket or你just死了……
一、中国公交司机全年无休月薪5000,加拿大司机每周40小时月薪25000
看完视频,我马上敲了一段字回复朋友:
我表弟在老家县城开公交车,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六点下班,除了大年初一全年无休,一个月5000元工资。加拿大,在渥太华做公交车司机(属全国平均水平),每周开40个小时,一个月25000工资。
国内的方便是以很多劳动者的牺牲付出为代价,也跟劳动力充沛有关。这也是橄榄球型社会与金字塔型社会的区别。。。
确实是有感而发。前阵子回了趟老家,遇见在县城开公交车的表弟。好几年没见,印象中削瘦的他已经有些发福,烟抽个不停。聊起来,他说开车起早摸黑,很苦,一周七天没有休息日,但每月5000块已经算高工资,毕竟老家县城公务员每月才三四千。
正好,前几天又看到加广中文一则新闻:《你想当公交车司机吗?看看渥太华公交局这条“诚实到残忍”的招聘广告》。根据“对个人/家庭生活的影响”这一节的描述,由于排班和休假都是按资历来,你可能进了公交局的头十年都轮不到在夏天休假。
你还要做好上五到十年的周末班的心理准备。广告还说,这份工作需要体力,有些任务是持续不断的重复劳动。每天面对的挑战包括坏天气,施工,交通堵塞,难对付的乘客等等。
当然,这么缺人还敢实话实说,是因为渥太华公交车司机的待遇很好:受工会保护,有退休金和各种员工福利,入职两年后的小时工资为31.56加元。
我很惊讶,因为如果按每周工作40小时计算,在渥太华做公交车司机每月工资能达到25000元人民币。这还是能享受法定节日调休和带薪年假的情况下,是我全年无休开公交表弟收入的五倍!
而且,这基本代表着加拿大公交车司机收入的平均水平。当然,想应聘加国公交车司机也没那么容易,除了要求五年内没有交通事故记录外,对英语甚至法语水平还有一定要求,而且还需要笔试和面试。
要知道,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时薪调查,教育、法律和社会类,平均时薪为33.2元;商业、金融和行政职业的平均时薪26元。
这么看,在加拿大做公交车司机,收入基本跟教师和法律类职业持平,妥妥的属于高薪职业。怪不得一些论坛里,华人新移民热烈交流应聘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等地公交车司机的经验。
国内公交车司机孩子放假了没人带,只能跟车
我又搜了网上国内公交司机的一些工作体验:
知乎上网友“瓜子”表示:“南京公交司机,上六休一,两班倒,就是一周里面,五天早班或者晚班,一天休息,一天分班,一般来说只跑早晚高峰,中午可以休息,晚高峰结束才能下班。每个月正常上班完成任务没有事故的话,拿到手在4000左右吧。”
二、老外赞扬的滴滴司机和外卖小哥,在中国到底过得怎么样?
说完公交司机,我们再说说视频里老外赞扬的滴滴司机和外卖小哥。
滴滴司机我就不上网搜体验类帖子了,因为我就有朋友在北方一个省会城市做了四年滴滴司机,我平时坐滴滴也跟司机聊了一些。
先说我的朋友,他三十多岁,白天做一份电脑技术员的工作,每月工资5000左右。家里有两个娃,为了补贴家用,他从四年前开始了晚班滴滴司机兼职生涯。
确实赚钱,但要开夜班。早高峰和傍晚下班高峰开滴滴只有亏钱的份,夜班交通相对畅通,叫车的人多,而且长途多。如果肯吃苦,每天从晚上八点跑到夜里两三点,一周七天都跑,每个月能有5000左右额外收入。
坏处也很明显,相当于打两份工,没时间陪孩子,交给老人带;最惨的是冬天夜里长途,凌晨三四点送客人到距市区五六十公立的地方,疲倦不堪,干脆直接睡在车里。
北方的冬天夜里特别冷,有时到零度以下,车里关窗开空调取暖,有次朋友躺在车里睡着后一氧化碳中毒,大病一场。但病刚刚好转,他又继续开夜班滴滴去了。
平时如果你坐滴滴跟司机多聊下,就能知道他们“笑中带泪”的生活。去年12月一个周末,我要早起外出办事,预定了次日早晨六点钟的滴滴。那会天还没亮,司机是一位40来岁的中年男子。
我原本以为对方专门早起跑早班滴滴,聊起来才知道,他也是白天工作,夜里跑滴滴补贴家用。原本凌晨四点多收班,但接了我的单后停在路边在车上眯了一个多小时,又赶来接我,说之后才回家休息。
下车时,我特意看了下手机上的账单;我付80元,滴滴司机大概分60元。他原本可以提前两个小时回家,但为了60元车费,他选择凌晨四点收班后在路边停车睡了一个小时。
外卖小哥我聊的少些,但只要你留心,饭点时,肯定能在电梯或办公楼门口遇到一个气喘吁吁、脸色焦急,电话里又传来叫骂与催促的外卖小哥。
关键是,他还不能挂电话,否则等着他的就是投诉,以及罚款。基于人性,想必每个人都喜欢方便、快捷又廉价的淘宝、快递、外卖、滴滴等服务。体验过人工贵的老外,自然会爱中国的便利生活。
曾留学加拿大的Nancy Kang写道,在上海工作两年间,我看到除了留学生海归,还有不少拿着美国护照,绿卡,加拿大护照,澳洲永居,等等这些外国身份的“华裔华侨”们,也选择回到中国工作,创业,生活。
他们也承认中国的空气不好,人口太多,但他们也同样习惯了淘宝,快递,外卖,在上海这个“魔都”,活得魔幻又开心。视频中的老外,想必在中国也活得魔幻又开心。
毕竟,中国叫个滴滴,10公里以内基本不会超过100元人民币,而按老外视频中的说法,澳洲UBER一公里20澳元,相当于一公里100元人民币。而加拿大的UBER价格,大概差不多。
我们来看一些统计数据:
美团、饿了么、苏宁易购发布的《 2018 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显示,外卖骑手月收入在 4000 到 8000 元之间,高于 2017 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薪资(3813.4 元)目前,国内功有外卖小哥400万人左右,他们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平均每天配送48单,奔波近150公里。
有70%的送餐员都认为,外界没有给予他们基本的尊重。另根据新华网《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从2016年至今,中国的快递员数量增长了50%,总数量已突破300万,平均工资在6200元左右,80%快递员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快递员每月送快递的平均距离约为2000千米,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
你可以看出来,所谓在中国各种生活服务的廉价与方便,一方面建立在中国庞大劳动力基础上,另一方面, 这些服务行业劳动者的付出超出你想象。
三、国内生活便利服务廉价的代价
如果有得选择,你到底想要便利、金字塔型社会;还是想要人工贵一些,但更公平,橄榄型的社会?
今年上半年,《只有残忍数据才能反映出,中国人的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低》这篇文章很火,里面提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用来分析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越接近1,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警戒线的数字是0.4。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是多少?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的中国基尼系数为0.4670。
但世界银行的数据则显示,2016年中国人均财富基尼系数已高达0.789,已大大超过警戒线,明显高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经济体。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Amnesiac曾撰文介绍, 在中国惨烈的竞争环境下长大,时时刻刻都得到这样一条信息:我必须好好学习争第一名,考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才能找份好工作,才能出人头地,不被别人看不起……一切教育生活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就是这样扎根在每个人心里,只有上了好大学有了文凭一份白领工作才能算得上过上好生活,不自主地把蓝领工作和低学历划为“底层”。而事实上在加拿大,蓝领工资并不比白领差。
社会不只需学术性知识非常强的如医生、工程师等,也需要音乐家、企业家、汽修工、木工、甜点师。所有职业都应该是平等的。
国外劳动力相对匮乏,人工贵,是事实。但做蓝领毕竟有一份相对体面的收入,加上社会保障充分,大可不必为生活而焦虑,为家人生病而惶恐。
当然,你会说,做什么不辛苦?在中国现实情况下,滴滴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收入已相当不错,不吃点苦,想赚钱哪那么容易?
我同意这个观点,但也想说,我们在国内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的便利服务,是以很多劳动者加班加点、放弃陪伴家人时间、甚至牺牲健康和尊严为代价的。所以,就让老外继续欢呼中国生活太便利吧,我们要是跟着起哄,那就是犯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