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寻亲少年刘学州自杀身亡 父母或面临遗弃罪 在美国遗弃婴儿是合法,你相信吗?

从16岁少年刘学州之死,聊一聊中美网络暴力、领养、贩卖与遗弃。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刘学州对于自己短短十六年的一声,用八个字诉说殆尽。这八个字看似通透,实际却也是一条绳索——连着他对于现世的不甘,同时扼住他奋力呼喊过的咽喉。

事已至此,我们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呢?

是狠心把他卖掉换彩礼的亲生父母?

还是初中时期猥亵并让他抑郁的禽兽老师?

再或者,网络暴力的悠悠众口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雪崩时,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时至今日,甚嚣尘上的纷纷议论也在逐渐落幕,或许与其他曾经的大事件一样,也会终究归于尘土。

那个看着阳光照射海面的少年,已经被沉入了海面之下。

我们无法挽回刘学州之死的悲剧,只能追本溯源,在如今的社会里,在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国情影响下,聊一聊关于网络暴力、领养、贩卖和遗弃的那些事儿。

1.

或许你已经关注了这件事很久,再或许,你连刘学州这个名字也很是陌生。

无论怎样,我们不妨一起来简单回溯一下他短暂的一生。

2006年,刘学州背着“私生子”的身份出生。

父亲愿意为了母亲离婚,但却因为凑不够给岳母的彩礼钱,狠心决定把亲生儿子卖掉。

三千块,就是在他父母眼中一条小生命的价格。

再后来,刘学州被养父母以三万元的价格买下。原本应该在平凡但有爱的家庭当中继续成长,可谁曾想,养父母因意外,不幸双双离世。

于是,四岁的刘学州,又成了孤儿。

虽然还有姥姥姥爷照顾,也有舅舅舅妈帮扶,但这无法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他就像一棵无根的浮萍,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

带着沉重的心事,少年开始变得敏感且内向。

2.

可人生的重创一个接着一个而来。

初中时,刘学州被衣冠禽兽的老师猥亵,从此患上了严重抑郁。

虽然他只有靠吃药才勉强维持,但心中还残存着一丝自救的希望——他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幻想着是不是可以用迟来的亲情治愈自己的一生。

但现实并没有如他的期盼。

父母早已离婚,且分别又再婚多次。谁也不愿意为他的将来负责,甚至他被亲生母亲拉黑了所有联系方式。

1月19日,新京报的一篇对于刘学州母亲的专访,成了一把催命的匕首。

在专访当中,他的母亲把一切责任都推在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身上,生生塑造出了一个贪婪的白眼狼形象——

“要求给他买房子,还威胁父母双方分别离婚。”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刘学州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暴力。

16岁的抑郁症少年,如何能承担这样的暴风雨?

1月24日凌晨,他被发现吞药自杀于三亚海边,匆匆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3.

刘学州的悲剧发生后,发布专访的新京报几乎千夫所指。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还原事情本来的面貌,不知道这些话中的真假各有几分,但是作为国内有名的媒体,新京报只为舆论不为真相的举动确实有失媒体人的初心。

如果,在采访刘学州母亲的同时,再采访一下刘学州本人和其他亲属呢?

如果,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不要用直白到近乎刻薄的言语下定论呢?

媒体的舆论导向性果然引发了社交网络的雪崩。

如果说网络暴力是造成如今结果的武器,那么在公众心里具备权威性的媒体,则亲手磨好了这把刀。

4.

网络暴力,只有中国才有?

不, 它几乎遍布全球每一个有虚拟网络的角落。网络的虚幻和非实名制,原本就是暴力滋生的温床。

在美国,2006年的梅根案是有名的网络暴力第一案。13岁的少女因体型超重不堪网友辱骂,在家自杀身亡。但警方却因为无法可依,不能对主谋提出诉讼。

2013年,佛罗里达州的12岁女孩丽贝卡,也因为在社交账户上被同学匿名欺凌,不堪重负,从废旧的水泥厂房顶层一跃而下。

据悉,在美国,约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遭受过网络暴力。

美国的网络暴力类型存在详细的划分,比如网络骚扰(cyber harassment),网络跟踪(cyber stalking),以及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可即便罪名划分细致,但是由于法律条款太过笼统,很难针对具体个案解决问题。

所以,虽然美国有《梅根美尔网络欺凌预防法案》,多数州均有涉及网络暴力的条文,量刑由三个月到十几年不等。但美国的网络暴力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地管控。

另外,像国内微博知乎这些平台一样,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公司也承诺共同抵制网络暴力,加强平台监管,可惜同样收效甚微。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在努力地立法以尽可能地削弱恶性事件发生的可能。

但若想对于这一问题彻底解决,恐怕真的要等到网络实名制,当每个人在网络当中的形象完全与现实挂钩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吧。

5.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可能要聊一聊根子上的问题——领养和遗弃,或者贩卖?

刘学州事件的法律责任还无定论,我们尚且不知道,这对出卖孩子的夫妇面对的到底是遗弃罪,还是儿童贩卖罪的惩处。

但我们回顾一下国内2016年“7.14”特大贩婴案,事实告诉我们有高达72.4%的孩子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所卖——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无法言说的黑色产业,这就是明晃晃的人口贩卖!

同时,随着父母出卖亲生子女的“亲生亲卖”类案件成为出卖儿童犯罪的主要形式,这部分孩子被解救后的结果也很难圆满——一对已经决定要把孩子换成票子的父母,怎么还会有责任感可言?

如果说孤儿是社会的隐痛,那么像刘学州一样,被亲生父母卖掉的孤儿,则是一道明晃晃的骇人伤疤。

6.

在美国,贩卖儿童的案件同样频发。

2021年,亚利桑那州一名律师被逮捕,他从马绍尔群岛偷渡40多名孕妇进入美国,每一个孕妇生下孩子可以获得10000美元。而孩子则根据体质高低,以20000-40000美元不等的价格卖给领养家庭。

事发之后,他面临包括贩卖儿童在内的多达数十项指控,若是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35年监禁,并被罚款500万美元。

2020年,在俄亥俄州的“秋季希望行动”当中,也发现了45名遭受人口贩卖、不端性服务和其他犯罪的儿童受害者。

儿童作为绝对弱势群体,不法之徒总有各种方法伤害他们,以谋求不义之财。

7.

或许有些人不知道,在美国,遗弃婴儿是不违法的。

作为一个极其看重人权的国家,这个规定似乎确实让人很难理解。

但是,据美国的安全庇护法,监护人可以安全地把孩子遗弃。在婴儿出生的72小时内(根据不同州的法律,具体时间不同),只需要将孩子放在消防队丶医院丶警察局丶救援队等指定地点,生父母就不会被控遗弃罪。

在加州,“no shame ; no blame ; no names”的宣传语,就是针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必留下自己的姓名,也不需要任何送养手续。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婴儿无辜的生命得到保护,尽可能地避免堕胎丶杀戮丶抛弃;也给有各种各样苦衷的生父母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兜兜转转,似乎仍旧是为了保障部分人的人权。

8.

为什么美国会执行通过这样的一条法律?

这跟美国人喜欢“领养”有直接关系。

他们不仅领养本国孤儿,更会全世界天南海北地寻找跟自己有缘分的孩子,尤其是中国。

根据调查数据,美国平均每三个被收养的孤儿当中,就有一个是来自于中国。

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正式施行。

1997年至2017年的二十年间,就有80162个中国弃婴被美国家庭收养。

2005年开始,中国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敞开领养大门。一方面,因为北美国家的多元化,对于不同种族的接纳度极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收养制度相较于美国来说更为简单。

到了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涉外收养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收养家庭要求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从年龄到家庭收入,再到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民政部门也存有的一套完整的审核标准。

例如30岁以下或49岁以上的申请人,以及人均年收入低于一万美元,净资产低于八万美元的家庭,还有身心健康有问题或体重指数超标的申请人,都会被判定为不具备收养中国儿童的资格。

但是即便如此,美国人对于收养中国孩子的热度却有增不减。从普通人到名人政要的家庭,我们总能看到黑发黑眼的中国孩子正逐渐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比如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收养中国女儿杨乐意,好莱坞甜妞儿梅格·瑞恩收养自中国的女儿Daisy,亚马逊CEO富杰夫·贝佐斯收养的中国女儿麦肯齐……

虽然我们不排除其中也有一些经济政治的因素考量,但是结果是幸福圆满的,这就够了。

在2007年,中国电影导演张元赴美,为14个美国家庭拍摄的纪录片《收养》。这些家庭大部分收养了中国女孩,有些甚至患有先天疾病,但所幸,她们在异国他乡重新得到了幸福的权利。

9.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种子破土而出、努力生长的过程。

有些种子在肥沃的土壤里,被呵护被照顾,开花结果的过程自然就容易和简单一些。

而另一些种子,生在贫瘠的环境当中,好不容易倔强地探出了头,何必再把他们拔起来丢弃,甚至雪上加霜地践踏几脚?

在这之后的每一天,阳光仍会照射在海面,只希望海面之下,少有深刻入骨的伤痕。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