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买房故事: 购房是生活方式
安居乐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孟夫子说,有恒业者有恒心,华人的购房行为,也说明了他们对美国作为定居地的认同和热爱。华人移民是外来移民中喜欢拥有住宅的族裔,也是拥有住宅比例较高的移民。
说起购房中所考虑的因素,许多人都会想起那句名言: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也就是说房屋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决定了房屋的价值,也主导了人们的购房动机。从亚特兰大的情况来看,华人聚居的地区房价,也是由当地的学区、生活的便利程度而决定的,将近三分之二的华人拥有住宅。
不过,有常言就有特例,有不少华人在购房时,却是被其他很多因素所左右,进而促进了他们对当地社区的感情。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1
定居才定心
陈先生夫妇都是来自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和许多华人青少年一样,他们夫妇各自到美国来留学,他们相遇了,并成为了男女朋友。在读书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要留在美国,因为双方家庭的生意都在马来西亚,他们自己早已认为自己是马来西亚人,所以终归是要回到那里的。
在他们毕业时,有朋友的家庭要在亚特兰大开新公司,便问相熟的他们是否可以留在美国,两人便来到这里,租住公寓作临时打算。刚刚工作的夫妻俩,工资都不高,上班时,两人一起努力,下班后,两个一块只考虑何处好玩、何处消闲。
陈家的购房纯是一个偶然事件。这天,一个朋友告诉他们 ,有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将回国发展,希望将刚住一年的房子低价转让,问他们是否接盘。夫妻俩经过反复思考,最终下了决心:买下住房,在美国安家立业。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陈太太说,刚刚决定买房时,整夜不敢睡觉,白天感到浑身都发抖。毕竟住公寓的日子并不需要自己操心,只要按月交租,就一切安妥。两个人从来都是过着只管今天不问明天的生活,不知道每月一千多块的房贷从何而来。“我从小到大,没有欠过人家一分钱,这一下子欠了几十年的债,日子可怎么过?”
购房彻底改变了一对年轻人的生活,从潇洒自在的两人世界,变成了沉甸甸的带壳人生。每天两人一下班,不再四处寻找新的饭馆和酒吧,赶快自己做饭。陈太太每日不再关心聚会和夜生活,更多的时间花在逛商店和Yard Sale,买回各种不同的东西来填充家里的空间。现在,人们进入他们的家,就象进入了一个儿童乐园,室内有两套滑梯和秋千,小火车台、小帐篷和小桌椅在各处安放,玩具和儿童书随处可得,陈先生则忙于庭院维修和装饰,书生之手拿起了瓦刀,搬起了砖块,总想把美国草地整成中国园林。
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更是将陈先生夫妇的心安定了下来。虽然他们还没有拿到绿卡,但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新家乡。陈先生说,我们辛苦工作,按章纳税 ,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建设家园。他说,过些年我们得换一个房子,因为两个孩子需要的空间更大。
2
购房是生活方式
谢女士目前独身一人,养了一只小狗,做着半职的工作,每天上班的时间不过四、五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做什么呢?她说:“带带我的狗儿子,睡睡懒觉。”因为过去五六年来的房产已经给她带来了足够的资金,让她可以享受生活了。
年近五十的她,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离子烫过的黑直长发让人感到她既时尚又自在。在亚特兰大,她曾经从事过许多行业的工作,当过教师、干过餐饮、还做过房地产。但她喜欢的,就是置业,她曾经买过一个餐馆,经营的怎么样她并没有特别说明,但却说她和员工们都很开心,可以喝喝酒,还可以免费吃饭。开餐馆最让她喜欢的地方在于看准时机将其出手,她说,餐馆出售时的价格是买进价格的及几倍,一下子让她觉得在美国十几年的苦干苦熬终于到了头。
忙碌惯了的人是不可能停下来的,她总是不停地在寻找机会,在她看来,居住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衡量得失。因此,当儿子去上班后,她开始计算自己的居住成本,她认为一个人住这社区,实在太不合算。税又高,社区费用也高,我根本没有可能去使用那些为家庭而设立泳池和其他游乐设施,纯粹是浪费。
于是,乘着原来居住的社区价格还在小涨而其他地区的房价正在下跌,她当机立断,卖了大房子,转而买了小平房。她说,现在买房,得考虑以后我老了,不能再一个人爬楼,住个小平房,又方便又易于打扫,一个人就能照顾得过来。不过,她买房并不完全是要自住,她的原则是,好租的就租,不好租的,就买来住。最近这两年,她连着买了三处房子,拿到房子后,她就看有没有人要租。
她考虑屋内结构与院子的设置需要如何改进,再将近年来才有的环保、节能标准与旧屋相结合。逐步着手收拾装饰,让房子升值,等机会再出租或出售。
在外人看来自在逍遥又带着寂寞的独居生活,让谢女士过得很是滋润。她说,“这就是我喜欢美国的地方,只要努力就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