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裔学霸遨游太空传奇:首位太空行走华人焦立中
星海浩翰,宇宙幽深。在实现人类最大梦想之一—— 征服太空——的漫长征程中,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永远不会被忘却。
明年将迎来人类首次成功登月50周年, 而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在休斯敦的约翰逊太空中心迄今也走过了25个春秋。
在众多的美国宇航员中,华裔宇航员焦立中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
他不仅是太空行走华裔笫一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担任过国际空间站站长的华裔宇航员。
现年58岁的他,虽然早已告别NASA,但每隔一段时间就驾驶着自己的小飞机飞向蓝天。在空中遨游依旧是他最大的爱好。
焦立中身着宇航服。(图片来源:焦立中提供)
在焦立中拍摄的1万多张照片中,他最喜欢这一张:月球与地球如此亲近。(图片来源:焦立中提供)
初春时节,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记者如约到焦立中先生位于休斯敦的家中,听他讲述自己不平凡的故事。
焦立中出舱执行任务,在太空行走。(图片来源:焦立中提供)
追逐梦想
焦立中清楚地记得,梦想是如何在一个8岁多小男孩的心里萌发的。
1969年的那个夏天,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在月球上着陆, 焦立中从电视里看到了那个景象,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站在了月球上。
他一下子就对火箭、飞船产生了兴趣,并从此立志要做一名宇航员。
此后,焦立中在求学时代,一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霸。
他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塔芭芭拉分校学习化学工程专业,并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
这之后,他进入赫克赛尔公司,参与研制太空复合材料等工作。他还学习了飞机驾驶技术,积累了数千小时的飞行经验。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心中最大的梦想。1989年,已经快30岁、但始终怀揣宇航员梦想的焦立中向NASA递交了申请。
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只想着,“努力了就好,试过才知道”。
经历了7个月的等待后,焦立中得到了NASA的面试通知。
他至今还记得面试时的一个项目,是让人坐进一个小小的黑口袋里,并接上心电图等测试仪器,来观察受试者对黑暗和狭小空间的生理反应。
焦立中笑着告诉记者,他当时只觉得那个袋子没什么不舒服,而且因为连续参加多场测试已经很累了,所以他在袋子里睡了一小觉。
面试结束4个月后,焦立中终于得到NASA的通知,成为NASA的23名新太空人之一。
1990年7月,他来到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这里是NASA的任务控制中心, 专门负责航天员训练和航天器指挥控制等任务。
从此,焦立中开始了自己15年的宇航员职业生涯。
焦立中在失重状态下工作。(图片来源:焦立中提供)
代号“山东”
焦立中告诉记者,做宇航员最重要的是具有融汇贯通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每样都懂一些,学什么都能学会。
而且,科学、工程、医学这3大学科背景是NASA特别青睐的,与执行太空任务时所需要运用的技能密切相关。
此外,做宇航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遇事不能惊慌。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刻苦训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每一次升空之前,焦立中都得经历1年、甚至数年的训练。为了执行笫一次升空任务,他经历了3年半的训练。
1994年7月8日,焦立中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执行“STS-65”任务, 因此成为NASA第196位获得“太空出差”机会的宇航员。
1996年,焦立中再次进入太空,并走出航天飞机, 执行”STS-72” 任务, 从而成为首位漫步太空的华裔。
2004年,焦立中第四次遨游太空,并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首位华裔站长,指挥、协调来自俄罗斯、欧洲等多个国家的航天员共同工作。
焦立中也为自己华裔笫一人的身份感到荣耀。
担任站长期间,他使用“山东” 作为自己的呼叫代号。他说:“想到父母出生、成长的地方都在山东,我便用了这个代号。”
漂浮太空
虽然焦立中被人无数次问过他在太空的经历和感受,但他依然回味深长地对记者讲了太空留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在太空里,飞行器每90分钟绕轨道一周,因此焦立中每45分钟就会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这是让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
当他漂浮在太空中看地球的时候,四周的一切如梦似幻,如同在做梦。
他幽默地告诉记者,虽然经过不知多少次训练,但真正飘浮在空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害怕的。
此外,凝视舷窗外的地球、感受地球是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的美好,是他在无需完成航天任务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为此,他一共拍摄了1 万6000 多张照片来记录太空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NASA的15年里,焦立中一共执行了4次升空任务,在太空停留的总时间长达229天,其中包括总计36小时的6次太空行走,获得了无数荣誉,包括4次荣获太空飞行奖章(NASA Space Flight Medals)、两次荣获特别服务奖(NASAExceptional Service Awards)、以及4次荣获个人成就奖。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5 年。在结束了长达半年多的最后一次太空任务的数月后,45岁的焦立中决定告别NASA,开始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育儿有方
有意思的是,焦立中的家庭不仅在文化上是中西合璧,而且因为他的荷兰裔的妻子是位艺术家,所以这个家庭又兼具理性与感性的组合。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共同准则,包括:责任心(responsibility)、独立性(independence)、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get ready)。
至于具体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他们愿意让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由他们去设定条条框框。
焦立中告诉记者,他儿子在2、3岁的时候就已经立下志向,将来要做一个脑科医生,研究人的大脑, 这令做父亲的他既惊讶、又甚是骄傲。
而更让这个父亲宽慰的是,他的孩子们弥补了他的一大遗憾。
生在美国的焦立中此生有一大遗憾,作为一名华裔,他对华语只会听和说,却不会读和写。
其实这也是很多海外华裔、包括年轻一代的共同现象。为此,焦立中在孩子们出生没多久,就聘请了一位华裔保姆,这些年来从不曾换过人。
这位保姆不仅照顾这个家,也教孩子们中文,还给家里带来很多中华文化气息, 比如每年中秋节保姆都会做月饼给大家吃。
就这样, 两个孩子如今已经能认识几百个汉字。焦立中认为,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孩子们、年轻一代必须掌握中文。
焦立中在休斯敦的家中接受采访。
刚柔并济
在对焦立中的采访中,记者时刻能感受到他的谦逊和随和。可是,他告诉记者,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说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厉害家伙”(A nice guy, and a tough guy)。
他总结自己的性格是:随和、灵活、易协商,但又绝不任人摆布。(easygoing,flexible,agreeable, but not to be pushed around)。
焦立中的身材并不高大,加上他的生日是在8月,所以在童年时代,他总是班里最小的孩子,经历过不少苦恼。
他说,开始的时候,就算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有一次,在受了气后,他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人push around,所以他开始改变,并在这种过程中学会了宽容,同时也慢慢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
因此,对于华裔如何教育下一代,他给了一个建议:“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我们都需要先了解我们所身处的当地文化,学习,然后才能融入其中。
沉默内向,息事宁人,既解决不了问题,将来也得不到升职或者其它想得到的东西。
离开NASA多年的焦立中并没有完全切断与NASA 的联系, 如今, 他还是NASA顾问委员会(NASA Advisory Council) 的成员, 每年参加4次NASA的相关会议。同时, 他还成立了一家公司,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
他公司的主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空间探索,点燃人类的激情、无畏和好奇心!”(Space exploration inspires Passion, boldness, and curiosity)
也许,这就是他传奇人生的最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