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29岁女生把自己整进ICU 竟只因一杯奶茶?! 专家: 这种病很可怕!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慢慢喝。
近日,广东一名年轻女子“大量喝奶茶导致糖尿病被送入ICU”的新闻上了热搜,引发大批网友关注。
不少爱喝奶茶饮料的网友震惊,手中的奶茶喝也不是扔也不是……爱喝奶茶真的会喝出糖尿病吗?甜食和糖尿病到底有没有关系?
今天,新民晚报记者咨询了国内知名内分泌专家、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她说,“我看了一些自媒体的标题,觉得有必要做一些澄清,避免网友被误导。大量吃甜食对健康有影响,但有些锅也不能单纯让‘奶茶’来背。”
喝奶茶喝进ICU的说法不准确
广东广州29岁的林小姐被确诊为爆发型糖尿病,送进了ICU。医生称,她入院前几天曾喝十几瓶甜饮料,且平常非常爱喝奶茶。网友感慨,“糖尿病来得太猝不及防了!”但也有网友质疑,认为得糖尿病跟奶茶和甜食没太大关系。
王卫庆教授说,糖尿病包括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等等,各种糖尿病病因不同,在我国,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大多由于长期饮食不合理加上遗传等因素造成。
媒体也曾报道过类似的喝大量含糖饮料后被抢救的案例。王卫庆说,爆发型糖尿病,也就是1型糖尿病,多有自身免疫系统、遗传等发病基础。“患者已经不舒服了,自己却没有察觉,此时又大量食用糖含量高的食物,糖尿病就急性发作了。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不多,基本发生在青壮年,但发病比较凶险,短时间内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王卫庆说,2型糖尿病也会急性发作,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又遇到了急性感染等因素,也会出现急性发作的情况,此时往往危及生命,必须立即抢救。
喝甜饮料到底有无患病风险?
2010年,瑞金内分泌宁光教授团队与国家疾控中心合作,进行了中国10万常住人口统一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国人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1%,而糖尿病前期超过50%,中国糖代谢异常人群超过6亿。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且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这确实值得关注。
糖尿病和吃甜食到底有没有关系?王卫庆表示,是有关系的。比如,当一个人本来就有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同时又喜欢高脂饮食,吃大量甜食,那么可能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现在街头饮料店那么多,喝饮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工作压力够大了,喝一杯奶茶或别的饮料,也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王卫庆教授说,喝饮料让人快乐,健康人士不用完全拒绝;但市面上卖的饮料大多含有较高糖分及其他添加剂,不能无节制地喝。
她介绍,像吃米饭这样的主食,从淀粉到双糖最后代谢成单糖葡萄糖,血糖升高是比较慢的过程,而喝甜饮料血糖升高比较快。如果有糖尿病发生基础,那么频繁地大量饮用,可能就会比较早地发生糖尿病。如果本身就已经得了糖尿病,也更容易会发生急性并发症。
“对于甜品和饮料这样的‘加餐’,不同的人可根据自己的体重、健康状况,合理分配摄入多少。比如有的人有糖尿病家族史,就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普通人每天一杯奶茶是有点多,偶尔喝没问题,应选择正规品牌,最好低糖、无糖;人家喝一大杯,你喝一小杯,适当节制点;爱喝咖啡的人也可尽量不放或少放糖;如果的确含糖食物摄入多了,也可以通过运动来帮助消耗,让你既收获快乐,也不摄入过多的糖。”王卫庆给出这些实用的建议。她说,临床上,内分泌代谢科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也会帮助患者来设计每天应当摄入多少热卡,希望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积极预防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糖尿病的可怕,在于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等,甚至会致盲,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多年来,王卫庆一直呼吁,不仅要早发现早治疗,还要关口前移,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干预这些高危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王卫庆记得,有一次她坐火车,在餐车上为了感谢一名服务人员的帮助,想要请她喝可乐。年轻的姑娘看着王卫庆一脸震惊,“您不是大专家吗?怎么还喝可乐?”王卫庆哈哈大笑,“现在的年轻人有少喝甚至不喝含糖饮料的意识,是一件好事啊。”
以前,把饮料当水喝的年轻人大有人在,这些年,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这样的父母和孩子在大城市已经很少了。作为一名内分泌医生,王卫庆感到欣慰。她同时提醒大家,如果常在外面吃大餐、应酬,长期高热量饮食,加上运动减少、生活环境的变化,也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此外,吸烟、酗酒、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都会影响人体代谢能力。
王卫庆表示,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增强体育锻炼,是可以预防糖尿病的,每个人都应当关注自己的血糖。糖尿病的防治通常被归纳为“五驾马车”——教育、监测、药物、饮食、运动都不可缺少。在此基础上,王卫庆为血糖异常者总结了血糖管理“七法宝”,包括健康教育、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规范用药、血糖监测、规律作息以及关注心理。她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生活习惯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糖尿病和高血糖患者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平时多关注正面报道,放松心情,维持乐观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