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為女兒遍訪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因為女兒申請大學的原因,著名矽谷投資人、谷歌工程師、《浪潮之巔》、《智能時代》等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吳軍博士曾陪著女兒走遍了英美兩國的名校。漫長的探訪過程給了他極大的啟發,下面是他的個人感悟。
▲ 哈佛大學
▲ 普林斯頓大學
1)耶魯大學
耶魯尤其強調文科和藝術對學生一生的影響。在耶魯,本科生三年級以後才選專業,而且只要選夠 36 門課就可以畢業,不做畢業論文。因為,學校不想讓學生用全部時間來準備考試,以至於耽誤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事實上,耶魯學生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課外活動中,因為這些看似和考試無關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各種優秀品質。如果在耶魯上學,卻沒學到這些,就失去了在那裡讀書的意義。
2)哈佛大學
哈佛強調其本科教育是「非職業專科」。也就是說,一名本科生可以對商業和金融感興趣並修很多這方面的課,但哈佛並沒有一個所謂商業或金融的本科學位授予 TA 。
和耶魯一樣,哈佛也不強調考試成績,會給大部分學生 A,學校希望藉此向學生們透露一個信息——你們的學業已經足夠優秀了,你們應該關注課程以外的東西。
3)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的學生無論最後獲得哪一種學位,都需要修足夠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以及基本的理科課程。
4)斯坦福大學
即使在盛產科技新秀的斯坦福本科實行的也是通識教育,學生必須在 9 個領域完成必修課,包括文化與思想、自然科學、科技與實用科學、文學與藝術、哲學、社會學科與宗教思想。
所以,很多美國名校的畢業生,雖然本科畢業時只拿了一個或兩個學位,卻因為通識教育,擅長很多領域。
▲ 耶魯大學
1. 服務社會的意願;
2. 對所從事的事業的喜愛程度。
這兩點其實都提供了一種東西:熱忱。
事實上,英美名校在提供通識教育的同時,還以相當的自由度、包容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找到適配的方向和興趣。
美國學生對成功的定義非常多元化,一些在亞裔眼裡吃力不討好的職業,如:新聞記者、低級地方官、衛生、工會、參軍,恰恰是很多哈佛畢業生的職業選擇。
每年都會有很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演講。有一年,學校邀請了伊朗總統艾哈邁迪 · 內賈德,引起了很多爭議,連當時的紐約市長都不太樂意。
哥倫比亞大學為什麼堅持這麼做呢?因為學校認為要把今天的學生培養成明日的世界領袖,就應該讓年輕人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傾聽不同的聲音。
耶魯大學是美國大學中最崇尚自由的學校。越戰期間,很多年輕人因為反戰而逃兵役,美國政府要求各大學不收這些學生,但耶魯大學以學術特權為名堅決抵制政府的要求。於是,耶魯有了一位逃避越戰兵役的總統——柯林頓。
耶魯很清楚自己培養的是未來的領袖,不能用老人的觀點禁錮年輕人的思想。
▲ 斯坦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