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奇女子驚呆老外:中國人修理地球的能力無與倫比….
想當年,在號稱「美食荒漠」的歐洲某國留學的時候,我也是陽台種菜隊伍中的一員。
最開始的時候,還只是在花盆裡種種蔥啊蒜啊的,多少有點玩票的性質。
嘗到甜頭之後,我又買了好幾個長方形的花盆,開始種一些蔬菜。
最先種的是空心菜,種子播下去,前幾天都沒有任何反應,簡直比考試周更讓人難過。
結果有一天半夜,我去上廁所,突然瞥見盆里剛剛破土、高矮不一的空心菜嫩芽,激動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留學這幾年,學業上沒什麼成就,我在種菜上倒是略有心得,加上做得一手好菜,時不時被別的中國留學生膜拜叫「爸爸」。
不過這兩天,一位哈爾濱女子的種菜技術卻讓我甘拜下風,不得不服。
磚縫裡種菜
哈爾濱女子大力出奇蹟
在種菜這件事上,來自哈爾濱的李女士可真是大力出奇蹟。
別人種菜都種在土裡,愛折騰的頂多搞搞水培,可她卻劍走偏鋒,直接把菜種在了自家院子里的磚頭地上。
這一排排長勢喜人的蔬菜,讓她成了某平台的新晉網紅,還驚動了人民網的記者。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最開始給院子鋪上地磚,是為了放糧食乾淨一點,結果糧食一賣她就後悔了:愛種菜的她,總不能把院子里的磚都掀了吧?
這時候,中國人因地制宜的聰明才智,就像磚縫裡冒出來的小草,從她的腦袋裡冒出來了。
李女士覺得,磚縫裡既然能長草,那肯定也能長菜。
於是,她開始用大白菜試試水,沒想到開了個好頭。
後來,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茄子、辣椒、豆角、黃瓜……各種蔬菜全都安排上了。
你們以為這就完了嗎?
蘿蔔、西瓜,甚至玉米……這些成功的例子證明了一句話: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
現在,她家夏天基本上不用買菜,而且冬儲菜也都夠吃,引得左鄰右舍都爭先模仿。
許多網友看了這條新聞後,都被東北肥沃的黑土地驚呆了:插根筷子也能發芽!
這麼嚴肅的問題,李女士怎麼可能想不到呢?
她跟記者解釋說,這些菜系都不屬於從下面生長的,所以不會把磚鼓起來,深淺適宜,跟地里種差不太多。
對於李女士這個驚人之舉,某個高贊回答給出了精確的概括:中國人本質上是農民,修理地球的能力無與倫比。
Youtube上的外國朋友也對此讚不絕口:
在種菜這件事上
中國人把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
無獨有偶,去年,馬雲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發表演講,談到對農民和農村的看法的時候, 他說,中國演員演什麼都不像,演農民誰演都像。
「 本身每個人都是農民出身,中國人很奇怪,過了五六十歲都有(想要)回到鄉村的感覺,因為我們來自於鄉村,我們來自於農村 。」
所以,這就是你天天讓我們在支付寶上種樹餵雞的理由嗎?嗯?
不得不說,馬爸爸對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有著深刻的理解。
幾千年來,祖祖輩輩都靠務農為生,中國人的身上一直流淌著「種菜基因」。
15世紀的西方大航海時代,因為船上沒有能提供維C的蔬菜,壞血病就成了西方船員揮之不去的噩夢,而鄭和七次下西洋,從沒鬧過一次壞血病。
這其中的秘訣就在於,他掌握了發豆芽的本領。
進入21世紀後,中國人更是發現,世界上沒有哪塊地是不能種菜的。
在荒漠遍地、乾旱少雨的非洲,中國的維和部隊種出了大西瓜。
作為唯一一個在自己營地里種菜的軍隊,我們給非洲大兄弟帶去的不只是和平,還有希望。
在南極科考站,中國科研人員用無土栽培、電腦控制、自動灌溉等技術,成功種植蔬菜,然後用來涮火鍋。
再苦再累,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
你們以為這就結束了?不,我們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在月球這種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的環境下,我們依然能種出點什麼。
說了這麼多官方的,下面來說說民間的。
在迪拜附近的納茲瓦沙漠,溫州商人硬是克服了水和土兩大難題,種出了黃瓜、西紅柿等40多種瓜果蔬菜。
每天數噸的產量,供應著迪拜80%的華人和中資企業、高檔酒店,就連向來以採購標準嚴苛著稱的阿聯酋航空公司,也大量向他們的農場訂購蔬菜。
接下來的兩個例子就有點好笑了。
前不久,某位娶了中國妻子的英國老兄感受到了生活的暴擊。
十多年前,他帶著老婆孩子漂洋過海來到澳大利亞定居,買下了一所帶花園的大房子。
剛搬來的時候,這裡的花花草草特別漂亮,他平時也把它們打理得井井有條。
可自從丈母娘過來同住之後,一切都變了。因為她,恰好是個種菜狂魔。
什麼花啊草啊樹的,都中看不中用,秉承著實用主義精神的她,把它們能砍的砍,能拔的都拔了。
從此,香菜、大蔥、大蒜……這些能上餐桌的植物開始登上舞台。
甚至泳池邊上,也成了扁豆和西紅柿的天下。
英國老兄平時早出晚歸,絲毫沒有注意這裡正在發生的改變,等他意識到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看到之前辛苦栽種的花花草草全沒了,他只能欲哭無淚。
而另一邊的丈母娘,正滿臉興奮地坐在辣椒樹旁擺弄辣椒,「再不結都晚了,喲,都這麼大啦!」
主頁君想說,種菜當然沒有錯,但大媽您最好還是事先徵得女婿的同意呀!
而在2015年的時候,中國的爸爸媽媽在耶魯大學種菜的故事,則成了一段佳話。
當時,許多中國留學生的家長跟著孩子去美國陪讀,沒過多久,他們盯上了耶魯大學北部的一片荒地。
好端端的一塊地,荒著實在有點可惜,不如種點菜吧?
然後他們說干就干,很快就把這裡變成了中國人的菜園子。
得知此事後,校方不僅表示支持,而且還專門給家長們提供了堆肥,讓蔬菜長得更好。
看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無論在哪裡都會備受尊重。
「種菜」是中國人的種族天賦
但「愛種菜」不是
社交遊戲剛剛興起的那幾年,幾乎所有的中國網民都在起早貪黑地澆水偷菜;
現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了,大家又對李子柒和華農兄弟種菜養殖的視頻樂此不疲;
就連在劉慈欣寫的《三體》中,中國人到了外星球還是靠種菜來排遣寂寞……
因此有人說,「愛種菜」是中國人的種族天賦;也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也許一提到農村和種地,許多人會把自己代入李子柒的視角,以為這會是一幅炊煙裊裊、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世外桃源的景象。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為什麼許多農民再苦再累也要供自己的孩子上學呢?
在紀錄片《鄉村裡的中國》里,年近六十的農民杜深忠,就在鏡頭前直言不諱地表示,「這個土地不養人」「我對土地沒有一點感情」,他熱切希望兒子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無論是陶淵明的田園詩歌,還是李子柒的田園視頻,都寄託了中國人心底里對於詩意田園的嚮往。
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農業就是靠天吃飯,而上天從來沒有憐憫之心,乾旱、洪水、蝗災……哪一個都能輕鬆左右農民的命運。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一直到新中國建國初期,許多農民的家裡都時常揭不開鍋,吃野菜、吃草根、吃觀音土……都是常有的事。
與其說,「種菜天賦」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里,不如說,是「飢餓」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里;
與其說,「愛種菜」是中國人的種族天賦,不如把「愛」字去掉:「種菜」才是中國人的種族天賦。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不愛種菜但為了生活不得不學會種菜的中國農民,屢次創造奇蹟:
在元陽極不適合種地的荒山上,我們創造出了跨度2000多米的梯田來種地;
我們辛勤開墾,把「一片荒草枯草塘」的北大荒,變成了富饒美麗的「北大倉」;
我們還有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他用自己的畢生所學改進中國的農業水平,在發明雜交水稻之後,又投入到海水稻的研究中。
這,就是中國人勤奮務實的實用主義精神。
而這種精神,反映到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不愛種地,但我們敬畏自然,順應自然,於是我們創造了「二十四節氣」,我們把「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當作處世之道。
比起全球各地高喊環保口號,做出各種博人眼球的過激行為,我們更偏向踏踏實實種好一棵樹。
河北省農民賈文其和賈海霞,一個因工失明,一個從小失去雙手,兩人互相扶持十餘年,一棵樹一棵樹地種下,把村裡寸草不生的荒灘變成了綠洲。
他們說,「這些樹,要留給子孫後代。」
有位網友說得好,「中國人就是這樣,看到一塊地先想到去種點什麼,而不是屠殺販毒賣黑奴賣槍支。」
聯想到如今世界各地的動蕩局面:
敘利亞一直戰火紛飛,就在今天(11月12日),以色列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了導彈襲擊;
而在上周,紐約警方對黑人青少年暴力執法,引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衝突;
上個月,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鬧獨立,讓整座城市變成地獄模樣……
更別說美國一起接著一起的槍擊案,以及世界各地不斷出來作惡的恐怖勢力了。
這樣一看,中國人「熱愛和平、與世無爭、埋頭苦幹」的精神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因為我們深知,生活不過是一蔬一飯、一朝一夕,而「中國人的飯碗,在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ref:
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1_10_524702_3.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uYY3pFmnPcD7dbWZpSLZ2A
https://mp.weixin.qq.com/s/BJl80raYnAuYhfTcRdS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