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最近的这篇爆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炒热了来自“同龄人的焦虑”这个话题。比如,来自名校同龄人的压力——同样是名校出身,几年之后,你还在为月薪几万沾沾自喜,别人已经融资几千万创业;同样是名校出身,你在享受婚姻家庭的小确幸,别人已经出国深造,挑战人生第二次转型了。

在赴美留学的大军中,中国留学生的比重日益增多,常春藤大学的“名校光环”也成了他们超越同龄人的必选项,而这种来自于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其实早在进入名校之前就拉开了序幕。

我在美国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70%的简历高度相似:优质的教育背景,惊人的英语分数,大型企业的实习经历,以及一份进入大型国际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的希冀。

然而,有一次我问美国教授:“您觉得中国留学生群体最显着的特征是什么?”

教授回答:“非常有计划、非常有目的性。”

确实,想要在人才济济的众多“名校生”中脱颖而出,必须提前严格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但是,如果一整代、一整群人都对同一类专业、同一种观念趋之若鹜,那么,这一定是有问题的。这只能说明,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还没有思考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

说到底,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

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01

独立思考能力

米叔有一个学金融的朋友,她的爸妈都是农民工,直到她到美国读书那年,家里已经在负债了。

从一年级开始,她就认真学习,在教授的推荐下,她成为了芝加哥一个名企俱乐部的学生会员,要到了很多名企的联系方式。

为了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她把在网上搜集到的在面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全部列出来,每一类都准备多种答案。把答案用自己的话整理一遍,拿不准的或者用词不地道的,就找美国同学,让他们纠正,然后就穿着正装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

除此之外,她还找用尽一切办法锻炼自己:美国同学聊天;参加演讲赛、辩论赛,锻炼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跑去临近大学的招聘会投简历、面试;等等。

果然,一个星期之后,她拿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

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还有一位留学生朋友,他在两年前被美国的藤校录取,还拿到了四分之三的奖学金,可以说非常优秀了。但是,他在大二的时候却因成绩差被退学了!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八卦了一番后,我们了解到,他成绩差是有原因的:

一是专业选择不当。因为他的爸爸妈妈都在银行工作,于是,他也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金融专业,于是,被各种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概率学、计算机编程搞得一头雾水,所以连连挂科。

二是学习态度差。他没有去上课,而是忙着参加学校里各种活动。大一时,他就参加了两个商业俱乐部、两个领导力社团和两个体育俱乐部。他还兼职做了经济报道编辑,并且在学校有一份时薪9美元的“铁饭碗”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参加各大公司的商业社交活动,做义工、跑马拉松等。

三是逃避问题。停课后又复课的考察期间,他没有反思自己的擅长点,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而是继续在各种活动中去逃避这种焦虑。

所以,即使他成功地进入理想的美国大学,却因为选专业、学术要求上,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退学也成了必然结果。

在美国大学,80%的学生都可以修双学位,有超过 300个学生社团、上千门课程。可以说,名校里最不缺的就是机会。但是,如果你在没有认清自己之前就盲目地参加这些活动,那么,再好的牌也会被打烂。

02

批判性思考与创新能力

在美国读书期间,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中美学生对待研究生课业的态度。

美国的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院前大多有过几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在挑选课程和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的时候,往往会比较关注实战性,如何解决自己工作上的具体问题,如何颠覆自己原有的观念。

但是中国留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职场的摔打,还在把研究生当作大学的延续、甚至高中的延续来对待:选好得分的课程,选作业轻松的课程,选中国学生多的课程。

在学业之外,好学的,会把时间花在图书馆以确保考试可以得到高分;好玩的,则把时间花在参加社团活动、各种趴上。

而且,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你会发现: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不论教授怎么鼓励他们,他们就是不说话!而且,中国学生会与中国学生坐在一起,美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坐在一起,除非小组讨论,不然,他们之间不会过多交流;中国学生课后跟教授也是零交流,除非,他在这门课上得了低分,才会跟教授讨论怎样才能得高分。

如果说,这么不爱说话的一个群体,不爱提问题也就罢了,让他们质疑别人的观点,更是天方夜谭了。

其实,美国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随时打断老师,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哪怕这个意见非常不成熟,但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却只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不质疑,不发表意见,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这也是他们的课堂成绩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高的原因。

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03

通过阅读去研究、探索的能力

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从何而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

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而这门选修的历史课,却成了我的噩梦。

美国短短的历史,课本却有一千多页,老师还打印出大量的文献让学生阅读。到了考试的时候,我就彻底方了:这么多东西,到底哪里是重点?

于是,不得不求救了一位成绩优异的美国学生,但是她却回答:把课本从头到尾读一遍,历史上的每件事都很重要。

一脸懵逼的我又追问了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她说:把课本从头到尾再读一遍。

是的,这就是答案。作为专业成绩最优异的美国学生,她的方法就是单纯地阅读,大量地阅读。

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翻开了这本厚厚的历史书。然而在我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原来不熟悉或者新的单词,在我阅读其它种类论文的时候帮助我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写作联系帮助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很多英文水准。最终,我也顺利高分通过!

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说到底,中国留学生跟美国学生差就差在这些软实力上。

如果在留学路上,中国留学生能够思考清楚“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喜欢这所学校”、“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那么我相信:你的成长一定是质的飞跃。

除了留学生自身的问题,中国大部分留学中介也都非常不专业。比如:在完全不了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一个孩子的个性的情况下,做所谓的个性化留学指导;把最重要的文书写作外包给写手,做一个中介的中介;明明知道某一个大学是野鸡大学,结果为了挣钱,说那个是一个“新锐”名校。

因为他们搞错了一个问题,他们把录取与成长完全隔开了。如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有情怀的教育者应该要思考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人的优秀的习惯能不能短期养成?

一个人的深刻的思想能不能短期养成?

一个人的优秀的思辨性写作能力能不能短期养成?

答案显然是不能。

录取只是“成长”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只求录取,并不代表你的各方面能力达到了美国学校的标准,而没有这些软实力,即使你顺利录取,也终将很难适应美国大学,很难融入美国文化。

如何做到既顺利录取,又全面成长呢?

在一次国际教育论坛上,我的这个想法跟一个教育专家不谋而合!

经过深入交流后,我发现他的梦想就是:打造一家能塑造人一生的国际教育机构。

这种高度决定了他树立教育的内核价值观——为孩子赋能。所谓赋能(Empower)就是有目标、有标准,但是非功利、非短期,非碎片的长期系统的提升与成长。

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原创的“留学方法论”,将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两者结合了起来。

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在学生的硬实力赋能上,从日常GPA管理到SAT/AP/TOEFL 等标准化考试的学习规划,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术技巧;数据化信息库帮助学生了解美国院校和专业;传递学生批判性写作方法,最终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申请书。

而在学生“软实力”的打造上,要找准中国应试教育体系的痛点,重在提升学生的“八项能力”:坚持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研究与探索意识、领导与组织能力、利他精神、自我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在具体课程上,通过个性化的“Reading list”及活动清单帮助学员养成每项软实力。

“硬实力”是学生通过录取的专业技能,而“软实力”则是学生在成功录取后,实现自我成长的必备素养,如果想要在名校里跟美国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些素养不仅能让你的学业进步神速,而且也是你提升个人魅力、融入美国社会的必修课!

这位感染我的教育专家就是——智课教育的创始人韦晓亮。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苹果论坛,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