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家长都该注意!你视而不见的四种情况,可能吞噬掉你的孩子
做父母后,才知道养孩子的苦。
终日在成人的世界里疲于奔命,还要强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照顾孩子。
早晚接送,饮食起居,作业功课,把这些完成,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多少家长都感叹:
什么玩手机、玩电脑,
跟其它熊孩子出去野......
这些杂七杂八的日常,
没精力管,也管不了了。
可你知道么?
这些你司空见惯,
不以为意的“小事”,
很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最大绊脚石。
小侨郑重提醒华人家长:
即日起,注意孩子的四种情况。
不需横加干涉,
但务必心中有数!
已经有真实案例警示:
它们致使部分孩子泥足深陷,
甚至坠入深渊。
自测!
你家孩子身上,存在哪种情况?
01 一玩电脑就不停
孩子能沉溺成啥样?
dota、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吃鸡……这些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络游戏,你听说过几个?又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在玩啥?
眼下,网络游戏可谓风靡整个年轻一代。比如“吃鸡”游戏,原名《绝地求生》,是时下华人群体的游戏新宠,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不乏“吃鸡者”。
再如,全球范围内的类似爆款游戏《堡垒之夜》,发布不到一年就吸引了1.25亿名玩家。据英媒报道,该游戏已在英国青少年中已出现成瘾之势,各界专家为此深感担忧。
资料图 杜洋 摄 图文无关
小孩子玩玩游戏而已,有啥可担心的?
心理学专家指出,沉溺于爆款游戏给青少年大脑造成的影响,类似酗酒和吸毒。不仅如此,形成“游戏瘾”后,更会导致他们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对其他事物也更易上瘾,比如毒品。
几年前,就曾发生过一起震惊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少年自杀案:
时年16岁的华裔中学生叶伟聪终日沉迷网络游戏,一个凌晨,因不满父亲责骂,他竟将电脑电线缠在自己身上,随即打开电源触电身亡,实现了自己的最后夙愿———“誓死死在电脑旁”。
叶伟聪家住吉隆坡市八打灵再也地区。就读初一时,他要求父亲为其购买电脑。升入初二后,他又以学习为由,申请安装了互联网。
伟聪父亲回忆:“我儿子本来并没什么大问题,但从电脑联网开始,就性情大变,最高纪录一天上网18个小时,不愿冲凉也不肯吃饭,每天就只要他的电脑。我想趁学校假期带他去旅行,但他却以要玩电脑游戏而拒绝了。”
此外,叶先生透露,往年小伟聪生日都会向家人要求生日礼物,但有了电脑后,却一反常态只字不提,表示只要有电脑他就满足了。
事发当日凌晨,58岁的叶先生听到一声巨响,急忙跑到书房查看,发现儿子倒在电脑旁不醒人事,手上缠着一根长约1米的电线,手臂已呈紫青。
叶先生马上将儿子送往医院急救,但经医生诊断,孩子已经不治。
02 拿起手机就不放
孩子在跟谁聊天?
今年7月,成都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一反往常,连着几天一到晚上,就跑进母亲房间,吵着要一起睡。
她看起来很害怕,一直跟母亲说:“妈妈,我心跳得好厉害,整天都跳得好厉害。”
母亲觉得孩子不是生病了那么简单。追问之下,女儿才说出,两年前她就一直在关注一款游戏,这几天她很害怕游戏里的人找上门杀了她。
到底是什么游戏,让小女孩觉得自己会被追杀?
这款游戏叫“蓝鲸”。仅仅在去年,全球就有几百个青少年因为这款游戏自杀身亡。
事实上,早在2016年,在俄国总统普京的亲自督战下,游戏创建者——被称为游荡在人间的恶魔菲利普·布德金被捕。
遗憾的是,蓝鲸游戏并没有随着开发者的入狱而结束。它还在向全世界蔓延,甚至出现了升级版——MOMO。
MOMO始于国外一款聊天软件。有网友发起了一项挑战,先鼓动你打电话给一个陌生号码,一旦你打给这个号码,就会有一只可怕的姑获鸟,跳出来跟你聊天。
姑获鸟本身象征着恐怖与死亡。相传,它是难产而死的孕妇化作的妖怪,专在晚间活动,拐走别的小孩。披上羽毛是姑获鸟,卸下羽毛是女人。
目前证实,阿根廷一个12岁的小女孩,已经在MOMO的威胁下自杀了。
国内包括公安部在内的多家官媒,就此向家长发出警告。
03 热衷参加聚会
真的是玩闹而已?
近日,一位艾滋病患者的报复式炫耀引起巨大的舆论风波。
他在一个聊天群里,洋洋得意地分享,自己如何将艾滋成功传染给一名无辜的大二女孩。
“这次不中就天理难容了”,他如此叫嚣道。
据悉,该男子患病已到中期,无药可医。确认病情后,男子经设计,恶意导致40余位姑娘感染。
“我也是被人害的,早没啥心态了,能祸害一个是一个,等最后拉着她们陪我上路”,该男子说,“我传给她们,她们再去发酵别人,一传十十传百,想想就觉得满足”。
2014年,在肯尼亚,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参加一场party,与一名自己心仪的男士发生关系,因此感染艾滋。
花一样的年纪,却被恶魔有心选中。这位女大学生的心态自此骤然转变,走上了报复社会的道路。
她利用自己的年轻与美貌,成功感染了上百位异性,其中超三分之一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剩下的是已婚男士。而她的目标是2000人。
年轻一辈观念越来越开放,这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孩子们需得有识人智慧,能够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保护自己。
而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做好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是每个家长该尽到的责任。
04 毫无防备交友
不是所有孩子都天真
曾经在新西兰基督城上高中的新西兰华裔男孩Roger Lu,是个聪明可爱,热爱打羽毛球的少年。
Roger在一片阳光的环境下成长,热情善良,一直以来都是父母的骄傲。
可不知道怎么,Roger母亲Amy观察到,Roger陡然间变了一个人,混沌、懒惰,对任何事情提不起精神,对学习更完全丧失兴趣。
Roger 生前生活照
原来,不知何时,Roger结识了几个新朋友,在他们的鼓动下尝试了“新玩意儿”。
殊不知,那“新玩意儿”竟是大麻!
短短时间内,从大麻到合成毒品,父母还没来得及反应,Roger已越陷越深。
终于有一天,Amy发现了事实真相,她用尽所有方法,让儿子与吸毒的朋友断绝联系,帮助儿子摆脱毒品。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令Amy绝望不已:“他心里根本不想戒毒,他太沉迷了。我多次劝他,这些东西对身体非常不好,甚至会危害生命!”
儿子却对说,“妈妈我就是想死啊”。
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决定让儿子回中国戒毒。令人心碎的是,当Amy历尽艰难,终于让儿子上了回国班机,Roger在广州白云机场转机时,再次在厕所吸食毒品。
这次吸食已经令他意识不清,整个人摇摇晃晃。警察和医生快速将其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
“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了,他像动物一样扭曲,一直尖叫,一直说自己看到幻觉,也认不出任何人。”
医院里,Roger度过了人生最后48小时。
Roger母亲
随着毒品种类不断翻新,冰毒、摇头丸、K粉等已和海洛因一样,归入传统毒品。
而“奶茶”、“阿拉伯茶”、“跳跳糖”、“迷幻蘑菇”…这些令成人都防不胜防的毒品,已伪装成普通物品的样子,来到孩子们身边。
以“奶茶”为例。这类新型毒品外形与备受孩子喜爱的奶茶极其相似,遇水即溶,甚至口味都一模一样。
这类毒品迷惑性很强,毒品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与K粉和冰毒相似,使人极度亢奋,容易上瘾。
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勇于尝试外,你是否郑重与孩子谈过,哪些情况需要警惕,做啥事前要征得家长同意?
那么,华人家长到底该怎样做,才能令孩子成长中的自由快乐与身心健康,尽可能地达到平衡?
第一,制定长期且清晰的规则。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在玩什么,并明确在哪玩、何时玩、玩多久。
第二,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小孩子家家有什么不开心的”,这是大多家长都存在的心理误区。
有研究表明,监护失当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在虚拟世界轻信他人,依赖陌生人给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第三,积极与孩子沟通。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便是高度关注、有所回应。良好的亲子互动,不仅给予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机会,也为孩子提供了现实中的社交圈子。
孩子成长无小事。
如果您被提醒了此前忽略之事,
请扩散给更多家长知悉。
愿每个孩子,
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