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前洛杉矶市副市长陈愉: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籍华人陈愉年轻时是房地产开发商,31岁成为洛杉矶市副市长,35岁开始做世界500强企业CEO的猎头,现在她的身份是新媒体作家,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分享人生经验。 日前,在北京一间四合院里做亲子活动的陈愉,接受了侨报记者的专访。
2018年2月24日,曾任洛杉矶市副市长的陈愉接受侨报记者专访。 (图片来源: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沉默却专注的童年
对比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华裔女性,你很难相信童年时的陈愉是一个非常不会说话的孩子。 陈愉出生在美国,母亲是浙江宁波人,父亲是江西南昌人。 从小,陈愉生活在一个比较窄的华人圈子,父母“特别特别保守”。因为担心女儿被不道德的美国文化带坏,小时候陈愉家中是不能看电视、看电影,甚至是不能听美国音乐的。
陈愉出生的1970年代,美国的华人还很少,算是少数族裔。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一个特别远、特别穷的地方,陈愉和弟弟在一个几乎全是白人的学校里就读,是同学眼中的另类,会碰到一些歧视。 陈愉坦言,小时候她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差异,“与父母也有文化差异”。
2018年2月24日,陈愉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东西方的智慧——通往幸福生活的入场券”的分享会。(图片来源: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小时候,陈愉不会讲英文,中文也不好,“好像没有一个母语,没有办法跟周围人沟通,也没有办法跟自己沟通”。有时候同学一起开玩笑,陈愉站在旁边,难得想出可以讲的笑话,却总是已经错过机会。 那时候,陈愉有一个梦想:“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有白皮肤、金头发,漂亮的衣服和漂亮的家,周围的孩子会喜欢我。” 因为不会讲话,陈愉把“聆听”变为她的“超能力”。“聆听不是用耳朵聆听,而是要用心聆听,还要看他们的动作,用全部关注力来想,这个人在说什么,他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大家讲的话跟心里想的意思和需求会不一样”。
2018年2月24日,北京,陈愉拍摄工作照。当晚气温0摄氏度以下,但为了拍摄效果陈愉仍“赤膊上阵”。 (图片来源: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当选洛杉矶市副市长
童年的封闭,让陈愉一直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18岁,陈愉第一次离家,去杜克大学读书。21岁大学毕业,陈愉独自一个人搬到洛杉矶。 刚工作的时候,陈愉从事房地产行业,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为此她念了两个房地产方面的硕士。
那时候,还单身的陈愉,结识了许多不同行业的朋友。每天下班陈愉会和朋友们一起吃晚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助一位在政府工作的朋友解决工作中碰到的房地产问题,继而促成了她在以后的7年时间里,参与到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当中去。 陈愉31岁的时候,洛杉矶市选了一位新市长,新市长计划从商界选一位副市长负责经济发展,面试了很多年龄较大的白人男性CEO,而年轻的陈愉凭借她参与的经济适用房项目让新市长眼前一亮,通过面试最终成为洛杉矶市副市长。
一个华裔,突破文化差异,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这是一个完全不可思议的机会”,陈愉原本以为自己一辈子会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回头看小时候的难过经历,陈愉比喻为“塞翁失马”,“因为小的时候花了10-15年时间不太讲话,这种聆听和关注的能力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受益匪浅。”做洛杉矶市副市长期间,陈愉手下有5万名公务员,懂得“聆听”让她可以快速联结到她想联结的人。 融汇东西方智慧
分享人生经验
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之后,陈愉有机会走进美国政府、商界,接触了许多顶层人士。她常常思考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为什么是这些人成功?陈愉将她的思考和人生经验集结成书,分享给更多人。
对于华人新移民如何融入美国社会,陈愉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经常会想我怎么发挥我自己的意见?可是我们要成功的达到我们自己的目标,第一我们要了解我们周围的人。
了解怎么了解?通过聆听。” 现在,陈愉的身份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她也开始思考,如何成为女儿的闺蜜和教练,如何教育和保护孩子。“不是封闭,因为她们早早晚晚会接触世界,我们要给她们工具,培养她们的自我意识。”世界不断改变,自身也需要改变。
作为妈妈,陈愉每天都会读书。她希望女儿是幸福又自信的。“学术发展只是一部分,情商发展和社交发展也一样重要。” 小时候陈愉觉得自己的华人身份是不好的事情,“就想让朋友们喜欢我,就想跟他们交朋友”。现在她发现,当中国人、当华人,不是一个跟朋友们距离拉大的事情,“而是让我有这么大一个国家、一个祖国能够回来,有好多以前没有认识过的姐妹兄弟们”。说到动情处,陈愉润湿了眼眶。
【侨报记者陆之迅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