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國教育中,有多重視閱讀能力?
去美國讀本科或研究生的中國學生常常會為美國學生的閱讀量感到驚詫,事實上,美式教育的特點之一,就是從小重視閱讀,從中學開始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寫研究性論文,這些能力最終成為美國學生的最大優勢。
在美國大學讀了兩年研究生,最驚訝的是同班同學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第一節口述歷史的方法論課,教授布置的閱讀量就是一二百頁。隨後,老師指著一本300頁左右的書說,「如果有餘力,你可以再讀完這本書。」當時我就震驚於美國教育中閱讀要求。全班同學有三個人在除了幾百頁的閱讀材料之外讀完了這本約300頁的書。佔全班同學的30%。
後來我和美國同學們交談發現,美國教育從小就比較重視閱讀能力,因此他們的閱讀能力來自於長期的培養。
從小學開始,語文老師就會提供各種不同的閱讀材料讓大家閱讀,然後根據閱讀寫作各種有意思的論文。到了高中,他們做的研究性論文更是大大開啟了同學的批判性思維。而這種思維更是中國同學最欠缺的。
我逐漸明白,美國的教學方法並不單純看中閱讀速度和數量,而是注重構建閱讀和思考之間的關係。
「醫學協助死亡之思考。」這是在新澤西的一所公立學校上九年級的艾薇的研究性論文。九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一。我驚訝於小小的年紀,艾薇就需要寫這樣高深的文章。艾薇告訴我,上了高中之後,每一年她和同班同學都需要花一年左右的時間寫這樣一篇大約20頁的「研究性論文」。
艾薇從圖書館借不同的書籍來全面研究這個問題。其中重點的兩本是《生命的價值》和《合法的終結-醫學協助死亡的有限自由》,這是兩本觀點截然相反的文章。
她經過閱讀之後再結合其他的閱讀資料和視頻資料得出自己的觀點。我看到老師的評分非常繁複,一共分為語法、文章結構、觀點的邏輯性等等10項目評分標淮,在100分總分裡艾薇得了91分。
「老師並不在乎你的觀點是否和她的一致。但是老師重視的是你論證的過程是否紮實有邏輯性,能否自圓其說。而一般有爭議性的話題比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歡迎,因為這樣有利於觀點的反覆論證。老師甚至會鼓勵你挑選本質上你並不贊成的觀點來寫論文,來訓練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艾薇說。
「讓我最受啟發的不僅僅是自己寫論文的過程,而是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判。在寫完初稿或者第二稿時,我們有一個過程是把自己的文章交給指定的一位學習夥伴。我的學習夥伴也會把他(她)的文章交給我。我們會對雙方的觀點進行討論,就文章的嚴密性挑錯。經過這樣一輪「同伴評判」,我會去除很多文章中的問題。」
美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所處學區關聯度很大,每個學區的教學質量區別很大。但是總體來講,美國整個教育系統對閱讀都非常重視。
艾薇一直在新澤西FortLee 上學,屬於很好的學區。她告訴我閱讀和寫作從小學起就是非常重要學習方向。
比如美國的中小學從來沒有暑假作業。但是老師會鼓勵大家在暑期閱讀。可以讀任何你想讀的書,然後交出閱讀感想。有的學生會在一個暑假閱讀幾十本書。而正式上學時,英文的書籍閱讀會非常重要。艾薇告訴我,她九年級的書單裡有這樣幾本書,都是有名的著作。除了現代英文,老師有時候還會要求學生讀一些古典英文。
現在在佛羅里達的某個藝術學院上大一的露西告訴我,高中時她同樣被布置過很多基於閱讀的寫作。但是也有很多自選動作,極大激發了同學的創新慾望。這源於老師鼓勵創新型寫作。她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頗有些離經叛道。叫做是《蒲公英到底能不能吃?》
「因為這個文章有些另類,很受老師的重視。我找到了很多相關的報導甚至紀錄片來支持我的論點。對於能否寫這個題目?老師覺得,只要不違反法律的話題都可以。越新奇越好。」
很多國人以為中國的考試最注重標淮化考試,而美國教育中評分標淮更為彈性。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齊瀟穎告訴我,其實自從奧巴馬政府以來越來越重視標淮化考試。首先是教學大綱的標淮化,然後是以州為基礎的標淮化考試。如果州不執行標淮化考試,則得不到聯邦的教育撥款。而在標淮化考試中,各州都把英文以及英文寫作列為非常重要的部分。
艾薇告訴我,「小學的州考,就包括說明文寫作,閱讀和數學三項!」而中學的州考,就變成了議論文。很多老師除了應付日常的教學,也會抽出時間專門應付州考。
里昂對我說,「 閱讀就是一種習慣,當讀的多了,閱讀就變成了一種享受。除了課堂上的閱讀,他還經常去公立圖書館找自己喜歡的書目去讀。因為教育培養了一種對閱讀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