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兩名中國設計師獲巴黎聖母院設計大賽冠軍 均供職美國SOM事務所

距離巴黎聖母院大火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個月,但重建的計劃卻因資金、環境等未能提上日程。

近日,美國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主辦了「巴黎聖母院設計大賽」,並於當地時間6日公布比賽結果,兩名90後中國設計師提出的方案「巴黎心跳」獲得冠軍。

兩名中國設計師的「巴黎心跳」方案獲得冠軍 

據GoArchitect官網消息,在巴黎聖母院教堂設計大賽中,中國建築師Zeyu Cai(蔡澤宇)和Sibei Li(李思蓓)憑藉方案「巴黎心跳」(Paris Heart beat)贏得冠軍,其餘五個入圍總決賽的隊伍分別來自加拿大、英國、美國和日本。

在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舉辦的巴黎聖母院教堂設計大賽中,有超過56個國家的200多名設計師投稿,投稿作品總數達226件,並有3萬名網友參與投票。大賽旨在為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的未來創造一個新的願景。

「巴黎聖母院見證了巴黎超過800年的歷史。它在大火中存活下來,與這日新月異的世界休戚與共。」蔡澤宇和李思蓓在構想中指出,「巴黎心跳」承載著兩人對於巴黎聖母院涅槃重生的期望。

整個設計方案主要分為三大亮點:鏡面尖頂、「時間膠囊」與「城市萬花筒」。

自動草稿

新的尖頂是一面聚光鏡,屋頂也將由鏡子製成。通過光線的反射與變化,每一刻的建築都會「煥然一新」。在Cai與Li眼中,這一設計將聖母院與巴黎城市、時光變幻聯結在了一起。圖片來源:GoArchitect官網

而在尖頂之上,飄浮著每半個世紀開放一次的「時間膠囊」。這是一個寄託著記憶、存在與希冀的磁懸浮裝置。裝置能夠上下移動,彷彿在與這座城市共同呼吸和心跳。

自動草稿

在聖母院的內部,屋頂的陰影與玻璃的光線構成了萬花筒的圖案。圖片來源:GoArchitect官網

蔡澤宇和李思蓓將其命名為「城市萬花筒」,向巴黎聖母院大火中「逝世」的玫瑰花窗致敬。「在這裡,時間與空間得以交織,喚醒了巴黎的心跳。」

除了蔡澤宇和李思蓓的「巴黎心跳」,來自其他五個國家的方案也入圍了決賽。其中,加拿大設計團隊NAK根據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構想了不鏽鋼的銀色尖頂。模塊化的設計優勢使建材的運輸與裝配更為便捷。

英國設計師則提出了噴泉的設想。從天空墜落的水珠象徵著生命和健康。而日本設計師強調了建築與自然的融合,「漂浮森林」的提案將綠色植被製成屋頂與塔尖的形狀,象徵著復興與新生。

兩名設計師均為90後 均供職於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

6日晚間,北京《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巴黎心跳」設計者,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蓓。

李思蓓出生於1994年,從小在北京長大,本科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之後到康奈爾大學建築學讀研究生,去年7月畢業後到SOM工作。

蔡澤宇生於1992年,杭州人,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讀書,後到康奈爾大學建築學讀研究生,在SOM已經工作兩年多了。

他們稱,這項競賽並非法國官方組織,冠軍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方案會成為巴黎聖母院的最終修復方案。

巴黎時間4月15日下午6點50分許,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起火,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名的玻璃花窗和標誌性的哥特式塔尖均毀於一旦。起火第二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希望在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隨後法國政府宣布,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提交方案,以重建聖母大教堂的尖頂。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海松搜集的資料顯示,在起火一兩周內,便有多位全球著名設計師提出了修復方案。「巴黎聖母院多麼有名,沒有哪位建築設計師不想提出自己的改造想法。」王海松說。

見到蔡澤宇和李思蓓的「巴黎心跳」設計方案後,王海松評價,「能看出設計者沒把巴黎聖母院火災視作傷疤,而是當做一個新的出發點,兼顧歷史和新科技,也符合法國人的浪漫氣質。」

儘管各國的設計師熱情高漲,但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卻面臨著重重的現實難題。部分剩餘建築有倒塌風險,增加了修復工程的危險性。與此同時,巴黎各界更圍繞「創意性改造」還是「保留塔尖原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截至7月9日,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募捐僅達成4.5%。將設計理想轉化為重建現實,仍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

自動草稿

蔡澤宇(右)、李思蓓(左)生活照。 圖片來源:北京《新京報》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僑報,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