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和美國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麼?

最近的這篇爆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炒熱了來自「同齡人的焦慮」這個話題。比如,來自名校同齡人的壓力——同樣是名校出身,幾年之後,你還在為月薪幾萬沾沾自喜,別人已經融資幾千萬創業;同樣是名校出身,你在享受婚姻家庭的小確幸,別人已經出國深造,挑戰人生第二次轉型了。

在赴美留學的大軍中,中國留學生的比重日益增多,常春藤大學的「名校光環」也成了他們超越同齡人的必選項,而這種來自於同齡人之間的競爭其實早在進入名校之前就拉開了序幕。

我在美國接觸到的中國留學生,70%的簡歷高度相似:優質的教育背景,驚人的英語分數,大型企業的實習經歷,以及一份進入大型國際機構或者知名企業的希冀。

然而,有一次我問美國教授:「您覺得中國留學生群體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

教授回答:「非常有計劃、非常有目的性。」

確實,想要在人才濟濟的眾多「名校生」中脫穎而出,必須提前嚴格規劃自己的時間表。但是,如果一整代、一整群人都對同一類專業、同一種觀念趨之若鶩,那麼,這一定是有問題的。這隻能說明,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還沒有思考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麼?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

說到底,他們最缺乏的是獨立思考及創新能力。

和美國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麼?

01

獨立思考能力

米叔有一個學金融的朋友,她的爸媽都是農民工,直到她到美國讀書那年,家裡已經在負債了。

從一年級開始,她就認真學習,在教授的推薦下,她成為了芝加哥一個名企俱樂部的學生會員,要到了很多名企的聯繫方式。

為了在面試中脫穎而出,她把在網上搜集到的在面試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全部列出來,每一類都準備多種答案。把答案用自己的話整理一遍,拿不準的或者用詞不地道的,就找美國同學,讓他們糾正,然後就穿著正裝對著鏡子一遍一遍地練。

除此之外,她還找用盡一切辦法鍛煉自己:美國同學聊天;參加演講賽、辯論賽,鍛煉自己的臨場發揮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跑去臨近大學的招聘會投簡歷、面試;等等。

果然,一個星期之後,她拿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

和美國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麼?

還有一位留學生朋友,他在兩年前被美國的藤校錄取,還拿到了四分之三的獎學金,可以說非常優秀了。但是,他在大二的時候卻因成績差被退學了!在中國留學生圈子裡八卦了一番後,我們了解到,他成績差是有原因的:

一是專業選擇不當。因為他的爸爸媽媽都在銀行工作,於是,他也選擇了自己不擅長的金融專業,於是,被各種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學、概率學、計算機編程搞得一頭霧水,所以連連掛科。

二是學習態度差。他沒有去上課,而是忙著參加學校里各種活動。大一時,他就參加了兩個商業俱樂部、兩個領導力社團和兩個體育俱樂部。他還兼職做了經濟報道編輯,並且在學校有一份時薪9美元的「鐵飯碗」工作。除此之外,他還參加各大公司的商業社交活動,做義工、跑馬拉松等。

三是逃避問題。停課後又複課的考察期間,他沒有反思自己的擅長點,重新思考自己的專業,而是繼續在各種活動中去逃避這種焦慮。

所以,即使他成功地進入理想的美國大學,卻因為選專業、學術要求上,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退學也成了必然結果。

在美國大學,80%的學生都可以修雙學位,有超過 300個學生社團、上千門課程。可以說,名校里最不缺的就是機會。但是,如果你在沒有認清自己之前就盲目地參加這些活動,那麼,再好的牌也會被打爛。

02

批判性思考與創新能力

在美國讀書期間,我還觀察到一個現象:中美學生對待研究生課業的態度。

美國的學生,在進入研究生院前大多有過幾年的工作經驗,因此在挑選課程和參與討論、完成作業的時候,往往會比較關注實戰性,如何解決自己工作上的具體問題,如何顛覆自己原有的觀念。

但是中國留學生因為沒有經歷過職場的摔打,還在把研究生當作大學的延續、甚至高中的延續來對待:選好得分的課程,選作業輕鬆的課程,選中國學生多的課程。

在學業之外,好學的,會把時間花在圖書館以確保考試可以得到高分;好玩的,則把時間花在參加社團活動、各種趴上。

而且,在美國大學的課堂上,你會發現:最安靜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國學生,不論教授怎麼鼓勵他們,他們就是不說話!而且,中國學生會與中國學生坐在一起,美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坐在一起,除非小組討論,不然,他們之間不會過多交流;中國學生課後跟教授也是零交流,除非,他在這門課上得了低分,才會跟教授討論怎樣才能得高分。

如果說,這麼不愛說話的一個群體,不愛提問題也就罷了,讓他們質疑別人的觀點,更是天方夜譚了。

其實,美國學生更喜歡在課堂上隨時打斷老師,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哪怕這個意見非常不成熟,但是大多數中國學生卻只是被動地坐在那裡聽。不質疑,不發表意見,更談不上創新能力了,這也是他們的課堂成績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高的原因。

和美國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麼?

03

通過閱讀去研究、探索的能力

批判性思考和創新能力從何而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大量閱讀。

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常常抱怨教授們布置的閱讀材料太多了。確實,在美國讀大學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閱讀量動輒就上百頁。而這門選修的歷史課,卻成了我的噩夢。

美國短短的歷史,課本卻有一千多頁,老師還列印出大量的文獻讓學生閱讀。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就徹底方了:這麼多東西,到底哪裡是重點?

於是,不得不求救了一位成績優異的美國學生,但是她卻回答:把課本從頭到尾讀一遍,歷史上的每件事都很重要。

一臉懵逼的我又追問了採用什麼樣的複習方法?她說:把課本從頭到尾再讀一遍。

是的,這就是答案。作為專業成績最優異的美國學生,她的方法就是單純地閱讀,大量地閱讀。

於是,我只好硬著頭皮,翻開了這本厚厚的歷史書。然而在我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原來不熟悉或者新的單詞,在我閱讀其它種類論文的時候幫助我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大量的閱讀積累和寫作聯繫幫助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很多英文水準。最終,我也順利高分通過!

和美國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麼?

說到底,中國留學生跟美國學生差就差在這些軟實力上。

如果在留學路上,中國留學生能夠思考清楚「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為什麼喜歡這所學校」、「我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那麼我相信:你的成長一定是質的飛躍。

除了留學生自身的問題,中國大部分留學中介也都非常不專業。比如:在完全不了解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了解一個孩子的個性的情況下,做所謂的個性化留學指導;把最重要的文書寫作外包給寫手,做一個中介的中介;明明知道某一個大學是野雞大學,結果為了掙錢,說那個是一個「新銳」名校。

因為他們搞錯了一個問題,他們把錄取與成長完全隔開了。如果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個有情懷的教育者應該要思考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一個人的優秀的習慣能不能短期養成?

一個人的深刻的思想能不能短期養成?

一個人的優秀的思辨性寫作能力能不能短期養成?

答案顯然是不能。

錄取只是「成長」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只求錄取,並不代表你的各方面能力達到了美國學校的標準,而沒有這些軟實力,即使你順利錄取,也終將很難適應美國大學,很難融入美國文化。

如何做到既順利錄取,又全面成長呢?

在一次國際教育論壇上,我的這個想法跟一個教育專家不謀而合!

經過深入交流後,我發現他的夢想就是:打造一家能塑造人一生的國際教育機構。

這種高度決定了他樹立教育的內核價值觀——為孩子賦能。所謂賦能(Empower)就是有目標、有標準,但是非功利、非短期,非碎片的長期系統的提升與成長。

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原創的「留學方法論」,將實現硬實力與軟實力兩者結合了起來。

和美國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麼?

在學生的硬實力賦能上,從日常GPA管理到SAT/AP/TOEFL 等標準化考試的學習規劃,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術技巧;數據化信息庫幫助學生了解美國院校和專業;傳遞學生批判性寫作方法,最終獨立完成一篇高質量的申請書。

而在學生「軟實力」的打造上,要找准中國應試教育體系的痛點,重在提升學生的「八項能力」:堅持能力、合作與溝通能力、研究與探索意識、領導與組織能力、利他精神、自我認知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時間管理能力。在具體課程上,通過個性化的「Reading list」及活動清單幫助學員養成每項軟實力。

「硬實力」是學生通過錄取的專業技能,而「軟實力」則是學生在成功錄取後,實現自我成長的必備素養,如果想要在名校里跟美國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些素養不僅能讓你的學業進步神速,而且也是你提升個人魅力、融入美國社會的必修課!

這位感染我的教育專家就是——智課教育的創始人韋曉亮。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蘋果論壇,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