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際學校跟美國高中比,究竟差在哪裡?
說到高中階段的出國留學,家長和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在國內讀國際學校和去美國上高中的差別在哪?聽起來課程設置、語言教育、甚至老師都差不多啊,可為什麼去美國讀高中的同學還越來越多呢?
中國和美國的高中教育差異這個話題雖大,但是總體概括起來在於:老師、環境、視野!
1、老師的差距
近些年,國內的國際學校發展很快,質量提高不少,無論在初期創建時候還是後期運營過程中,學校管理層在課程設置上和美國或英國是同步的,大部分國際學校可以做到這一點。
但是,現在存在於中國國際學校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是否有老師能夠把教材完全教出來、把教學目的完整呈現、教學體系是否能完全與英美同步。在專家看來,雖然從教材上來說,獲得一套美國各個年級的教材教程並不難,但是結點在於教學的老師,在於整體師資力量、整體教學質量。一般國際學校初創時期會好一些,越辦下去,老師越難找,質量也難以保證。
有些國際學校為了省錢,聘請的老師都是相對來說質量不高的俗稱「背包客」,有些老師憑老外的面孔「刷臉」;即使有些股東背景強、經濟實力雄厚的學校,也很難維持運營初期對外界承諾的純正優秀外籍老師的比例,要麼比例下降厲害、要麼面孔更新很快。這裡有文化的融合、衝突問題,也有外籍老師個人的生活理念問題等等。
但是在美國,如果不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是不會來當老師的。相信很多人都有感受,當國內的孩子們進入美國學校之後,最大的體會就是老師人太好了,太有意思了。普遍來說,美國教育系統中的老師更有耐心、細心、有愛心。
一個好的學校,學校的核心價值不是課程設置,而是老師和教學體制;在這一點上,國內的國際學校和美國的高中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2、環境的影響
在國內讀高中和去美國就讀的另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國內和國外的環境差異。到國外上學,孩子自然進入的一個全新環境,這裡既有來自中國的同學們,但更多的還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老師、同學、寄宿家庭等。
在孩子語言還不夠好、難以溝通的時候,想說漢語沒問題,大環境里有中國同學。等適應期一過,自然進入以英文為主的語言環境,孩子學習的就不僅僅是語言。
另外,學校也是小社會,還要感受文化、適應文化以及要融入文化。孩子來到異國他鄉,一旦語言關過了,最大的衝突就是文化的衝突了。比如說對待某件事情,中國人認為很簡單,美國人可能就覺得你的做法不可思議。那麼對待一個事物的看法,中國的孩子和美國的孩子也是完全不同的。你是很難去理解美國人為什麼這樣去解決問題,為什麼會是這樣去溝通這件事情。
身在美國學習,就要自然而然地入鄉隨俗。從字面理解,就是你不入鄉也很難去隨這個俗。未來的世界,是開放的、國際化的、地球是個整體,如想有番作為,更好的生存,必須具備放在哪裡都能存活的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和訓練「入鄉隨俗」的能力。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呢!
另一方面,在國內的國際學校求學,儘管有各種關於語言、交流方面的強制要求,但同學互相之間說英語的機會還是很少。大部分就是上課的時間,其實也主要在聽,練的是聽力。
而真正的練口語增強語言能力,其實是在課下。同學們需要用更多的課餘時間練習,同時也需要家庭支付更多的花費來達到增加語言環境、熟悉異國文化的目的。
3、廣泛的視野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讀高中可以 「給你一雙慧眼看世界」。目前來說,美國在很多方面還是比較先進的,特別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理念和觀點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美國整體的人文文化,高素質的整體水平,開放性的思維,是在國內教育體制內的孩子們很難感受到的東西。所以出國對孩子們來說,不僅僅體現在校園裡有大不同,同時可以讓孩子們放眼望世界,吸取更多更新的東西,增長見識。
而且,從美國大學錄取的情況來看,在美國讀高中的孩子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美國大學相對來說比較相信本土高中培養出來的孩子。從去年開始到今年更加明顯,在美國讀高中的孩子的申請結果明顯好於國內的國際高中、普通高中。
顯而易見,在美國讀高中的優越性是很大的。學生普遍在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社交能力,自立獨立能力等方面,都比在眾多親人呵護下成長的孩子要成熟的多,進步地快。綜合能力也比較強。所以美國大學很看重這些在美國讀高中的中國學子。
他們雖然知道這些同學的根在中國,也知道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況,但在相對同等的條件下,美國大學會更喜歡在美國高中讀出來的孩子。
所以綜合而言,從課程設置到老師匹配,從語言環境到文化的融入,從高中的素質培養到大學的申請、從適應大環境的變化到未來的看社會的視野,中國的國際高中和美國的高中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區別,赴美讀高中在現階段是一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