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為什麼颶風總是與亞特蘭大擦身而過?
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颶風總是與亞特蘭大「擦身而過」?是偶然倖免還是地理必然?
每當颶風在佛羅里達州「肆虐」時,亞特蘭大多是下下雨。就拿這次2016年10月的颶風「馬修」為例,得到的天氣預報也說只是會下下雨。
佛羅里達伸進海洋的陸地,前頭尖後面寬,就像插進水中的「楔子」,是亞特蘭大的天然屏障,我把它叫做「導風嶺」。
旋轉的颶風撞上了佛州東面的陸地,借著風勢,一路向北向東殺去,南卡、北卡、弗吉尼亞、甚至紐約都會被「橫掃」。
同理,如果在海洋上生成的颶風,撞上佛州的西部,則會偏西偏北一路上到阿拉巴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州、德州等,向西「撲面」而去。2005年8月的颶風「卡吹娜」(卡特里娜)重創新奧爾良,就是從佛州的西部經墨西哥灣北上的颶風。
亞特蘭大位於喬治亞州的北部,颶風的尾巴有時會掃到喬治亞州的南部,卻總是與亞特蘭大 「擦身而過」,歷年都是如此,就是下下雨而已。 所以說,佛羅里達伸向海洋中的陸地是亞特蘭大的天然屏障 –「導風嶺」。
亞特蘭大北有藍嶺山脈(Blue Ridge mountain chain)結束在喬治亞,南有佛羅里達屏障,東有自己的出海口撒瓦那 (Savannah),是「五大交通要道」 的樞紐,進可攻退可守,乃兵家必爭之地。
亞特蘭大樹木茂密,氣候宜人,一盆清水Lake Lanier(湖)濕潤空氣,自給自足,是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學術研究,分析完畢,大數據告訴我們,偶然裡面包含著必然。贊同者,請打賞。
亞特蘭大及喬治亞州在美國的地理位置。
十年最強颶風「馬修」登陸美東海岸4州,所到之處狂風暴雨,洪水泛濫,造成17人死亡。
颶風「馬修」逼近美國200萬人從佛羅里達大撤離。
颶風「馬修」襲美,上百萬人大轉移,超市被搶購一空。
颶風「馬修」重擊南卡,多地變澤國。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颶風「馬修」重創,進入緊急狀態。
航拍美國北卡州颶風災區,洪澇襲來一片汪洋。
颶風「馬修」致海地842死,17萬人無家可歸。
颶風「馬修」重創海地,滿目滄桑,受災最慘。
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擊潰美國,新奧爾良市成煉獄。
2005年颶風「卡吹娜」 Katrina(卡崔娜/卡特里娜)「肆虐」的新奧爾良。
2015年10月的颶風Patricia,據世界日報,「休斯頓和達拉斯兩市間的州際公路因大水關閉;一列聯合太平洋貨運火車在當地時間24日清晨,在距達拉斯80公里處,因溪水暴漲淹沒鐵軌,導致火車翻覆,兩名列車員自行逃生游到安全地帶。」
俗話說,「一年遭災,三年受窮。」記住這些慘痛的教訓,遠離災害。
這會是一篇頗有「爭議」的文章,上了萬維博客的導讀版。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亞特蘭大氣候
亞特蘭大屬典型的副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溫變化相對和緩,全年降水分配均勻,代表美國東南部內陸地區的氣候。冬季溫和,微潮,時而偏向溫暖,日最高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1.7天,日最低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40天,低於−5 °C(23 °F)的平均日數為8.3天;夏季相對炎熱潮濕,日最高氣溫超過30 °C(86 °F)的日數年均有88天,超過35 °C(95 °F)的有11天。[6] 最冷月(1月)均溫6.3 °C(43.3 °F),極端最低氣溫−23 °C(−9 °F)(1899年2月13日)。[6] 最熱月(7月)均溫26.8 °C(80.2 °F),極端最高氣溫41 °C(106 °F)(2012年6月30日)。[6] 無霜期平均為239天(3月22日至11月15日)。[6] 年均降水量約1,260 毫米(49.7英寸);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808毫米(31.80英寸)(1954年),最多為1,815毫米(71.45英寸)(1948年)。[6] 年均降雪量為7.4 厘米(2.9英寸), [6] 但許多冬季的積累降雪量微少以致難以測量,1935–36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28厘米(10.9英寸)。
換個角度說,儘管亞特蘭大位置離海邊有一定距離,但如果美國沒有佛羅里達州這個「半島」的屏障,那海上生成的巨大颶風就很有可能長驅直入,直搗亞特蘭大,我的文章就是想說明這個觀點。
有網友評論:亞特蘭大離海邊那麼遠,幹嘛擔心颶風啊?
Willy回復:對不起,我不能同意你的看法。
從衛星雲圖可以看到,一個颶風的直徑遠大於喬治亞州面積,如果沒有佛羅里達像楔子插進海水所形成的東海岸半弧型和西海濱半弧型地帶,在海面上生成的颶風,很可能直吹進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也就此遭殃了。
歷史上,德州內陸地區也常常遭颶風襲擊,等同於亞特蘭大的縱深地方也不能倖免。
遠離災害,超贊
陽光總在風雨之後,颶風總是與亞特蘭大擦身而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