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華人遊記: 從喬治亞(Georgia)到喬治亞 (Georgia)(二)
上次我們推送了亞城華人遊記: 從喬治亞(Georgia)到喬治亞 (Georgia)(一)(錯過的讀者朋友直接點擊藍色字體即可「上車」),很多讀者表示很期待續集。不好意思,讓大家等了這麼久,實在是咱們的作者實在太太太太忙了!今天就為大家奉上後面的精彩部分!
04.世上第二個基督國家?
有一種說法喬治亞的鄰居愛美尼亞於公元301年確立基督教為國教,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而喬治亞是第二個,在公元319年。這種說法很讓我們吃驚,居然不是羅馬帝國?感興趣的人可以去考證。或許不同的標準來衡量有不同的結論,總有一款適合這裡的說法。但是不管怎樣,走遍喬治亞,那比比皆是的教堂修道院城堡使人毋庸置疑這裡宗教文化的濃烈和歷史的悠久。我們在12天里看了不止12個教堂,最後有點數不清了。
由於喬治亞跨越歐亞獨特的戰略地理位置,這個小地方在過去的1600多年裡一直是周圍帝國和異族強權爭奪覬覦的對象。羅馬,波斯,拜占庭,蒙古,土耳其,俄國輪番在這片土地上征戰,他們也不斷被攻克,征服,統治,迫害,教堂更是經歷了反覆的建立,摧毀和重建。在1921-1991加盟蘇聯的70年間,馬列主義的無神論使得各種宗教和教堂被封禁拆毀或挪為它用。但是喬治亞作為一個有著自己獨特語言文字和悠久歷史的民族卻從未消亡。
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喬治亞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只有年輕的30歲而已。自由的宗教活動重新開啟,國內絕大多數人(87%)信仰東正教,很多教堂得到重建和翻修。我們參觀的幾乎全部是東正教的教堂,初建於公元四世紀到十八世紀不等。
東正教教堂有比較嚴格的著裝要求,男人要脫帽子,不能穿短褲,女人必須用頭巾包住頭髮,下身要穿長裙。 每個教堂門口都擺放著頭巾和長裙,供沒有如此裝備的遊客借用。
第比利斯老城 – 兩個教堂一個城堡
教堂與美景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徒步遊覽第比利斯老城也是圍繞著教堂和古迹。
第一個去的是這個位於老城Mtkvari 河邊峭壁上的Metekhi Church,建於13世紀。
因為正趕上星期日做禮拜,教堂里來的人挺多,似乎疫情沒有啥影響。走進去聽見悠揚和諧的聖歌,原來歌聲出自角落裡那幾位並不起眼的喬治亞大姐大媽。可能是因為教堂高挑的穹頂和建築結構,那聲音渾然動聽,讓人頓生空靈肅穆。
由於事先對教堂的要求估計不足,所以我整個旅程也只帶了一條長裙。圍巾圍的似乎更像穆斯林,跟人家教堂里大媽們的樣子差距不小。
從教堂眺望河的對岸,可以看見城堡Narikala城堡,這是為了防禦蒙古的侵略依地勢而修的,有點像中國長城迷你版。
從上面可以居高俯瞰整個第比利斯城區,包括剛才那個教堂。那些建在河邊峭壁上的房子,看著真有點玄乎啊。
大街上隨便溜達溜達就走進一個教堂,當時並沒記住名字。回來網上查查,它建於6-7世紀,經歷了無數次地被摧毀和重建,裡面還十分漂亮的。一對新人在這裡正在舉行婚禮。
軍事大道一路向北
這天導遊帶著我們沿著軍事大道(Georgia Military Road)往北開。這條大道是俄羅斯修建的連接俄國與喬治亞的最重要的軍事交通要道。單程3個半小時,從第比利斯一路向北就到達與俄國的邊界。一路上又參觀了兩個教堂一個城堡。
第一站:Jvari Monastery of Mtskheta
這是喬治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公元四世紀就有了,不過其主體是六世紀建造,因原樣保持的好,也被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其建築風格成為後來東正教教堂的模板。進這個教堂也要戴口罩的。
A
穿這身不合格,進教堂時還要裹上一個大裙子
教堂很會找地方,都在風景最佳的位置,同時也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為其添色
第二站:Ananuri城堡。
這是喬治亞遊客的必到之處,是中世紀多次戰鬥的戰場,有不少曲折的故事和傳說。
碉堡像長城的烽火台
鑽來鑽去又有點像地道
城堡的洞口自帶相框承載著美麗的風景畫
朝代易改,美景難移
江山如此多嬌,英雄為啥要去折腰?
“江山如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第三站:卡茲別克的Gregeti Trinity Church
沿著軍事大道繼續向北開到頭,到了Kazbegi(卡茲別克) 山腳下。這裡與俄國接壤,山的另一端就是俄國。神話中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就是被宙斯鎖在這座山上幾千年,信不信由你。
這裡的Gregeti Trinity Church聖三一教堂海拔2170米,是歐洲海拔最高的教堂,有人稱它為』離上帝最近的教堂『,其照片經常成為雜誌和宣傳片的封面, 是喬治亞的地標性建築。
Gregeti Trinity Church 聖三一教堂:離上帝最近的教堂
雪山的那一側就是俄羅斯了
疫情前遊人多的時候每天4萬人,停下車還要走20分鐘。如今沒幾個人,我們可以把車一直開到教堂跟前。
教堂建於14世紀,是少數幾個沒有被毀壞和改造,原樣保存最完好的教堂。可惜裡面不能拍照。外面更加壯觀
站在這裡確實感覺到一種空濛和靜謐,離天好近,世界在腳下
山下的小鎮,鎮上的人需要走大約一小時的山路上來做禮拜。我納悶,上帝看人居小鎮是否和我們看螞蟻窩一樣。
第四站:俄格友誼紀念碑。
這裡也是必須打卡的地方,我們在沿軍事大道回城途中前往。紀念碑建於1983年為紀念1783年俄國對喬治亞的庇護協約延續200年。不過兩個世紀以來這種關係以庇護開始,變成最後的統治,而喬治亞民族的不被同化使兩國最終變成衝突和決裂。最近的一次戰爭就在2008年8月8日,北京點燃奧運會開幕的火炬,喬治亞響起俄格戰爭的炮火。 剪不斷理還亂的微妙關係讓這個友誼紀念碑十分尷尬。
天晚了,又下起大雨,所以沒有仔細地看。不過隨便瞟了一眼,景色也是很美的。
遠遠的山坡上,你以為那斑斑點點的是岩石嗎?那叫遊走的岩石,因為那其實是滿山遍野的羊群
罕見的洞穴城 Vardzia Cave
離開第比利斯,來到Borjomi。從這裡向南70公里, 有一個神奇罕見的洞穴城修道院,Vardzia Cave Monastery。這是中世紀(1185年開始)為了抵禦蒙古的入侵建在天然屏障的Erusheti 山上的隱蔽洞穴城市。據說當時它只有一個入口,山石上鑿出6000多個洞穴,13層,其中有居室,儲藏室,酒窖,教堂,牲口圈,甚至墓地,藥房,全部由內部的通道聯通。作為當時喬治亞的神學中心,這裡居住著2000多位僧侶和貴族,包括喬治亞最有聲望打造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的Tamar女王。
將近一百年後一場大地震摧毀了這個洞穴城,6000多個洞穴現在存下來可見的只有600多個了。但是至今還有幾個僧人住在山上,開梯田種地放牛,維持著這個歷史遺址供遊人參觀。
遠觀洞穴城
走進洞穴,地上的大坑是藏酒的
凡有人群的地方,教堂都是少不了的, 至今依然有人來這裡做禮拜
洞與洞之間內部是這樣的通道鏈接
中世紀人們的家園除了得到溫飽的功能,還要與防禦和抵制外來侵略和戰爭的功能緊密結合在一起。
6000個洞穴地震後剩下600多個
懸崖頂上的修道院 Katskhi Pillar
去Kutaisi的路上左曲右彎地來到車子幾乎開不進來的彷彿與世隔絕的地方 – Katskhi Pillar。
下了車沿著一條通幽小徑走到盡頭,是一個孤零零的巨石懸崖,在它的頂端竟然有一個修道院。據說這個修道院近代到1944年才被人們發現,經研究認為它建於公元三世紀。
1990年當地的僧人在這裡開始恢復宗教活動。目前一位修士在上面住了20多年了。修士爬上爬下靠的是一個沿巨石掛下來的鐵梯子。曾經可以讓男性遊人爬上去,但後來有人事故身亡,所以現在禁止了。修士一星期通過梯子下來兩次。空中飛下的繩索據說是用來運送東西的,為了爬梯子時可以騰出雙手。
這是要怎樣的超脫和信仰才能把自己與世隔絕在如此的懸崖頂端去接近上帝啊。信仰的力量實在不可小視。
可謂 「曲徑通幽處,聖房花木深」
梯子和繩子幫助修士下到人間來食煙火
智商最高的教堂Gelati Monastery
從Kutaisi出發去Mestia之前, 首先要在附近看一個被聯合國納入文化遺產的大教堂Gelati Monastery。今天這個導遊也是多少年沒來過這裡了,所以也找不到地方。問了好幾個路人才找到,沒有看到一個遊人。
教堂邊的鐘樓,女士是不準進去的。我們完全不知道。無知無畏,不知不罪,就冒然進去了。工人們正在整修施工。
這個修道院始建於12世紀,被列入聯合國文化保護遺產,因為它是喬治亞中世紀黃金時代的代表作,最大的東正教修道院之一。最特殊的是它還包括一個科學研究院,成為當時喬治亞的科學教育中心。
冒然爬上了鐘樓
想像一下修好後的壯觀
Gelati Monastery 外觀
科學院里都有地下藏酒的酒窖
最偏遠的教堂
Mestia 的 Ushguli(烏樹古里)是歐洲最高的居民村落,海拔2100米。後面專門一個章節介紹這裡,此處只列出其教堂。
群山環抱中遠離塵世的小村子
這裡仍然是不被上帝遺忘的角落 – Lamaria church 建於10 世紀
仍然是居高臨下佔據風景最佳位置
黑海之濱的Petra Fortress城堡
驅車從Mestia山區出來,一路向南,5-6個小時到達黑海之濱的城市Batumi。在到達酒店之前,先去參觀了Petra Fortress。這是六世紀拜占庭時代修建的城堡。因為守著海口,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所以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經歷過無數戰火的洗禮,如今的遺址有點像圓明園,斷壁殘垣,沉澱著歷史的滄桑。
Petra 城堡 記錄歷史的滄桑
守在黑海之濱
宣傳畫上是這樣的
黑海邊的一連串教堂
來到了海濱城市Batumi,住的旅館離海邊只有幾步路,但居然沒有一個行程是在海邊悠閑躺著曬太陽或者坐船看海岸風景的,足見旅伴們安排的這個旅程的獵奇性而不是休閑性。理由當然是很充足的,躺在海邊哪裡都一樣,來了就要看不一樣的。我也同意,沙灘上曬太陽的休假應該冠以『老人與海』的標題,我們趁著還沒那麼老,還是先不要躺著吧。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城堡,植物園,茶廠酒廠,教堂,和一個187年還居然挺立未倒且有人居住的小木屋。
開了很多車,所到之處我們似乎是唯一的遊客, 真可謂是喬治亞深度游。
歷史博士一天帶我們看了三個東正教教堂外加一個清真寺,滿肚子的歷史知識可勁往外倒,真把我們當宗教考古學家了。
Likhauri Church – 14世紀
Shemokmedi Monastery – 15世紀
教堂看到這份上真有點看瓊瑤小說的感覺,數不清了,閉上眼年代背景全都混成一團,張冠李戴。不過不管歷史不歷史的,只要風景好養眼也就無可抱怨了。
有容乃大的清真寺 – Kvirike Mosque
我們這一路看的全是東正教教堂,今天行程的最後博士導遊說要領我們去看一個清真寺。趕著6點還怕關門了,但是到那裡才發現其實壓根就沒開門。進不去,剛覺得有點失望,卻看見三位喬治亞大叔在那裡,其中一個還很會講英文。看見我們這樣的外鄉遊客,大叔熱情無比地向我們介紹這個清真寺。
這個地區屬於阿扎爾(Adjara)自治區,是喬治亞兩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歷史上由於土耳其的佔領,本地70%的人信仰穆斯林。所以這個清真寺周四周五穆斯林在此敬拜安拉;到了周六周日,基督徒們在此做禮拜。
這樣的組合著實讓人耳目一新。歷史上多少征戰搏殺仇恨都是來自於信仰的不和。而這裡穆斯林與基督徒如此和諧地和平共處,資源共享,實屬罕見,堪稱人間理想,當為世人楷模。
大叔還對我們說:」A nation will never die as long as you do not kill yourself」。自己不作死,別人是打不死你的。 精闢的一句話概括了喬治亞這個在高加索地區歷史最為悠久滄桑的民族千百年來的命運。當然從他的話語和講述中也可以聽的出來是對近些年來疆土上發生的幾起民族紛爭引發的戰爭的責難。
全木製結構的清真寺
沒能進去,隔著窗戶窺探一下裡面
門前碰到三位村民大叔
「世界各地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
05.歐洲海拔最高的村落
喬治亞西北部的Mestia是很多短暫旅遊的人不會去的地方,我們卻在那裡呆了三個晚上。很多人不會去是因為不容易去,因為它位於偏遠的大山之中。 而值得一去是那裡有歐洲海拔最高的村落烏樹古里(Ushguli),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塔樓,和美麗的高加索山脈風景。
去了以後我發現它和我的老家福建龍岩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大山的天然屏障
天然的大山把他們與世隔絕,進山很難, 直到今天都只有一條山路,
群山環抱中的村莊 – 美麗的風景,但只有一條路進山
冬天這裡是滑雪的好地方, 清晰可見的纜車道
拍電影吧:天 + 雲 + 山 + 傳奇
遇到風雨,山體滑坡或碎石滾落,山路就要被阻塞幾小時甚至更長。比如接我們去Batumi的導遊和司機兩個小夥子連夜進山遇到暴雨,本來應該傍晚到,結果半夜才到,旅館也不住了,在車裡睡了一夜,第二天拉我們下山。真怕司機小伙開車睡著了。
其實這種情形在山區太常見了。我們最後從Batumi開車回第比利斯,就因為暴雨後山體滑坡,道路受阻,繞道而行,結果原來6個小時的車程用了8個小時才到。
昨天的一場暴雨讓碎石亂滾,樹木劈叉
工人們在清理以保證交通不被中斷
由於交通的不便,很多人祖祖輩輩沒離開過家鄉。大山成了屏障,出來難,當然進去也難。所以也不容易受到外部的侵略。蒙古人佔領喬治亞時就沒有到達Mestia, 這裡也因而成為喬治亞的藏寶之地,各地教堂里的典藏寶貝都被運到這裡保存。
類似地想起我1985年去龍岩老家,到了廈門後4個小時的盤山公路也是非常顛簸險要。我媽媽上大學離開家,9年後才第一次回老家, 之後又過了18年才第二次回去。因為從北京回家一趟就要三天三夜。龍岩山區當年也是革命老根據地,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媽媽說老家沒見過日本人。
防住兩用的塔樓
Mestia有世上獨一無二的塔樓,兼具住宅與防禦之用。侵略者不來防誰呢?防內部鄉鄰之間的戰鬥。 可見自古凡有人群之處,不管範圍多大,鬥爭是絕對的。毛主席講話,「一些人勝利了,一些人失敗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
福建的土樓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雖然與塔樓相比一個是方的,一個是圓的,一個挑高,一個拓寬,但是其功能目的何其相似。
福建的土樓群
烏樹故里的塔樓群
塔樓建於公元 9 -12世紀,福建土樓據說最早建於宋朝(11世紀)。一千多年前人們的建築技術即使在今天都足以讓專家們嘆為觀止。
高長的塔樓像煙囪,裡面有4-5層
遠處背景是高加索山脈中以漂亮險峻著稱的Ushba峰,海拔4800多米
我們的美女導遊 (中)也是位登山愛好者。她的目標要征服Ushba峰,但是她的朋友在幾年前因為登這個峰遭遇雪崩而喪生。
這是保留完整的一個塔樓人家的居室 Margiani’s House Museum,
這在當時就是大戶人家的豪宅,牲畜呆在周圍底層,人睡在其上的大通鋪上。
塔樓攀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為防禦工事,旁邊有觀望的洞口
獨立的民族,語言,土產
由於大山的屏障,這裡形成了Gerogia 民族裡的一個Svan子民族,他們有自己的方言,外人聽不懂。這也像極了我老家的龍岩話,連福州廈門的人也聽不懂。
可以想像歷史上那裡的人們要靠自給自足滿足溫飽,一定會有土特產品,比如Svaneti Salt。龍岩的土產像地瓜干,咸乾花生也是我多年的喜愛。
Svan人甚至有自己的音樂,他們愛好歌唱。估計住在大山裡的人都會在山的迴響中練就一副美麗的歌喉。
最難忘的是在Mestia小鎮上的晚餐,遊玩一天後我們走進一家導遊提及的街邊小館準備吃晚餐。餐館裡沒有第二撥客人,一打聽才知道疫情後這個館子才開放, 今天是第五天。雖說感覺有點冷清,但是即來之則安之吧。
坐下沒多久,忽然天氣驟變,狂風起暴雨下,我們不得不把座位由室外移進室內。菜剛點完,才上了一道湯,突然停電了,里里外外一篇漆黑。服務生小哥連忙來安撫我們,沒關係,做飯是煤氣,不影響。還很快給我們點上蠟燭,一下成了浪漫的燭光晚宴。
停電的餐館成了燭光晚宴
店主一家人在廚房裡忙乎,突然一位女士來報告說樓上客房漏雨了,原來這是一個家庭經營的旅館加餐館。一家人緊急地去應付樓上的漏雨。我們也只有耐心等待。等一切安置停當,他們又回到廚房來做菜。速度還挺快,我們要的幾道菜不一會都上齊了。雖說是摸黑做出來的,但是在燭光下看著吃著都無可挑剔。
沒有電,菜照炒,飯照吃
我們吃著吃著,廚房裡響起悅耳的合唱,一家子做完飯就唱起來了。不像是隨意的哼鳴,而像要參加什麼演出前的排練一樣的宏亮和諧。這一晚上,經歷停電漏雨,也就我們一桌客人吃飯,生意應該說是慘淡的。可是似乎這一點都沒擋住全家人唱歌的快樂心情。唱歌對他們彷彿與說話吃飯一樣地稀鬆平常,不可或缺,不能阻擋。讓我們不得不對這個大山小鎮里人們超然的生活境界肅然起敬。
舊貌中露出的新顏
在Mestia的山村裡, 走在磕磕絆絆碎石黃土的村間小路上,老牛與新車,老房與新樓,傳統與現代,對比著,反差著,隨著山間公路的修建,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滲透,這裡的美麗不再是世外桃源,這裡的貧窮也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世界接軌到這裡,村落也在歲月的流淌中悄然地更迭。
隨地拉糞的老牛
隨處停放的好車
搖搖欲墜的老房
楚楚亮眼的新樓
狹路相逢,車子能開到這裡也是讓人醉了
在Mestia所住的Posta Hotel
在Mestia鎮上我們也是住在一個當地最高檔的酒店。房屋比前面住的所有旅館的都大。但是偌大的屋子裡除了一張床外,只有一把椅子,一張小小的桌台。其它地方全空著。衛生間面積也很大,但是淋浴的地方擋水設計不合理,徒勞很大的衛生間卻很難兩個人同時利用。這種硬體豪強,軟體粗陋的搭配讓我想起趙本山《劉老根大舞台》里的村子來。 我的老家龍岩很多房子也很類似。
由於篇幅的原因,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下周將和大家一起分享從喬治亞(Georgia)到喬治亞 (Georgia)遊記的最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