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第四次,SpaceX星艦成功!
何謂「失敗是成功之母」,馬斯克的SpaceX星艦最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這枚 400 英尺高的火箭由 「星艦 」巡航船和高聳的 「超重型 」火箭助推器組成,於美國東部時間6月6日上午 8:50 從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起飛。
在 「星際飛船 」升空 130 英里並按計劃在印度洋軟著陸後,馬斯克宣布這次任務是一項 「史詩般的成就」。
在之前的三次嘗試中,原型機都在半空中爆炸或在重返大氣層時解體,在今天的任務中只出現了瓦片和一個損壞的襟翼。
除了 「星艦 」成功濺落,助推器還在起飛八分鐘後降落在墨西哥灣。
星際飛船被列為超重型運載火箭,被譽為有史以來人類最強大的火箭。
火箭在升空一小時後重新進入大氣層時,襟翼開始碎裂,出現了一個洞,碎片覆蓋了相機,導致鏡頭破裂。
星際飛船 「靠螺栓和螺紋支撐著」,SpaceX 的員工和全球數百萬人都坐立不安,等待著火箭首次著陸燃燒後飛濺的碎片。
當火箭開始冷卻時,直播畫面忽隱忽現,每次重新打開時都會獲得掌聲,這表明星際飛船在下降到每小時 620 英里(低於音速)時仍在接收數據。
此前,SpaceX表示這些飛行試驗的有效載荷就是數據。在星際飛船第三次飛行測試取得的成績基礎上,我們今天的主要目標是度過再入大氣層時的極端高溫,以及濺落,則意味著星艦未來是可控的返回地球。
其實說前三次失敗並不準確,因為星艦的前三次試飛,每次都在上一次的基礎上有重大突破。
- 2023年4月20日,”星際飛船 “首次試飛失敗,在美國被寫成 “4/20″,這是美國流行的網路用語,也是馬斯克喜歡暗指的大麻文化,當時火箭在助推器未能分離的情況下,在25英里的高空自己觸發爆炸裝置自毀。首次試飛進行了四分鐘。
- 2023年11月18日,星艦飛船的第二次飛行測試。星艦飛船在發射52秒後,成功突破Max-Q(最大動壓);2分54秒時火箭一級和二級開始「熱分離」;3分22秒,一級發動機在分離後因有幾台發動機疑似未正常工作,觸發安全感應系統,發生爆炸,二級發動機繼續進行運動。
- 2024年3月14日,這同樣是美國年輕人很流行的一個網路用語,Pi Day(3.14圓周率),火箭發射升空,33台發動機均正常發動。在發射2分40秒後,隨著「星艦」按照預定計劃成功進行熱分離,成果已超越第二次。約11分鐘後,超重助推器完成其使命,「星艦」開始進行艙門打開,直至關閉艙門的時間預計為12分鐘左右。馬斯克隨即發文,向「星艦」團隊表達祝賀,稱「已達到環繞速度」。成功飛行數十分鐘並完成本次飛行大部分預設任務後,「星艦」在重返大氣層過程中失去了信號。
- 2024年6月6日,SpaceX公司的巨型星艦(Starship)火箭從德州南部發射,進行第四次測試任務,這一次它成功度過了重返越過地球大氣層,並按計劃成功在印度洋濺落。
但是SpaceX團隊還有更大的野心,第五次試飛已經在路上。
據悉,在第三次印度洋上空重返大氣層時失聯後,SpaceX 對軟體和硬體進行了多次升級。
星際飛船的設計是完全可重複使用的,這也是為什麼 SpaceX 希望控制助推器進入海灣和飛船下降到印度洋的原因,這是為了練習未來計劃中的著陸。
不過,在周四的發射之後,兩級助推器都不會被回收。
祝賀 SpaceX 今天上午成功試飛星際飛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比爾-納爾遜(Bill Nelson)在 X 上寫道。
我們離通過 #Artemis 將人類送回月球又近了一步,然後展望火星。
星際飛船設計為最終可完全重複使用,兩級加起來比自由女神像高90英尺。其 「超重型 」助推器可產生 1,670 萬磅(74.3 兆牛頓)的推力,大約是阿波羅任務中使用的 「土星五號 」火箭的兩倍,不過以後的版本應該會更強大。
早在2020 年,馬斯克透露了他將人類送上火星的 「星際飛船 」計劃。那時候有多少人嘲笑他痴人說夢,還有人說他有錢燒的沒事幹,更多的人在他一次次失敗的時候躲在屏幕後面看笑話。
但馬斯克從未停止自己大膽而瘋狂的想法。
根據他的計劃,要在 2025 年之前將一百萬人類送上紅色星球,他的火箭每天需要進行約三次飛行,每年總共需要進行 1000 次飛行,如今2025 年就在眼前,或許這個計劃會推遲?
就在上月,這位億萬富翁在 X 網站寫道,自己從未放棄殖民火星世界的誓言。
他寫道:我要殖民火星。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讓人類成為多行星文明“。
在這次任務的前一天,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巴黎舉行的可再生能源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到’富豪們,其中許多人正在建造飛船’,可以把人類帶到火星。
他繼續說:”但當我聽到一些人談論殖民火星的計劃時,因為地球環境可能會惡化到無法生存的地步,我看著他們,在想你在說什麼?我寧願我們在這裡投資照顧這個星球。”
顯然,馬斯克對於奧巴馬的話無動於衷。
浩瀚的宇宙之下,人類的文明或許不過是一粒塵埃,微小而渺茫,然而這從未阻止人類探索的腳步,很榮幸我們所有人處在人類探索的初期與許許多多科學家站在同一個星空下,一同等待見證歷史的一刻。
當我們再次仰望星空時,探索宇宙的夢想將繼續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