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喬治亞的初秋,已是桂花飄香板栗黃
都說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正所謂「春萌夏香秋來碩」,入秋以來,在喬治亞的一些地方也呈現出一派「秋收」的景象,去摘蘋果收梨子的,亦或去摘喬治亞葡萄的,忙的是不亦樂乎。
而我自上周收穫柿子以來,便想起五月間亞城花粉飛揚之時有栗花飄香,如今已值深秋,也該到板栗成熟的時候了。
這不,只是隨意走走,便可見到這麼碩大的板栗樹,路邊、院落皆有,都是上了年紀的板栗樹。
此時,碩果已掛滿枝頭,儘管果皮像個刺蝟一樣渾身針刺,但在我眼裡它依然誘人。
而那些熟透了的板栗已近擠爆了外衣。
每當秋風掠過,則會掉落一地。這樣的收穫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根本不像我們在村裡收板栗時還得用竹篙去敲打枝頭。
十來分鐘的功夫便收穫一大堆板栗。
估計是因為它滿身是刺怕扎手的緣故,老美們不愛此物,其實剝皮很簡單,一把螺絲批,一個手套就能輕鬆解決。
板栗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在中國,它與棗、桃、杏、李、同為中國古代五大名果之一,其江湖地位不容小覷。而亞城的板栗與中國南方栗如出一轍,自然成為菜栗。
此果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秋冬季節,在兩廣人家的食譜中多有以此為主的佳肴,諸如板栗燉排骨、板栗黃燜雞、滋補板栗烏雞湯等等;更不要說到了春節,兩廣人家包的大年粽,如果粽子餡里沒有板栗,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既然有此收穫,無論如何也要弄一道傳統的家鄉大菜來享受一番。去Nam Dae Mun(南大門)花3刀買了一隻生蛋雞回來,備好姜蔥、紹興花雕料酒;先將去皮的板栗過一遍油鍋,呈金黃色時起鍋備用;再將姜蔥與切好的雞塊爆炒至半熟,此時將過了油鍋的板栗一股腦倒入鍋中與雞塊繼續爆炒,準備起鍋前倒少許料酒,地道的板栗黃燜雞現於眼前。
唐代老中醫孫思邈有言:「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另一位老中醫李時珍也說「栗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因而板栗又有「腎之果」的稱號,也就是說,中醫一直以來就認為板栗對治療腎虛有良好效果,對治療腎病也有很好的功效。
要說板栗養身的吃法莫過板栗粥。恰巧家中有陝西黃小米和山西大棗,將去皮的板栗切成小塊,與小米攪拌一起煮上30分鐘,加入大棗再熬上8分鐘,一鍋板栗紅棗小米粥做早餐,當真是神清氣爽。
但對於大多吃貨來說,糖炒栗子或許更能引起共鳴,曾幾何時,在中華大地,從南到北,街頭巷尾,糖炒栗子攤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而身在亞城的我,此時此刻,也難以抑制地想起中山路上那個北京糖炒栗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