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二代寧關也不接中餐館 背後的原因卻令父輩欣慰
在美國開中餐館不是店倒就是人倒,餐館從業者只有白天和黑夜,大部分華人廚師都是半路出身,沒有節假日來形容中餐競爭殘酷。
全美各地的中餐館佔比過去5年一直在減少,但不少餐館東主卻認為這是好事,他們為他們的子女不繼承父業,而是融入主流社會,發展他們意屬的事業而感到高興。
中餐廳感恩節不放假
聖誕節,不放假,而且很多華人餐館一位難求
據紐約時報報道 根據餐館點評網站Yelp的最新數據,中餐館在美國前20大城市的份額一直在下降。
五年前,這些地區平有7.3%的餐館是中國餐館,而現在這個比例下降到了6.5%。在美國前20大城市,五年內總共增加1.5萬家餐廳的,而中餐館卻減少了1200家。
即使在美國最古老的唐人街所在地舊金山,中餐館的比例也從10%下降到了8.8%。而中餐館接連關門卻並不是因為顧客對中餐失去了興趣。在Yelp上,中國餐館的平均瀏覽量並沒有下降,平均評級也沒有下降。
中餐館關閉背後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第二代華裔移民的經濟流動性,與自己的父輩相比,二代移民在美國長大,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受教育程度良好,可以找到更好的職業,而不是繼續接受自己父輩的餐廳,許多中餐館負責人對於兒女沒有興趣接手,頗感欣慰。
來自中國的薛湯姆(Tom Sit,姓名均音譯)買下位於哈德遜谷(Hudson Valley)的吳氏餐廳(Engs)已有40多年,如今開始考慮退休。大半輩子的時間,薛湯姆與妻子每周七天都在餐廳忙著,每天工作12小時;從年輕到步入老年,他都在同一個廚房掌廚,若有熟客上門,他則安排客人坐在三個女兒寫功課的桌子用餐。
1974年,他從中國移民到美國,並在1927年開業的Eng \’s中餐館開始工作。儘管他從未在餐館工作過,但薛先生也很快學會了中餐廚藝
從中國移民到美國做廚師,一直工作了50多年。兩年前,在妻子薛菲(Faye Lee Sit,音譯)的堅持下,他開始每周休假一天。
現年已經76歲的他,即將升格外公,每周工作仍長達80小時,體力越來越吃不消。謝湯姆三個已經成年的女兒都有大學學歷,也有高收入工作,對於接手父親的中餐廳毫無興趣,不過深感欣慰。
目前薛先生還沒有找到經營餐廳的合適人選,也沒有立即關閉餐廳的計劃。「要接管Eng \’s,你必須把心留在Eng \’s,」他說。「你需要對企業很忠誠,而不是那種『我能賺一年,兩年的錢就行,我不在乎這個餐廳』的人。
如果薛先生真的把自己的餐館交給別人,他一定會想念他的顧客,想念他經營餐館的那些日子。
但薛先生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他感到自豪的是,他的孩子們在美國出生、受過教育的女兒們正在從事自己選擇的、喜歡的工作。他說,「我希望她們的生活比我好。」
在美國各地,像薛先生這樣的美籍華人餐館的老闆都準備退休了,但卻辦法把自己的生意傳給下一代。他們的孩子在美國長大並接受教育,他們追求的職業並不需要像從事餐飲服務業那麼勞累。
《紐約時報》記者珍妮弗表示,「這些中餐館的關閉是一種成功。」她在《簽餅編年史》(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一書中記錄了中國餐館的崛起,並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尋找左宗棠雞》(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
當然也有反其道行之的,君子愛財,像中國北大畢業,留學美國耶魯畢業趙勇開的君子食堂,聽說是學歷最高的中餐廳。
珍妮弗說,「這些人來美國做廚師就是為了讓自己的下一代可以不再做廚師,現在他們的孩子也的確可以選擇其他的職業了。」
華人生活網綜合紐時,美國中文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