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華人男子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近日,一位科技專欄作家透露,在一次結賬時,因拒絕給雜貨店店員30%的小費,於是對方向他狠狠地瞪了一眼。

在最近的一篇專欄文章中,《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消費科技作家布萊恩·x·陳(Brian X. Chen)描述了當天的事情,付款時在那台ipad收銀機上,當時界面讓他選擇給10%到30%的小費。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的消費科技作家布萊恩·x·陳(Brian X. Chen)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很多顧客都認為,這種支付界面給人「強行收費」的感覺,分分鐘讓消費者措手不及。

陳先生當即選擇了「不給小費(No tip)」,結果被收銀員「瞪了一眼」,於是整個購物的過程變得很不愉快。

他說,自己居然在雜貨店排隊結賬時被要求付小費,對此感到很驚訝。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示意圖 圖文無關

除此之外,陳先生還在文章中,講述了自己「被迫」給摩托車修理工小費的經歷(據說一般情況下修車不需要給小費)。陳先生說,雖然他覺得小費也不合理,但他還是不情願地付了,那是為了出於自己的「安全考慮」和對方服務態度良好。

而他認為在平板電腦上給小費的這個做法,感覺這可能很快成為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不公平商業行為的一部分,這些行為損害了客戶的利益。

對於這個困惑,也成大多數人對全美各地餐館湧現的「數字打賞機」表示不滿。因為不僅鼓勵顧客給小費,而即使服務員完成了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比如從冰箱里拿外賣,他們也會給小費。

陳先生寫道,市場上廣泛使用的支付平台是如何故意操縱人們給小費的。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支付平台允許商家顯示一組默認小費金額,比如15%、20%和30%的按鈕,以及『不付小費』或『自定義小費』的按鈕。這種安排讓我們更容易選擇慷慨的小費,而不是少給小費或根本不給小費。」

曾在施樂(Xerox)和IBM等公司工作過的產品設計師泰德·塞爾克(Ted Selker)說,這款支付應用的設計非常有目的性,就是想「脅迫。」

陳先生引用了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院長Tony Hu回憶起的另一個例子。

寫道:「麻省理工學院的胡先生說,他最近在Uber上花了10美元打了一程後,收到了1美元、3美元和5美元的小費選擇。他選擇了中間的按鈕,3美元,然後才意識到他通常會給司機20%的小費,也就是2美元。」

胡先生說:「這是一種心理遊戲。」

很多人都不喜歡這種做法。

猖獗的通貨膨脹和人們只需要倒一杯咖啡就能給小費,這讓人們開始質疑,是不是該改變不言而喻的給小費規則了。

上個月,《每日郵報》在街頭上隨機採訪,了解人們對這種做法的真實看法,不少人認為,他們受夠了,甚至完全避開了那些糾纏顧客要小費的地方。

在紐約讀書的莎布麗娜(Sabrina,中間)說,由於通貨膨脹物價起飛,所以她會儘力避開需要給小費的事情。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Eden Gabay(右)和他的兄弟 Jasper(左)表示,在iPad上顯示給小費會讓顧客認為自己其實「別無選擇」。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New Yorker亞當說,他不介意現代小費文化,因為這是對低收入工人的「感謝」。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而不少網友表示,其實現代小費最令人反感的一點——是顧客現在「無論需要什麼服務」都要額外付費。

一位評論者寫道:「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給一個拿起一瓶啤酒並把瓶蓋掀開的酒保小費,他才花了5秒鐘。」

一個人問道:「我不介意給為我服務一個小時的服務員小費。如果有人給我一杯飲料,我可以給他小費。但雜貨店的收銀台也會要求小費嗎?」

雖然給小費在美國一直是一種習俗,但近年來小費價格的顯著上漲讓一位網友認為這一傳統很「荒謬」:「他們做什麼都要小費。」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許多網民都認為,在結帳軟體上索要小費是不合適的。

一位讀者指出:「你走到櫃檯付款,小費按鈕就在那裡,工作人員正盯著你,很尷尬的。」

另一位心懷不滿的讀者說:「我真的不再去那些有小費提示屏的地方了。」

上個月,紐約雜誌《The Cut》發布了新的「小費準則」後,關於小費禮儀的爭論爆發了。

這些建議旨在成為一種新的榮譽準則,但在建議人們無論如何都要給20%的小費以免被視為「粗魯」後,引發了大眾憤怒。

其中一項建議是,即使是外出外賣也要額外增加10%的費用,但讀者們強烈抨擊了這一荒謬的新「規定」。

一位讀者說:「雜誌上的文章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它試圖用操縱的內疚和同伴的壓力來給閱讀文章的年輕人洗腦,讓他們付錢(甚至是他們沒有的現金)。我根據服務的好壞給小費。」

紐約華男在便利店購物選擇「No tip」 收銀員瞬間變了嘴臉

另一位表示同意,並補充道:「點菜不給小費,從來沒有,這些餐廳要求給小費是非常不合適的。」

「如果我進去取餐,我就不給小費。抱歉,但真的沒有。」

「我給服務員、美髮師和送披薩的人20%的小費。但如果自取的話就沒有了。」

根據夏威夷島網站(hawaii islands.com)發布的地圖,在英國、德國和荷蘭,小費往往在5%至10%左右。

但在The Cut看來,那些反對給日常消費小費的人是「吝嗇鬼」,而那些有可支配收入的人在餐館和酒吧消費的小費應該遠遠超過25%。

該雜誌稱,對於咖啡店、咖啡車、咖啡館和酒窖,由於「緊張的環境」和「複雜的訂單」,顧客應該至少給20%的小費。

但是,儘管該組織認為優步司機也應該得到20%的小費,因為他們的小費比普通計程車司機少,但一些人抨擊了這種昂貴的要求。

柯爾斯滕·弗萊明(Kirsten Fleming)同意我們許多讀者的觀點,她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上寫道:「他們與正在為飛漲的房租和飛漲的食品賬單而掙扎的真正的紐約人完全脫節。

所以,一般來說,你會給多少小費?或者說,什麼情況下確實不需要給小費?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168趕集,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