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華裔家長需要轉變觀念 孩子快樂成長更重要
南加州特洛伊理工高中(Troy Tech)14歲女生跳樓自殺身亡的消息震驚華裔社區,令人痛心不已,青少年升學壓力再次警醒華人家長。
心理專家分析說,這些原本可以避免,華裔家長需要轉變觀念,升入名校不是唯一出路,孩子健康快樂地做她/他自己最重要。
洛杉磯心理治療專業人士呂申香博士認為,亞裔青少年承受了很大的學業升學壓力和滿足父母的壓力,特別是滿足父母的壓力,因為華人文化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
不少華人家長為孩子從小就設定目標,從幼稚園起抓學習開始競爭,所謂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父母將自身的壓力轉給孩子。可以說,亞裔家庭的孩子從小在來自父母和家庭壓力的環境長大,幾乎失去了童年的樂趣。其它族裔的父母送孩子上學,多數會告訴他們,玩好,高高興興上學,快快樂樂回家。亞裔或華人家長几乎只有告誡:好好讀書,考好成績,要努力,要成功等等。殊不知,原本孩子們更需要在玩耍和快樂中成長。
長久的壓力積累隱藏在孩子心裡,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幫助,無數個失望拼湊成絕望,或導致抑鬱,最終,壓垮他們生命的稻草,很可能是在我們眼中不值一提的事情。
呂博士解釋,青少年抑鬱症的苗頭,一般表現為孩子一段時期突然情緒不高,不開心,走路低頭,甚至拒絕上課,上網逃避等等,和平時相比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沒什麼興趣,曾經喜歡的也變得不喜歡,更不願意與人溝通,封閉自己,學業成績滑落。這樣的情形如果維持超過兩個星期,已經屬於憂鬱症的癥狀。父母如果不了解這些,沒有及時予以關懷幫助,甚至無意識繼續施壓,很可能造成孩子走向極端。
各種原因可能造成青少年的抑鬱傾向,包括先天基因,後天的環境,家庭及學校等各種因素,因此,父母需要學習,改變觀念,不要再給孩子太多功課以外的壓力。
呂博士建議,學校的課業學習已經足夠,課外儘可能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更不能剝奪孩子休息玩耍快樂的機會,增加額外的負擔。否則,孩子身心靈未能得到調和平衡,長此以往累積引發負面情緒。
雖然憂鬱症本身,遺傳基因也是原因之一,先天體質決定每個人的抗壓能力不同,但是,如果父母后天培養的好,父母處理得當,後天的抗壓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如果正面鼓勵愛護孩子快樂成長,讓他們自己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先天有憂鬱症基因也沒有機會爆發。否則,負面情緒積壓在心裡,碰到問題孩子也不願講,甚至覺得不光彩,當情緒困擾時,走投無路,很可能一走了之。
假如真的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甚至憂鬱症癥狀,呂博士提醒,家長先向學校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緒和行為情況,了解在家裡看不到的方面,足夠確認,需要儘快尋求專業心理醫師的幫助。她特別提醒,不少父母自作主張擅自決定讓孩子服用一些非處方的精神科藥物,這樣做大錯特錯。現在市面上很多精神科調節情緒的藥物可以代替處方藥物,但使用藥物一定需要與專業醫生溝通了解清楚。
呂博士也指出,華人家長鼓勵孩子追求名校沒無可厚非,但是需要依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定,而不是施加壓力硬推。讀書固然重要,人的情緒也很重要,況且,在美國被名校錄取有時也是運氣。家長如果一心為此,目標思想都會朝這方面,很容易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和情緒。如果從孩子出生希望他們是快樂的,父母教育的方向需要顧及孩子的快樂。她認為,健康快樂做自己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否則家長不做改變,觀念錯誤會引導思想誤區,思想偏差指導行為偏離,最終或導致花季少年的生命的不幸。
【僑報記者尚穎4月26日洛杉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