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過元宵 探訪亞城故鄉味
來到亞特蘭大已近一個月,還沒來得及好好了解這座城市,而我向來認為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簡捷的辦法就是通過它的飲食,民以食為天嘛。當然啰,這也是吃貨們每到一地能夠找到的最佳理由去面對吃的誘惑。
不管怎麼說,有閑空總要出去轉轉,乘著我們傳統的元宵佳節到來之際,和家人一起去逛逛街,順便準備些元宵節晚飯的食材。
要想在元宵節弄出點中國味的東西來,怎麼的都得到亞洲或中國的超市才能找到合乎要求的東西,同時還可以看看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到底有多大。還好,亞城有中國和韓國的超市,這樣多少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中國胃。
在韓國思蜜達超市裡很意外的看到我們南寧街頭特產木菠蘿(也稱之為菠蘿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寧街道兩邊儘是果實累累的木菠蘿樹,那一城的飄香至今想起依然醉人,可惜隨著城市的發展,路邊的果樹減少了許多。
緊接著進入我的眼帘的是我們桂林荔浦大芋頭,此時此刻,腦海里禁不住浮現出老母親從前每到過年必不可少的南乳芋頭蒸扣肉,多少光陰被流水帶走,多少歲月停留在香噴噴的扣肉裡頭。
然而當我看到這些打油茶用的東西時,頓時懊惱不已,我怎麼就沒把敲油茶的工具給帶過來呢?
忽然間就想著桂北那碗濃香四溢的油茶來,多少親情友情如同油茶般讓人回味無窮,乃至牽腸掛肚。
韓國超市雖然有不少食材與我們的口味相近,但還是有些許區別,要正宗的中國味還得去中國超市。中國城我還是頭一次來,先不管裡面的東西怎樣,這幾個字還是挺讓人感到親切的。
這一下不是讓我意外,而是讓我驚喜,我們桂林的恭城柿餅,要知道恭城為天下吃貨貢獻出兩大挑戰舌尖的東西一是恭城油茶,二就是這柿餅;在廣西北部,許多人還在哺乳期里就開始吃母親蒸熟的柿餅,恭城柿餅也就成了許多人成長的記憶。
這是南寧大明山產的八角,這可是煮大菜必備的大料,那舌尖上的中國如果少了八角,有多少菜系要退出江湖啊;想想當年游大明山時,滿山的八角隨手可摘,何其普通,如今漂洋過海身價自不一般。
這還是廣西的產品,梧州騎樓下的童謠:「落雨大,水漲街,阿嫲擔茶上街賣」,唱的可就是這冰泉豆漿。
在老家,每逢過年或婚嫁迎娶,宴席上絕少不了一道茨菇炒肥肉的大菜,我很糾結要不要也整那麼一碗茨菇炒肉來過元宵呢?
真的吃貨,必須敢於直面白花花的豬肥腸,要做到豬大腸置於前而色不變,可我怎麼也想不到在中國城頂好超級市場竟然有這樣的物事,怎不叫人浮想聯翩,或是火鍋漫飛,或是貴州獨山酸菜爆炒,或是……亞城的生活會變得如此美好。
我把台灣小南瓜稱為金瓜,用於做金瓜盅,色香味俱全了,而且寓意不錯。
豬肘子嘛,學著北方人弄個京味醬肘子,也是可以撩動舌尖的。
蘆筍雖然價格不菲,但是那道清淡的水煮蘆筍實在誘人,棄之可惜,從健康的食法來說,還是把它放入購物車吧。
從中國城出來,路經亞洲廣場,這裡有一家台灣同胞開的麵包店,生意出奇的好,買他家的麵包要排老長的隊。
不得不承認他家的麵包確實做得好吃,那味道與我在南寧吃到的幾家知名麵包店的相差無幾,甚至比那幾家店的要紮實得多,反正知道在亞城可以找到沒有桂皮味的麵包,這就讓人安心多了。
元宵節,包餃子,煮湯圓、這個春節真的很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