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移民就是不孝:回不去陪伴 接過來受罪!15%華裔老人想自殺 笑著流淚…

前幾天,桂姨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她坐在幾個blocks以外的小公園裡,越想越委屈:自己大老遠飛到美國,人生地不熟的,孩子不能常陪自己不說,昨晚為了管教孫子的一點小事還讓自己看臉色……

  不在身邊互相惦念 接到身邊適得其反?

平日里幾乎每一天,桂姨和老伴兒都早早的起床,給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準備早餐。小的們都上了幼兒園,每天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等下班時再接回來,除了周末都是早出晚歸。

送走了孩子們,原本熱鬧的房子突然空蕩蕩的,像極了桂姨的心。桂姨就開始擦地,擦桌子,擦窗戶……下午,她和老伴兒午休起來,又開始準備晚上的飯菜。

得空就劃拉劃拉手機,看看國內的大姐和小妹有沒有什麼留言或更新的照片……看著表,算著洛杉磯和國內的時差,稍晚點國內的女兒和小外甥就醒了,還想抓緊時間跟他們視個頻。

一天的大多數時間,老倆口就那麼等啊等啊,表都快看破了。

就為了孩子們回來坐一桌兒吃飯說說話這兩三個小時,有時候兒子還得在公司加班,或者隔三差五輔導一下孩子的作業。有時候,可能等一天就只打個照面,聊不上幾句話。

有時候,他們在家呆久了想出門轉轉。但語言不通,特別怕白人鄰居跟自己打照面,雖然人家只是笑眯眯的說hello,自己也會擺擺手說「嗨」,但還是覺得滿心尷尬……

到了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國度,自己突然成了「聾子和啞巴」!

移民就是不孝:回不去陪伴 接過來受罪!15%華裔老人想自殺 笑著流淚…

他們是傳統的中國老一代,特別好面子,內斂不善表達。路上遇見跟誰都笑丶露出一口燦爛大白牙的路人甲乙丙丁……習慣了陌生人冷漠臉的他們,反而覺得怪怪的。

不是沒有想過找個公園看看有沒有老人家一起跳跳舞,唱唱戲,練練太極拳。但因為離老華人區有點遠,熱鬧的晨練公園周末才能去一次,家附近也沒有發現合適的老人活動中心。

老伴兒特別喜歡下象棋,偶爾打打麻將,但現在他看著ipad直搖頭,「在這麼大個美國,連個切磋技術的老夥計也找不到嘍!」

見不到孩子們的時候,日日想念;可如今,用「度日如年」來形容來美國後的感覺並不為過,怎麼來了這裡,就像坐牢一樣?!……

想著想著,桂姨不僅更懷念在國內的最美夕陽紅,沒事親戚家串串門,跳跳廣場舞……

衣食住行皆煩惱 ?

美國的好處依然在,天藍,空氣又清冽,食品與醫藥也安全,街心公園是社區標配,學校老師特別有愛,孩子們的生活開心的不得了。

但到了老一輩兒這裡,卻變了滋味。

在美國,不開車寸步難行。

桂姨和老伴兒在國內都開車,但在洛杉磯卻只能露怯,美國司機的車速之彪悍實在叫他們不敢上路,另外交通規則不熟,英文地圖路標什麼的都看不懂,心更慌了……老伴兒經常逗悶子,你說,美國咋沒電動摩托或者三蹦子呢?

吃的也不順口,雖然每天也是自己做,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周圍也有華人超市,菜也不少,但一周才去一次,蒜苔丶韭黃什麼的很少見,山野菜、鮮鮁魚、蕎麵條就更別說了……雖然兒子特地帶她去美國本土的Sprouts超市裡稱了各種粗糧,可那棒子麵是啥……熬出來一點香味都沒。

另外,孫子孫女特喜歡吃披薩和熱狗,有時自己精心準備了炒菜也不太給面子,心裡怪不是滋味……

想想,自己家樓下多方便啊,各種小店賣:粗糧饅頭雜麵條,各種糟鹵熟食肉菜……不想做飯,隨便買點現成的都行。

兒子平時工作忙,周末多安排全家一起去買菜購物,或者帶孩子出去公園或樂高丶迪斯尼之類的大遊樂園玩。孩子們都希望老人家們一起陪著玩玩,桂姨心裡盤算著,不去吧,失去了陪孩子們的機會;去了花不少錢,自己就在旁邊看著丶等待,一天下來,也是真心累。

論道穿,特別要好有腔調的桂姨也很多看不慣,「這些老美太不講究了,路上男男女女一水兒大褲衩運動褲和T恤,連帶領兒的衣服都不愛穿。」 她逛街的愛好在這裡也得不到發揮,她說自己逛了好多商場里也挑不到幾件看上眼的褂子和裙子……

Anyway,方方面面都讓她感覺:基本的生活樂趣都沒了……

享福還是受罪?

老媽「籠中鳥「一般的感受,讓大兒子Derek也不禁開始懷疑,接他們來美國一起生活是對還是錯……

「父母在,不遠遊」。但現實將人推往遠方的時候,你卻只能舉手投降。有時候他也覺得對父母非常內疚,畢竟老人家已經為了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接到身邊卻依然沒讓他們享到福,甚至還剝奪了他們原來的生活樂子……

從觥籌交錯的「中式喧鬧」到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美式孤獨」,連年紀尚輕的新移民們都得花不少時間來適應,更別說上了年紀的父母了。

一個人上了年紀以後,脫離以前的社交環境更容易失落,語言不通,文化不同,更是挑戰。不少飄洋過海來到美國的老人家,與孩子們團聚後,生活得並不舒心。

李安導演的「家庭三部曲」中有一部敘事綿長的《推手》,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留美多年兒子把父親宋先生從台灣接到美國養老,但身為太極大師的他卻難以融入到美國生活中,最終離家出走。

「不少老夥計都羨慕我們來美國跟兒子享福了,卻不知道我們是多麼尷尬……」在異國他鄉,與父母合住這件事比原來的社會更難。與外界語言不通導致父母的受挫感,以及對子女的依賴感丶在兩種文化衝突中對下一代教育的分歧等等加大, 兩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間的家庭矛盾常被加倍放大。

美國帕洛阿圖大學副教授朱賁靚近年的一份調查指出,每100名華裔老人就有15人常有自殺念頭。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處異國的文化語言挑戰,使得華裔老人面對壓力時往往埋在心中,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極易心裡苦悶與憂鬱,產生自殺念頭及實際自殺率較其他族裔更高。

不了解還不知道,原來問題竟然如此嚴重!

從容「推手」 與嶄新生活過招! 

正如《推手》中最後的畫面,朱先生問陳太太:「你現在想去哪兒?……」

到底,什麼是答案?

之所以給這部電影取名《推手》,大約是李安所悟到的「推手博弈之道」吧。

移民就是不孝:回不去陪伴 接過來受罪!15%華裔老人想自殺 笑著流淚…

電影里,太極其實是一個符號,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的順勢哲學同樣可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博弈。

從」襁褓「到」油枯燈滅「,人歷其一生都是在不間斷的社會化。雖然老人們保有的中國傳統價值觀根深蒂固,但為了融入新的生活中,也不得不順應水流,消化吸收,兼容平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其實,很多老人也慢慢學著看透。孩子們在外打拚多年,不可能回去發展的話,為了「含飴弄孫丶三世同堂」,家人聚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總要有人退一步……

既來之則安之,最需要做的就是去「享受」這種轉變!而子女除了要懇切的關心父母,聆聽他們的心思煩惱,也要多多引導並幫助他們打開心懷。

南懷瑾先生曾在他的書中寫到:「一個人老了以後,一定要養成一種興趣。」

沒錯,有了興趣,就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裡,小編建議老人家們多多敞開心,有空了出去社區走走,認識一些鄰居和朋友。

記得要參加老鄉會,老人社區,以及教會活動,都可以成為交到朋友融入新環境的契機。

設想一下,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老人在一起打打牌丶下象棋丶唱老歌,看看老電影,有了玩伴兒和團體,平時兒孫們也放心,老人們也不會再那麼思鄉想家……

這不由得令人聯想起,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父母們在校內墾荒種菜之事——其實種菜更像是一個娛樂項目,老人們將那個花園稱為「三棵樹」,他們每天常常聚集在一起,鍛煉身體,聊天消遣。

其實,美國的生活雖然比較單調,但也真沒想像中那麼糟,父母們只是需要一個過程慢慢調節,學著去enjoy哦!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