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無辜!25歲網約車司機 被打成重傷!暈倒街上,全身被搶只剩內褲襪子…
日前,一亞裔網約車司機遇劫,全身幾乎被「扒了個精光」,還被打成重傷,倒在街上不省人事。
5月28日晚上11點左右,網約車司機塔芒(Sagar Ocean Tamang)剛下班,正打算去街頭小攤買點小吃,走到屋侖福克斯劇院時,突然被人從後面襲擊。
然後,他就失去了知覺。
被發現時,他人躺在巷子內,身上幾乎所有東西都被偷光,手機、錢包、褲子、靴子和長外套都沒有了,只穿著內褲、T恤和襪子。
之後他被緊急送往高地醫院急救中心(Highland Hospital Emergency ),被診斷為一級創傷。
直到第二天從醫院醒來,他才知道身上有傷。
據塔芒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描述,作案人員手法十分殘酷,不僅暴力打人,還把塔芒「扒了個精光」。
頁面上的照片觸目驚心,他的額頭、臉部、鼻子和嘴唇傷痕纍纍,臉嚴重瘀傷和腫脹。
25歲的尼泊爾裔男子塔芒,是舊金山的居民,前不久才搬到東灣。他覺得,自己之所以成為攻擊目標,是因為他是亞裔。
「因為我是亞裔,有些人覺得容易搶劫、襲擊和操控」。
塔芒的朋友為他設立了GoFundMe捐款,https://www.gofundme.com/f/stop-asian-hate-crime-in-oaklandcalifornia,截至發稿,已籌款1萬2367元。
他是周末工作的網約車司機。出事後,醫生讓他休息一個月。
塔芒說,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很害怕,但是生活還要繼續。
他們想要為亞裔發聲:
「我們有權生活在有安全感,沒有恐懼的地方。仇恨犯罪必須停止。我們的心與所有受到這波針對亞裔群體的種族主義罪行影響、受傷和死亡的人同在。」
警方表示,目前還沒有確定這是否是仇恨犯罪。
紐約亞裔遭襲事件
僅3%以仇恨犯罪結案
然而,日前,紐約亞裔律師協會(AABANY)本周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紐約市發生的反亞裔襲擊事件中,只有3%會被列為仇恨犯罪。
報告稱,在去年紐約市報告的233起反亞裔襲擊事件中,只有7起以仇恨犯罪結案。
該報告還發現,超過一半的亞裔遇襲事件受害者是女性,受害人群年齡在20歲至49歲之間,最常見的襲擊包括性侵。
根據調查結果,紐約亞裔律師協會呼籲官員們改善公眾仇恨犯罪數據收集,消除報告仇恨事件的障礙,增強公民教育,進行保釋改革,制定反偏見程序,並修改仇恨犯罪立法。
該協會董事會成員、報告的聯合執行編輯郭文(Chris Kwok)表示:「仇恨犯罪很難得到承認。我們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很難把亞裔視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
專家將這一問題歸咎於語言障礙、執法部門與移民群體之間缺乏信任,以及反亞裔偏見,這包括將亞裔視作永久外國人,以及把亞裔當做疫情替罪羊。
加州西南法學院法學教授梅拉·E·迪歐(Meera E. Deo)說:
「所有這些都是有害的刻板印象,導致一些人認為亞裔很容易成為種族暴力的目標,但這些偏見也植根於政府機構的運作中。所以我們報告或感知到的東西沒有被認真對待,或者可能會被淡化或忽視。」
這份報告發布後,倡導人士和律師也強調,針對亞裔社區的偏見相關事件被嚴重低估了。
迪歐說:
「所發生的不僅僅是我們聽到的那些毆打或潑硫酸,還有諸如言語辱罵、吐口水、推搡、暴力威脅等行為。如果伴有種族主義語言,所有這些都屬於仇恨犯罪的範疇。」
不過,這份報告也存在一些爭議。如一些倡導者和專家批評紐約亞裔律師協會關於保釋改革的提議,該協會認為,保釋應該根據公共安全以及個人是否對社區構成危險來決定。
郭文說,保釋應在某些情況下使用,在其他情況下不應該使用,尤其是在導致社會恐懼的情況下。他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被保釋,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不是保釋的好人選。」
他承認,這樣的改革將對非裔和西語裔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我們不想讓情況惡化,但我們也希望在這與公共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亞裔兒童和家庭聯盟(CACF)支持報告中列出的一些解決方案,但譴責紐約亞裔律師協會關於保釋改革的提議。
CACF聯席執行董事Anita Gundanna和Vanessa Leung在一份聲明中說:
「我們對AABANY報告的建議感到不安,該報告建議,一些犯罪行為應該被取消保釋資格,以及該報告總體上暗示,取消保釋改革將解決深層次的、系統性的問題…如果你專註於錯誤的問題,你就會想出錯誤的解決方案。」
迪歐則表示:「最重要的是,要確保解決問題的同時不造成各族裔對立。我不認為更嚴厲的懲罰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