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植物肉」,幾塊錢做一盤,健腦補鈣、好消化,一口能下3碗飯!
豆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而且八大菜系中都有其身影——魯菜「鍋塌豆腐」;川菜「麻婆豆腐」;蘇菜「文思豆腐」;湘菜「組庵豆腐」;浙菜「八寶豆腐」;徽菜「黃山毛豆腐」……
不但烹飪方式多,豆腐的種類也多,而且營養豐富,素有「植物肉」之稱~今天小編要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豆腐。
1.這些豆腐你都分得清嗎?
豆腐大致分三類:南豆腐、北豆腐、內酯豆腐,它們有什麼區別?又該怎麼選擇?
南豆腐
南豆腐多用石膏粉凝固成型,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不宜煎炸,更適合涼拌和煮湯等。
100g南豆腐含鈣約116mg,鎂36mg,蛋白質6.2g,脂肪2.5g,嘌呤96mg。
北豆腐
北豆腐多用滷水或酸漿點制,質地較粗糙,能看到明顯的孔隙,顏色偏黃,水分含量在85%~88%,不易碎,因而煎、炸、煮、炒、燉都可以。
100g北豆腐含鈣約138mg,鎂63mg,蛋白質12.2g,脂肪4.8g,嘌呤68mg。
內酯豆腐
內酯豆腐是添加葡萄糖酸-δ-內酯成型,比前兩者都要嫩滑與細膩,水分含量更高,更適合用來涼拌和煮湯。
100g內酯豆腐含鈣約17mg,鎂24mg,蛋白質5g,脂肪1.9g,嘌呤100mg。
它們之間做法和營養價值稍微有些許區別,日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選擇。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像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等。雖然稱之為「豆腐」,樣子水潤白嫩,吃起來口感爽滑,但主要成分不是大豆,甚至有的原料都不含大豆,可別弄錯了。
2.豆腐換做法,讓營養升級
凍豆腐,利於減肥
新鮮的豆腐經過冷凍之後,不僅豆腐中的鈣、蛋白質等營養素基本上沒有損失,還更有利於減肥——它有很多像篩子一樣的小眼,能起到吸油的作用,也會產生一種酸性物質,可以破壞人體內積存的脂肪。
【做法】把切好的豆腐涼水下鍋,加適量鹽,待水煮開後繼續煮1分鐘;再將豆腐撈出,過涼瀝干後放入冰箱冷凍室即可。
豆腐乳,「中國乳酪」
腐乳是由豆腐經過特定黴菌發酵後,再用鹽和各式香料腌漬製成的發酵豆製品,有「大豆乳酪」、「中國乳酪」的美譽。
它除了含有豆腐固有的優質蛋白質、異黃酮、低聚糖、皂甙等營養成分外,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和增加了許多其它的有益成分。
①新產生維生素B12:腐乳在製作過程中,由於微生物的作用,合成了原來沒有的維生素B12,每100克腐乳的含量約為10微克。
②異黃酮活性增加:未發酵的大豆製品中,異黃酮主要是以黃酮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發酵後則變成遊離型異黃酮苷原,具有更廣泛、更強烈的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
③蛋白質利用率提高:在發酵過程中分解了一些植物纖維,腐乳中蛋白質的消化率從65.3%升高到96%。
不過,腐乳因含鹽分和嘌呤較高,因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以及消化道潰瘍人群最好不要吃;普通人群吃的時候也要注意量。
找搭配
①肉類:豆腐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種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若單獨食用,蛋白質利用率比較低。因此,可以搭配魚類、蛋類、肉類等富含蛋氨酸的食材一起吃,使氨基酸的配比趨於平衡,更利於蛋白質吸收。
②海帶、海藻:豆腐里有皂角苷成分,這種成分進入體內後,容易引起體內碘排泄異常,造成碘的損失。而海帶、海藻等富含碘,正好彌補這一不足。
③木耳:由於豆腐中的膳食纖維相對來說比較缺乏,如果單獨食用過多,可能會出現便秘的困擾,而木耳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正好解決了豆腐的這一問題。
3.吃豆腐不注意這兩點,反傷身
豆腐豐富的鈣質,對牙齒、骨骼的生長發育頗為有益,特別是青少年還有需要補鈣的人;其中的卵磷脂,更是促進大腦和神經發育的重要物質。豆腐雖好,食用時也需注意兩點:
3類人不適合吃豆腐
①患有與腎代謝相關的疾病。對於慢性腎炎、腎衰、尿毒症或因腎臟功能下降出現的肌酐、尿素氮、尿蛋白過高情況,需要嚴格控制豆製品的攝入,以免增加腎臟負擔,加重病情。
②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急性期患者。如果尿酸水平的確非常高,痛風情況十分嚴重,最好還是不要吃豆製品了,避免加劇嘌呤代謝紊亂。
③胃病患者,胃潰瘍、胃炎等人群要適當少吃。一方面豆製品中嘌呤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患者胃粘膜,有可能加重病情;另一方面豆製品中含有的低聚糖,如棉子糖、水蘇糖等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會在腸道發酵,進而使胃內產生氣體,導致腹脹、嗝氣、腸鳴等。
少量常吃,比一次性多吃更好
一次性或長期食用大量豆腐,對身體代謝來說也是一種負擔。首先,過量的植物蛋白質可能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其次,代謝後產生的大量含氮廢棄物,又容易加重腎臟負擔。
根據膳食指南的建議,成人每天攝入40g左右的大豆為宜,換算一下,大約相當於175克內酯豆腐或150g南豆腐或75克北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