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失蹤兒童,是怎麼被找回的?美國人又是怎麼預防兒童走丟的?
在這個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兒童失蹤的時代,在這個兒童虐待、性侵、意外頻發的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已經成了每一個家長必須關注的話題。
我們不斷被國內以及世界各個角落所發生的兒童傷害案件牽動,再看華人們長居的美國,類似的案件其實也在持續發生。
的確,因為有安珀警報(Amber Alert)等社會保障系統的存在,美國讓兒童被拐失蹤的案件發生頻率降至很低。
但是,低並不代表沒有。
安珀警報能夠找回98%的失蹤兒童,可總歸還有2%的孩子仍然不知所蹤……更別提在被拐失蹤之外,孩子們所面臨的其他風險。
所以,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儘可能平安健康地長大呢?
長久以來,這個社會和我們個人,都已經在為這個問題做著不懈的努力。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在美國關於兒童安全教育的那些事兒。
儘管這篇分享仍舊不夠完全,但如果在讀過之後,能為家長們的安全教育增添哪怕一絲啟發,就已經足夠了。
這並不是所謂的製造焦慮,而是在現存的、無法以個人之力所改變的社會裡,讓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更有底氣。
除了安珀警報之外,還有什麼?
首先,我們還是要由安珀警報這一極具分量和代表性的警報系統聊起。相信每一個人剛來美國的時候,都曾經被突然響起尖銳報警聲的手機驚嚇過。
簡單來說,安珀警報旨在尋回被拐賣和綁架的18歲以下青少年,一旦確定案件屬實,就會迅速通過所有媒介向公眾發送包括孩子特徵與綁架者相關的信息,比如手機信息、電視廣播、高速公路指示牌等,以此發動群眾協助找回兒童。隨著警報系統的愈發成熟,包括Facebook在內的網路媒體也接入了安珀警報,以期能讓更多人加入尋找孩子的過程當中。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失蹤之後,都可以及時觸發安珀警報,以下是警報的觸發條件:執法部門須確認有綁架案發生;被綁架人面臨嚴重的傷害或死亡威脅;有充足的信息描述被綁架人、綁架人、綁架人使用的車輛等。
由於存在許多家人或親屬綁架兒童的案子,所以許多執法機構往往跳過第二個條件。
除了安珀警報之外,美國另外有一個亞當警報系統(Code Adam),由一名在商場失蹤的兒童Adam命名。
這個系統自1981年由沃爾瑪超市開始,主要安裝在包括超市、商場、遊樂場等公共場所用來防止兒童走失。系統規定,如果家長在超市等地發現孩子不見時,超市須立即封鎖出入口派專人以尋找孩子,並反覆播放兒童的容貌和衣著。如果10分鐘內找不到兒童,超市需立即報案尋求警力支持。
所以對於帶孩子出門去公眾場所的家長來說,這一系統也是極有必要的。
另外,美國還設有「全國失蹤與受虐兒童服務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 Exploited Children),全天侯提供多語言熱線救助服務,失蹤兒童家長可藉助該中心網站製作標準化尋人啟示,也可請求派出備有警犬的搜尋小組。
智能設備大有用處
除去社會系統當中的保障之外,我們再來聊一聊智能設備的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家長開始為小朋友們配備包括智能手錶或者手機在內的設備,以科技追蹤的方式增加對孩子的安全保護。
2013年甚至更早,比如菲利普在內的高科技企業就已經開始研髮帶有追蹤和通話功能的兒童手錶。通常來說,這一類設備可以直接跟父母的手機相連接,讓家長儘可能掌握孩子的動向。
雖然很多人認為,智能手錶的作用好壞參半——比如,它也會增加孩子對於自己身處環境的安全性焦慮。但是,如果在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之下,或許事情不會變得那麼複雜。
另外,新型的追蹤定位設備也有不錯的使用反響。
以早年的Trax舉例,這款追蹤設備更適合幼童,父母不僅能夠知道孩子的位置,更可以在智能手機的屏幕上劃定界限,樹起一道電子柵欄。如果孩子越過這道數字柵欄,追蹤器就會向父母報警。而且,如果衛星信號消失了,比如在建築物當中,Trax還會用運動和方向感測器確定孩子的位置。
最後,教給孩子如何使用手機的SOS求救系統也是有必要的——再或者說,我們每一個有手機的成年人也需要知道並利用好這一點。
比如,IOS系統可以設置WiFi通話之下的緊急地址定位,安卓系統也可以設置SOS的緊急求助簡訊。當完成系統設置後,或許只需要在緊急情況下按下三次開機鍵,就有家人能直接收到你的求助信息。
因為篇幅所限不做贅述,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手機型號和系統進行搜索設置。
安全教育試著從繪本抓起
與其後悔於已然,不如防患於未然。
小朋友跟成年人的思想不同,所以我們無法一股腦地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的道理,也怕讓這個真實的世界過早地在孩子敏感的內心裡留下陰影。
所以,可愛的、讓人潛移默化受教的繪本,無疑是小朋友們了解世界的最好選擇。
比如關注兒童走失話題的《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黛安娜·古德),《爸爸去哪兒了》(五味太郎),《我不跟你走》(達柯瑪爾·蓋斯勒),《我不會走丟》(達柯瑪爾·蓋斯勒)《貝倫斯坦熊了解陌生人》(斯坦·貝倫斯坦)等。
關注兒童性教育問題的《絕對不能保守的秘密》(傑妮·桑德斯),《請不要隨便摸我》(科妮莉亞•斯佩爾曼),《我說不!》(金伯利·金),《上帝創造了我:一本幫助孩子保護身體的書》(林賽·霍爾科姆)等。
關注自我保護和校園霸凌問題的《請不要隨便欺負我》(南希·卡爾森),《別想欺負我》(達柯瑪爾·蓋斯勒),《大衛,上學去》(大衛·香農)等。
關注日常安全問題的《大衛,不可以!》(大衛·香農),《別和龍喝下午茶》(簡·E·潘茲沃爾),《I Can Be Safe》(帕特·托馬斯),《警官巴克爾和警犬葛芮雅》(佩吉·拉特曼)等。
大部分繪本都有中英文不同的版本,對於不同需求的家長來說可以靈活選擇。
當我在搜尋繪本的時候,感覺自己彷彿闖入了一片無盡頭的海,各種各樣、各個國家的作家畫家都在為了孩子們的安全長大而努力,生怕遺漏了任何一點危險預警。
不僅如此,兒童安全教育相關的電影也有逐漸豐盈之勢。無論是讓孩子在無形當中受到影響,還是讓家長們在看過之後更加警覺——這都是這個世界對於小花小草的善意。
我們都是從懵懂長至明理,自然知道人生一路到底多少不易。
但哪怕夜與黑暗仍舊如影隨形,可希望將來,我們能夠在有效的呵護之下讓孩子覺得:人生雖然不易,但生而為人確實也是一件不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