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就該忍著?中國人為什麼害怕吃止痛藥?
每年的10月11日,被國際疼痛學會定為「世界鎮痛日」。距離這天還有10天,不過這沒關係,知道這個日子的人很少,國人對疼痛的認識也非常不足。日前有報道稱,中國止痛藥市場僅為美國市場規模的二十分之一,結合近期的一些重要事件,有必要談談國人對「止痛」的偏見。
1、西方醫生定義疼痛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但在很多中國的醫生眼裡,疼痛只是一種癥狀,一種「忍忍就好了」的「生理上的不舒服」。
2、中國止痛藥市場僅為美國市場規模的二十分之一,對疼痛認識的誤區和對止痛藥的偏見會造成很大問題,人們需要及時改變觀念。
從榆林墜樓產婦和「嗎啡第一案」說起
一個月前,陝西榆林產婦墜樓身亡事件引發廣泛關注,直到現在,產婦跳樓的確切原因還不清楚,能夠確定的是,產婦在跳樓前承受了難以忍受的臨產痛苦。通過這件事,許多人開始了解到,分娩到底有多疼痛。臨床上評估疼痛有一種工具叫「長海痛尺」,將疼痛分為0-10級,共11級,自然分娩的痛感能達到8級。人們還了解到,目前只有不到10%的中國產婦享受到無痛分娩,而美國一些發達地區無痛分娩比例能高達90%。
《超能陸戰隊》中廣受喜愛的大白有一句經典台詞:從1級到10級,你的疼痛指數是多少?
中國人是天生就比較能忍耐疼痛嗎?不得而知。但事實就是,中國人應用鎮痛治療要比一些發達國家少得多。這還突出反映在癌症的疼痛治療上。去年9月發布的《全國百家醫院癌痛合理用藥調研》報告指出:無論是在門診還是在病房,出現中重度疼痛癥狀的癌症患者佔了67%,但治療癌痛的比例卻不到12%。不僅不治療,而且治得還晚。報告顯示,僅有28%的癌痛患者在疼痛發生後的1-10天內就診;第一次因疼痛就診後,僅有35%的患者會在10天內得到治療,大部分患者接受疼痛治療的時間在一個月之後。
分娩的痛感通常在8級,而癌痛可以達到10級。有腫瘤學者指出,癌性疼痛,或稱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此階段,患者身心處於相當的痛苦之中,相當多的患者不是直接死於癌症,而是死於嚴重疼痛。
癌痛痛感能達到10級,圖片來自國外某癌症患者的博客
有患者這樣描述過癌痛:「那種疼痛無法用語言形容,一會兒像有刀子在肚子里割,一下一下,痛得入心入肺,一會兒又像有千萬條蟲子鑽進了身體,又麻又酸。死亡只是一瞬間,而疼痛卻是沒完沒了。說實在的,我真的不想活了,太疼了。」這不是單靠意志就能忍受的,它比死亡更讓人恐懼。
為了減輕癌症患者的這種痛苦,一些醫生會考慮給患者注射嗎啡。然而,2015年,在醫生張建偉給某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嗎啡後,家屬卻以醫生在患者臨終前使用嗎啡過量「導致嚴重呼吸困難,最終因呼吸衰竭」死亡為由,將他告上法庭,而最初的司法鑒定,出具了醫方「對患者死亡有責任」的鑒定結果。這個案子引起嘩然,被稱為「嗎啡醫療第一案」。最終,法院根據查明的事實認為「病人具有使用嗎啡的指征……在對病人使用嗎啡的過程中用法、用量亦無不妥。」認為病人死亡「與嗎啡的使用並無因果關係。」醫方最終勝訴。
然而,這起案子還是讓很多醫生感到惶恐,擔心對患者使用嗎啡鎮痛,會帶來各種問題。
長期以來,認為「疼痛就該忍著」以及「止痛藥不安全會上癮」的誤區,讓很多國人對止痛藥有偏見
嗎啡非常便宜,僅3元一支,醫生給患者注射嗎啡,沒有經濟方面的原因,張建偉表示「我賭氣地想,如果官司輸了,我以後再也不給病人用嗎啡了。可話是這麼說,見到病人那種呼吸困難、痛不欲生的樣子,真是於心不忍。如果不給用嗎啡,最終痛苦的是病人。」醫生給患者使用嗎啡的目的,僅僅就是鎮痛。
然而,中國是一個使用嗎啡非常謹慎的國家。據《三聯生活周刊》,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一年嗎啡的使用量只有2公斤,人均嗎啡使用量排名世界倒數第三,被視為止痛最不令人滿意的國家之一,直到今天,我國人口佔全球的 20%,但嗎啡的使用量還不足全球的5%。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止痛藥市場僅為美國市場規模的二十分之一。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國人對止痛藥存在偏見呢?
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腫瘤專家劉端祺認為,我國是唯一因為鴉片在本土打過兩次戰爭的國家,對嗎啡有很深的恐懼心理;另外,歷史上著名人物「刮骨療傷」等不怕痛的故事影響深遠,使得我們樂於歌頌「忍痛文化」(同據《三聯生活周刊》)。
把中國人願意忍受疼痛歸咎於關公以及「忍痛文化」,未免有些跑的太遠,在這方面,東西方醫學對疼痛看法的不同,恐怕是更直接的原因。有論者指出,「西方醫生定義疼痛是一種疾病,綜合了社會經濟文化生理心理各方面因素的一種疾病,需要治療。而在中國的醫生眼裡,疼痛只是一種癥狀,一種『忍忍就好了』的『生理上的不舒服』,以及『沒什麼太大關係』。」(據果殼網某「疼痛管理」專業網友)換句話說,國內許多醫生對疼痛確實就不夠重視,能充分認識、理解患者痛苦的醫生反而是少數。這引導了許多患者乃至普通人的認識——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樊碧發教授分析稱,「中國人在對抗疼痛時有幾大誤區。其一,認為身體疼痛只是小事,根本不算病,能忍則忍。實際上,急性疼痛是癥狀,慢性疼痛就是一種病了,需要接受正規診療。其二,認為疼痛的治療都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乾脆就『棄療』了。其三,覺得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體,喜歡自己來過把醫生癮,以為揉揉按按、貼片膏藥就能根治疼痛,實則效果有限。」
而「止痛藥會上癮」,確實是一種真實的恐懼。一項北京市多中心癌痛狀況調查顯示,對「人們很容易對止痛藥上癮」持不同程度贊同的患者高達81.26%。患者在疼痛難以忍受時才迫不得已要求使用止痛藥物與成癮的顧慮有很大關係,甚至1.27% 的患者即使疼痛難以忍受也拒絕使用鎮痛藥物,延遲用藥比例為56.63%。
擔心吃止痛藥上癮,是許多人共同的想法
但這種認識實際上是有問題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明確指出:「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表明,適當地管理使用阿片類鎮痛葯化合物(按規定)是安全的,可以有效地管理疼痛,而且很少會導致上癮。」
當然,嗎啡及其他阿片類鎮痛藥物,都存在濫用的可能,像「大力哥」喝的止咳水,濫用現象就非常嚴重。這種現象毫無疑問需要打擊,但因為懼怕濫用而導致正常的鎮痛使用都不敢進行了,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如果能儘早接受規範化治療,70%以上的癌症疼痛都可以達到有效緩解,大大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