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尚無證據表明醫療機構中發生超級傳播者事件
2月19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了《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報告》,其中稱「截至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在任何一家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服務的醫療機構中發生了超級傳播者事件」。
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該報告對中國44672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特徵描述和探索性分析,發現大多數為輕症或一般肺炎病例,總體粗病死率低。
在死亡病例中,最大多數為60歲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對病例暴露史分析顯示,湖北省以外病例發病高峰期為1月24-27日。大多數病例(71.9%)報告發病前14天內在武漢居住或去過武漢,或曾與武漢患者有過密切接觸。
醫護人員奮戰一線,搶救病患。(圖片來源:中新網)
報告稱,醫務人員病例發病的高峰期可能出現在1月28日。在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治服務的422家醫療機構中,共有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1716名為確診病例),其中5人死亡。
其中,可能存在非職業暴露造成的感染。對1688名有病情嚴重程度的確診病例進行分析。
武漢有1080例,佔全國醫務人員發病總數64%,湖北除武漢外的其他地區394例(佔23.3%),除湖北外全國其他30個省(區/市)214例(12.7%)。重症比例佔在武漢為17.%,湖北10.4%。
全國除去湖北外為7.0%。按照不同時段,武漢醫務人員重症比例從最高時38.9%,逐漸下降,到2月上旬12.7% 。
報告分析,醫務人員病例臨床表現多數為輕症或一般肺炎(85.4%),病死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其主要原因可能與年齡有關,醫務人員都是在職人員,一般都在60歲以下,而死亡主要發生在60歲以上的病人。
截至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在任何一家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服務的醫療機構中發生了超級傳播者事件。
但迄今為止,醫務人員感染以及防護失敗的具體原因仍有待深入調查。
近期流行曲線呈現一定下降趨勢,提示目前各地採取的主要措施,如限制人員流動、減少接觸、多渠道高頻率地傳播關鍵的預防信息(例如,洗手、戴口罩和求醫信息)。
以及動員多部門聯防聯控快速反應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中國的蔓延擴散,也顯著地減少了向其他國家傳播。
同時,報告也提出,目前一些重要的科學問題仍待回答,其中包括動物宿主的識別、傳染期的確定、傳播途徑的識別、有效治療和預防方法的開發(包括簡便的檢測試劑開發、藥物和疫苗的研發)等。
建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儘快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為調整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作為通訊作者領銜完成的最新研究論文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 同時,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中新社10日報道,以「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為題的最新研究論文由鍾南山院士攜手來自全國抗疫一線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9日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該網站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上發表。
論文中,鍾南山等對中國截至1月29日已確診的、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552家醫院的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回顧性研究。
論文提出,目前關於新冠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特徵仍不清楚。
除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兩種途徑,研究人員還在一些患者的糞便樣本,以及胃腸道、唾液或尿液、食道侵蝕出血部位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因此衛生保護應考慮到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
論文得出的最新研究結論主要包括:患者接觸史方面,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為武漢當地居民。在武漢以外地區,26%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漢,或者未與來自武漢的人有過接觸史。
同時,僅1.18%的患者與野生動物有過直接接觸,31.3%的患者去過武漢,71.8%的患者與來自武漢的人員接觸過。這些結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