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常青藤生申請經歷 因歧視隱瞞華裔身份 應對成賺錢產業

Aaron Mak 是一名剛剛從耶魯大學畢業的華裔學生。他在本周的 Slate.com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 題是「錄取的代價」,講述了他在申請大學中的親身經歷。他為了被常青藤大學錄取,如何想盡 辦法抹去自己的申請材料中任何可能提示亞裔身份的個人信息,以避免因此負面 影響錄取機會。對於父母家長和關於常青藤大學是否歧視亞裔的話題感興趣的人,這是一篇很好 的來自學生本人的一手材料。

文章的開頭就講述了在華裔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恐懼,就是美國的教育系統傾向少數民族的錄取政 策對亞裔,特別是中國人所屬的東亞裔的不公平。雖然根據民意調查,52%的亞裔認為扶持包括 非裔在內的少數民族的錄取政策是「好事」,但是,反對這一政策的人也很多。根據普林斯頓大 學的一項調查,亞裔必須在 SAT 中比非裔高出 450 分,比白人高出 140,才能被同樣的學校錄取。

作者說,他自己也相信平權法案是對抗系統性的種族歧視的必要政策,也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多樣 化學習環境的辦法,但是,在最近的爭論中,他不能不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去思考,目前美國高 校的錄取政策,究竟給亞裔學生的大學申請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在他的剛剛開始申請大學的時候,他就聽說了很多關於「亞裔懲罰Asian Penalty」的警告。跟很多亞裔的高中 畢業生一樣,他一開始就很注意如何迎合大學錄取委員會對學生種族身份的口味。他的目標就是 盡量把自己的亞裔身份抹去,顯得象是一名白人學生,或者至少不要那麼明顯的是一名亞裔。在 申請表格里,跟大多數亞裔學生一樣,他沒有填寫種族的這個選項。他自己的姓是「Mak」,其 實就是廣東香港一帶粵語地區常見的麥姓,但是在美國並不是很多見。為此他感到幸運,因為一 名對稍微大意的錄取官可能會誤以為這是蘇格蘭的姓氏 Mack。他的父親經常在開玩笑時說他們家 的姓如何跟 Mack 只有一個字母之差。而他不敢對他的父親說的是,他自己其實心裡多麼希望自 己家的姓氏被搞錯。

在申請表上,他填寫的申請專業是哲學,因為他想大部分亞裔的父母不會允許自己的小孩去申請 這種不實用的專業。他自己並沒有任何意願去學習哲學專業,這麼填寫不過是為了增加錄取機會 的權宜之計。申請表格上關於畢業以後的職業計劃和更高學位一欄里,他沒有填寫。他自己的計 劃是進入法學院成為律師,可是他覺得這樣的規劃會讓他顯得非常亞裔,因為社會的固定偏見就 是亞裔對律師醫生一類的職業特別感興趣。

在他申請常青藤大學的個人經歷文章里,他確保自己沒有任何地方提到自己的家庭傳統。他說, 他寫的個人經歷文章里,他覺得最真正發自內心的一篇文章是講述他移民到美國的祖父的文章。 但是這篇文章他只敢用到申請加州大學的材料里,因為他知道加州大學不允許根據種族因素來錄 取學生,所以這篇文章不會負面影響他。

作者最後如願以償被耶魯大學錄取,但是他一直想知道他在申請中做的這些事情是否對他的錄取 有真正的幫助。2015 年,美國的家庭教育和隱私法案中的一個規定使得學生可以向學校要求查看 自己的申請材料,但是耶魯大學在這個法案的規定出台以後,銷毀了所有的錄取委員會在學生申 請材料上的批註。因此,在畢業前一年,他雖然得以查看自己的申請材料,但是沒有得到任何有 用的信息。

作者說,在大學四年里,他經常自問自己的做法是否對錄取有幫助。自己一邊號稱支持平權法案 的政策,一邊想盡辦法在自己的申請里繞開這個政策的限制,自己是一個虛偽的人嗎?大學的 錄取政策真的歧視亞裔,對亞裔不公平嗎?在學校查閱了自己的申請材料以後,他找不到證據回 答這些問題,於是,接下來他找到其他一些人談話,試圖找到答案。

在紐約他找到一位名叫 Brian Taylor 的教育顧問,這名教育顧問供職於一家叫 Ivy Coach 的教育公 司,專門幫助亞裔學生來應對大學申請中的種族偏見。這家公司的整個經營策略就是基於一個觀 點:美國大學對亞裔的歧視是無所不在的事實。關於這方面,跟這家公司觀點一致的還有一系列 的書和教育公司。人們不知道這些公司是否對美國大學的錄取政策真的有內幕消息或者秘密的了 解渠道,但是,如果他們的看法是錯誤的話,那他們還能夠在市場上這麼成功嗎?

Taylor 在曼哈頓一家非常高級的私人俱樂部跟作者見面,他告訴作者,他們的收費非常昂貴,最 貴的一套服務是 CNBC 報道的價格的兩倍。他不肯告訴作者具體的價格,但是 CNBC 上面曾經報道 過的價格是 10 萬美元。

他說,亞裔很難出眾,因為他們都從事同樣活動,例如鋼琴和數學。亞裔在面試的時候也吃虧, 因為他們的身體語言總是給人很被動的表現。一方面,亞裔的家長的確傾向於給孩子選擇相似的 課外活動,因此這名教育顧問的說法可能的確有道理,但是另一方面,是否這也是美國主流給亞 裔套上的固定化的模子,而沒有注意到亞裔學生之間的差別呢?例如,同樣是兩名擅長彈鋼琴的 亞裔學生,大學錄取官可能覺得他們很相似而把他們輕易歸類,但是,同樣是打橄欖球的兩名白 人,大學錄取官可能會注意到他們在其他方面的差別。

無論如何,這些申請大學的教育顧問的策略讓人不得不思考,如果申請大學的成功之道是阻止學 生去愛好鋼琴和數學,這樣的大學錄取政策,還是一個健康的錄取政策嗎?

幾周以後,作者跟另外一名華裔大學生見面,這位名叫Michael Wang的學生在著名的文理學院 威廉學院 William College 念書,他堅決相信美國大學錄取中存在對亞裔的偏見。他的這一看法是 從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的。他在 ACT 考試中拿到滿分 36 分,在全國鋼琴比賽里得到第三名,在 加州數學競賽里拿到第一名,進入全國辯論賽的決賽,在一千多名學生的畢業班級里成績名列第 二,並且是 2009 年奧巴馬的就職典禮的合唱團的成員。但是,在他申請的所有常青藤大學裡,只 有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了他。這使他相信美國的大學廣泛存在對亞裔的歧視。

見面以後,作者覺得自己跟Michael Wang的長相,說話方式,穿衣服的口味等等各方面都很相 似,唯一他能看到 Michael Wang 跟他自己不同的是,在申請大學時,Michael Wang 對自己的「亞 裔活動」毫不掩飾,而作者因為害怕固定偏見,對這些都盡量避免提起。這讓作者覺得,似乎申 請美國常青藤大學的關鍵區別在於,學生是否誠實還是投機取巧。

文章的最後,作者自問,他自己為了進入常青藤大學的做法是否恰當?作為一名高中畢業生,他 是在繞開歧視亞裔,對亞裔不公的錄取政策,還是誤信謠言,在申請中錯誤地歪曲自己的身份? 這個問題,也是亞裔社區和美國社會需要回答的。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段子三百,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