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國生活|到巴爾第摩港去實現一回與歷史的對話
美國獨立戰爭曾經一度成為首都,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的誕生地,有「不朽城」之稱,美國大西洋沿岸重要港口城市……
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本應是我踏入美國的首選之地,因為我與這座城市的緣分早於數年前還在國內便已建立,卻在我第一次離開故土前的兩個月最終放棄,轉而去了亞特蘭大。
此後,轉眼過去三年,我也忽略了巴爾的摩三年。不想三年又三年,此番北上的目的地不是華盛頓DC,而是馬里蘭的巴爾的摩。
雖然忽略過,也從來沒有到過,但帕塔斯科河奔流到海的樣子卻時常有;切薩皮克灣的靜謐也在我的想像中。
與我有著不解之緣的正是這巴爾的摩內港,這裡聚集著巴爾的摩最具特色的建築,它們都是這座港口熱鬧繁榮的見證者。
多年以前曾在一篇旅遊博客中得知,位於港口內的這座菱形高樓是著名華裔建築師貝律銘所設計,如今面對它,不禁浮現出維多利亞港的中銀大廈來。
我在抵達內港之初並沒有急於進入內港腹地,而是選擇了Federal Hill公園高地,這裡可以俯瞰內港全景。更能順著高地上的古炮指向,去追尋這一地、這一國的歷史痕迹。
獨立戰爭中著名的巴爾的摩保衛戰的戰場遺址,我理所當然的將此處與麥克亨利堡保衛戰聯繫起來,去體會Francis Scott Key看著硝煙中獵獵飄揚的星條旗而激情滿懷的寫下《星條旗永不落》。
遠處靜靜停泊在港灣中的那艘三桅戰艦,便是美國立國之初在海上屢建奇功的戰艦「星座號」,如今已成為美國國家文物。
史料上記載著,在英美戰爭期間,當英軍圍攻費城的時候,這裡一度成為美國的首都。
硝煙早已散盡,這裡已成為美國五大湖區、內地連接大西洋的重要出海口。
在切薩皮克灣北岸,可以看到建於1981年的國家水族館,館內擁有5000多種水生生物,有著「水晶宮」的美稱。獨特的玻璃金字塔狀的建築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大多數來到巴爾的摩旅遊的人水族館是必選項目,畢竟它已成為巴村的第一名勝。
從Federal Hill公園高地下來,穿過一條頗具風情的民居小道進入巴爾第摩內港腹地。
內港里的喧囂有了些繁榮的氣息,這倒是我願意在巴爾的摩看到的,比較符合我當年對它的最初印象。
匆匆而過的人們彰顯出這座城市的活力和節奏。
街口的四川大飯店此時讓我想到不是麻辣鴛鴦鍋,而是華人在這個港口立足到底有多少年?是不是始於當年的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到訪,書上說這位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訪美就是在巴爾第摩港登陸的,是否因他而有這棟「China Room」已無需考究。
但若是沿著前面那條地磚上刻著各國文字的「Heritage Walk」步道遊覽,那巴爾的摩的歷史厚重感會隨著腳步油然而生。
甚至於港灣中停泊的不僅僅是古老的「星座號」,還有歷次戰爭中出彩的美國戰艦,現在,它們都靜靜的向人們講述著屬於它們的歷史故事。
走在巴爾的摩的街道上,我無法去想像在百年前這座城曾經毀於一場大火,它的重生或如鳳凰涅槃,也讓我能從它的身上看到更多的希望。
有人說巴爾的摩的風景如一幅畫,美得很有韻味,美得讓人流連忘返,而我所流連的則是凝視它,猶如與歷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