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NBA事件帶來的大型刻奇
自從NBA火箭隊的莫雷事件發酵後,有一位網友,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這麼一個段子:
這段子不是他原創的,而是從網上轉載的,我相信不少人也發了這條段子,雖然它並沒有多好笑,但看了下面的配圖,都知道發段子的人是沒有惡意的。
然而這位同學,就因為發了這條段子,不得不在公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面向十多萬人道歉:
中體體育這個註冊資本上千萬,營收數億的大型公司總裁,不得不在評論區向所有人道歉:
然後評論也全都是支持這一道歉行為的:
太震撼了,真的太震撼了。
——說實話,無論是莫雷的話還是肖華的回應,都沒給我帶來這麼大的震撼。
那是不是火箭少女101也應該改名叫水星少女?
是不是重新被天文愛好者佔領的「火箭吧」也要乾脆改名?
當然這都是玩笑話。
真的需要討論的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在私底下開玩笑的權利,特別是在朋友圈這個並不算公開,理應都是「朋友」的區域開玩笑轉段子的權利?
我個人認為是有的。
看段子的人看不懂段子,不知道武藏和小次郎是誰,應該做的是自己去查證,實在不行也應該問發段子的人,而不應該集體向他的單位舉報,扣上「在大是大非面前開玩笑」的帽子。
如果連發這樣的段子都要被扣帽子,就太誇張,太刻奇,太矯枉過正了。
這種矯枉過正,這種刻奇,還出現在每次這種事件發生後的方方面面。
比如NBA事件發酵後,我們的明星用差不多的口吻發消息,要中止和NBA的合作:
見有明星沒發聲,馬上就有媒體站出來帶節奏:
我們的品牌排著隊要撕毀協議,中止和NBA合作。
其中有合作的中止合作,沒合作的也要強行扯出合作來,中止一波:
之前見有品牌沒發聲,馬上就有一大票網友出來帶節奏:
還有人專門統計和NBA有過合作,但此時沒有發聲的品牌和明星名單,準備去舉報。
好像這是一種風潮,是一種時髦,不趕上這種時髦,就會被時代遠遠拋下。
這種拿著放大鏡看同胞每一句話的行為,這種轟轟烈烈一起逼同胞表態的情緒,都比肖華說的那些聲明更讓我害怕。
就連環球時報都看不下去了,表示「有些平台暫停播出NBA季前賽有其正當的考慮,但停止與NBA合作無需成為一種風潮」:
要知道我們的目的不是完全中止和NBA的合作,我們的目的是讓傲慢的美國人明白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情況,然後坐下來談判以後該怎麼合作。
所以無論是央視還是官媒,口徑都是「暫停交流和合作」,而不是「中止合作」,因為都在期待著達成一致後,還能共同發展籃球事業。
但現在,無論是肖華把這件事上升到「言論自由」的地步,還是國內這排著隊「中止合作」的風潮,都在一步步把事情推向無法挽回的地步。
這是絕大部分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真的,我建議你們如果下次要從一個人的隻言片語中,總結分析出他「不愛國」,記得想想上面這句話:
「我們不能把政治正確的尺子拿出來,度量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為。」
這是我看《環球時報》這麼多年,最認同的一句話。
抄下來和你們共勉,也希望更多人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