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所有人 這一碗臘八粥請注意查收!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今日臘八,濃濃的年味從眼前這碗濃稠的粥蔓延開來。拆被褥、蒸饅頭、炸丸子、祭灶王、掃房子、買年畫、貼對聯、掛燈籠……家家戶戶充溢著祥和與歡樂。要過年啦!你準備好了嗎?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麼講究和精緻,菜品味重色黯,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不過尋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麼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們的最愛。
一、中國傳統節日的美食文化
如果不年不節的,平素大家吃的都很簡單。
由於故鄉地處苦寒之地,冬季漫長,寸草不生,所以吃不到新鮮的綠色蔬菜。
我們食用的,都是晚秋時儲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蘿蔔、白菜、胡蘿蔔、大頭菜、倭瓜,
當然還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時曬的乾菜,比如豆角干、西葫蘆干、茄子乾等等。
人們喜歡吃燉菜,冬天的菜尤其適合燉。將一大盆連湯帶菜的熱氣騰騰的燉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趕走了三分。
人們喜歡把主食泡在燉菜中,比如玉米餅和高粱米飯,一經燉菜的浸潤,有如酒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滋味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季,燉菜就被蘸醬菜和炒菜代替了。
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吃食、專屬的回憶。
家常便飯到了節日時,就像毛手毛腳的短工,被打發了,節日自有節日的吃食。
立春的那一天,家家都得烙春餅。春餅不能油大,要擀得薄如紙片,用慢火在鍋里輕輕翻轉,烙到白色的麵餅上飛出一片片晚霞般的金黃的印記,餅就熟了。
清明過後,天氣越來越暖了,野花開了,草也長高了,這時端午節來了。家家戶戶提前把風乾的粽葉泡好,將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開始了。粽子里通常要夾餡的,愛吃甜的就夾上紅棗和豆沙,愛吃鹹的就夾上一塊腌肉。粽子蒸熟後,要放到涼水中浸著,這樣放個兩天三天都不會壞。
端午節之後的大節日,當屬中秋節了。中秋節是一定要吃月餅的。那時商店賣的月餅只有一種,餡是用青紅絲、花生仁、核桃仁以及白糖調和而成的,非常甜膩。
記得有兩次八月十五吃月餅時,我吃得牙痛,大家賞月時,我卻疼得嗚嗚直哭。爸爸會抱起我,讓我從月亮里看那個偷吃了長生不老葯而飛入月宮的嫦娥,可我那雙朦朧的淚眼看到的只是一團白花花的東西。
中秋一過,天就涼了,樹葉黃了,秋風把黃葉吹得滿天飛。雪來了。雪一來,臘月和春節也就跟著來了。
都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到了臘八的時候,人們要煮臘八粥喝。
臘八粥的內容非常豐富,粥中不僅有多種多樣的米,如玉米、高粱米、小米、黑米、大米;還有一些豆類,如芸豆、綠豆、黑豆等,這些米和豆經過幾個小時慢火的熬制,香軟滑膩,喝上這樣一碗香噴噴的粥,真的是不懼怕寒風和冰雪了。
喝上這樣一碗香噴噴的粥,春節跟著就來了。
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了。我們那裡一進臘月,女人們就開始忙年了。
她們每天發上一塊大麵糰,花樣翻新地蒸年乾糧,蒸好了放到外面凍上,收到空面袋裡,堆置在倉房,正月時隨吃隨取。
除了蒸年乾糧,臘月還要宰豬。宰豬就是男人們的事情了。
誰家宰豬,那天就是誰家的節日。餐桌上少不了要有蒜泥血腸、大骨棒燉干豆角、酸菜白肉等令人胃口大開的菜。
人們一年的忙活,最終都聚集在除夕的那頓年夜飯了。除了必須要包餃子之外,家家都要做上一桌的葷菜,少則六個,多則十二、十八個,看到盤子挨著盤子,碗挨著碗,燈影下大人們臉上的表情就是平和的了。他們很知足地看著我們,就像一隻羊餵飽了它的羊羔,滿面溫存。
我們爭著吃餃子,有時會被大人們悄悄包到餃子里的硬幣給硌了牙,當我們「噹啷」一聲將硬幣吐到桌子上時,我們就長了一歲。
二、今天重點講講臘八粥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此外,我國部分地區還有用醋泡「臘八蒜」的習俗。臘八這一天,將剝好的蒜瓣放入乾淨的壇中,再倒入老醋,密封后腌制數天。制好的臘八蒜通體晶瑩碧綠,口感酸辣,別具一番風味。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寫道,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臘八一到,離春節就更近了,濃濃的年味蔓延開來。
臘八粥的甜糯,從古至今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年味,無法忘記的回憶。
臘八節,最早周代有「八臘」,周代稱「蠟」,蜡月初八祭八方八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蔡邕《獨斷》云:
「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
在新故交接的臘月,人們認真而虔誠地祭祀祖先和神靈,一餐一飯、一招一式,無不寄託著百姓平凡而又莊嚴的生活期待。
如今,臘八節祭祀的儀式早已不再流傳,而臘八粥這一飲食習俗卻傳承至今,愈發意蘊非凡。而且現在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還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