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亞特蘭大過年
第一次離開故土在外過年,而且還是漂洋過海到另一個國度過年,少去了許多的喧囂,卻多了一份寧靜。
在我離開之時,廣西我的家鄉小鎮上早已滿城盡掛紅燈籠,紅彤彤的一路,年味十足。
各種洋味的,土味的佳肴也擺滿了餐桌。
可我在亞城看到的又是怎麼的年味呢?昨天去超市時,一進門看到一專櫃紅了一片的樣子,以為是美國超市為中國年搞的年貨專櫃,不禁一陣竊喜。
走近看才發現買的全是情人節用的巧克力,唉!當我們的春節遭遇情人節,不得不說近二十年來,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被外來節日擊打得體無完膚,遠的不說,就拿今年的二月份來說吧,毫無疑問,二月十四日絕對比二月七日更受年輕人的喜愛,也更受淘寶京東之流的商家青睞,更何況是在人家本土上的超市。
但不管怎樣,對於中國人來講,過年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始終在那等著你,千百年來,無論貧富貴賤,都得想方設法的去過好它。
自打到了亞城,我確實是真真切切的與家人團聚一堂,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在中國過年不就是哪怕遠隔千山萬水、哪怕你買不到春運的那張車票,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回到家與家人團聚,在除夕的那個夜晚和家人圍坐一席那才叫過年。如此,夫復何求?
其實我在亞城絲毫沒有感到孤寂,真心受到在亞城的華人同胞的熱情招呼,還受邀參加各類迎春活動,當然更少不了亞城式的中國年夜晚飯,期待之餘,忍不住揮毫寫起春聯來。
日子就是要過得欣欣向榮的。
原來在亞城有好些華人教會團隊(我不知道這種好幾戶人家組成的小組如何稱謂,自認為叫團隊(團契)吧),周末,在距大年三十還有兩天之際,亞城華人教會西北堂搞了個小型迎春聚會,我也在受邀之列;想著初來乍到的,就應該多結交朋友嘛,自然是愉快的接受邀請,並且簡單的談了在亞城一周的感受,團隊(團契)里不管是大陸友人還是台灣同胞,對我的到來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讓我倍感開心。
每家準備一道菜,類似於自助餐的形式,各取所需,與國內聚餐的那種胡吃海喝大不相同,當然,國內的過年前聚餐那叫春節團拜會;而亞城的這種聚餐似乎可以定義為最簡單通俗的「眾籌」吧,這可是去年中國流行語之一哦!這種形式我喜歡。
大年三十去逛逛花卉市場是多年的習慣,過年嘛,家裡總是要有些花花草草點綴才好;讓我驚奇的是這裡的各大超市都有花草賣,這說明美國人確實熱愛生活,當然我也是相當熱愛生活的。
而令我頗感意外的是亞城中文學校西校區年三十的新春聯歡會採用了我的春聯,這樣一來,我怎麼能不到現場去呢?以往在國內這一天不出門的慣例被打破了,學校的聯歡會我向來是很積极參加的,更何況這是在亞城的學校聯歡會。
聯歡會上我看到了亞城另一組茉莉花,心想過得三五年,在中國央視春晚上必定會有她們的身影。
至於小蘋果廣場舞嘛,我認為同樣可以與中國大媽們的廣場舞PK。
最後出場的亞城永勝舞獅隊,我不知道亞城有多少支舞獅隊,因此也不知道永勝的江湖地位如何,但他們的表演還是讓我感到震撼的,最起碼他們身居海外,中國的獅子舞得如此傳統,頗有廣東佛山寶芝林的身手,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的表演得到學校孩子們的喜愛。
其實我在國內至少有十年沒參加過這樣的聯歡會,如何能想像來到亞城過的第一個年就參加得這般透徹。
從中文學校回來,已是黃昏時分,該是到了年夜飯的時間。老姐早已準備好一桌菜等著我們回去,很傳統的中國菜肴,很中國的年夜飯,醬汁排骨、蝦仁小炒皇、雙邊汽鍋燉老雞……還有永遠保留的一道紅燒魚,過年夜永遠也吃不完的一條魚,要的就是年年有餘。
老姐是個傳統的中國女性,過年蒸年糕的傳統從中國一直帶到美國、帶到美麗的亞城,而我時隔多年,再一次在過年的時候吃上她做的年糕,這已不僅僅是舌尖的事情,而是親情的回歸,就算不是在故國,可那又怎樣呢?
雖然沒有辭舊迎新的爆竹聲,也少了鋪天蓋地的簡訊祝福、以及搶紅包的紛紛擾擾(因時差原因,這些動作在年三十的上午就基本上完成了),但此時,我的幸福感莫過於在異域仍能喝上一碗甜酒雞蛋和銀耳紅棗蓮子羹,於是,這個年過得如此清靜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