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華人獲「作曲諾貝爾獎」 作品《千山萬水》蘊藏中華文化
旅美華人作曲家梁雷的作品《千山萬水》近日摘得被譽為「作曲諾貝爾獎」的路易維爾大學格文美爾2020年度作曲獎。藉此,梁雷成為譚盾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裔作曲家。他表示,想通過作品傳達出保護自然環境及精神層面的「山水」的重要性,守護一片人類能夠歸屬的家園。
梁雷。(圖片來源:資料圖/中新網)
中新社12日報道,「如今,地球環境因為全球變暖遭到破壞,而人類某些不負責任的行為讓情況變得更糟。」談及自己的管弦樂作品《千山萬水》,旅美華人作曲家梁雷近日表示,他想通過作品傳達出保護自然環境及精神層面的「山水」的重要性,守護一片人類能夠歸屬的家園。
《千山萬水》近日從來自世界各地的近兩百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被譽為「作曲諾貝爾獎」的路易維爾大學格文美爾2020年度作曲獎。藉此,梁雷成為譚盾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裔作曲家。
從起初的歌唱和舞動,到後來震蕩瓦解、支離破碎,再到最後雨聲出現象徵大自然復活,通過半小時的旋律,《千山萬水》讓大家反思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威脅,並召喚救贖機會。
《千山萬水》是梁雷與多領域專家共同合作的結果。梁雷表示,一直以來,他都與氣候研究者、海洋專家等保持密切聯繫,在海底收集北冰洋冰層碰撞、移動、摩擦及海底生物等許多聲音,將其作為元素注入作品之中。
「我們共同夢想著可以為藝術做些什麼。」梁雷說,不僅要傳達保護山水的理念,也要通過創作更深入地了解人類的遺產,「由此,音樂有助於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千山萬水》中同樣蘊藏著中華文化的影響。「黃賓虹的畫作富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梁雷坦言,20多年來,自己一直視中國畫大師黃賓虹為學習中國文化的「精神嚮導」。他通過研究黃賓虹的真跡和畫論,找到了繪畫與音樂可以結合的一些環節。「比如黃賓虹繪畫中的顆粒感、墨點的飛動、層層疊疊的立體感等。」梁雷介紹,他與研究團隊中的音樂軟體工程師合作,共同開展「以聲為筆、以音為墨」的音響工程試驗。「藉助藝術的想像和新科技,讓以上元素從視覺轉變為聽覺。」
《千山萬水》中的一大關鍵元素是「靜音」部分。「靜音」的運用不僅有助於形成旋律間的鮮明對照,也讓聽眾藉此稍作暫停,來反思他們已經聽到、將要聽到的內容。「靜音部分可以集納人們的記憶、歷史和許多沉思。」梁雷說,這一藝術啟發同樣受益於中國畫中的「留白」理念。
從6歲時寫出自己的第一部音樂作品,47歲的梁雷目前已經創作作品100多部,幾乎涵蓋了嚴肅音樂的各個方面,反映了包括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人口販賣問題、美國的槍支暴力問題等具有強烈爭議的話題。
「我比較喜歡選擇對自己有挑戰性,而且有些棘手、不能找到簡單答案的主題。」梁雷表示,希望藉助音樂引起聽眾對社會、對人性、對歷史的反思。
最近,梁雷及其團隊又開拓了新的合作項目,合作者是白鯨、藍鯨、海豹。「它們的聽覺功能遠超人類,而且它們也創造音樂。」梁雷說,向它們學習音樂,去重新理解「聲音」和「音樂」的意涵,「實在有趣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