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灣區中餐館逆境堅守 沒賺頭也要幫客戶採購生活物資
疫情期間,美國中餐館的經營受到挑戰。外賣訂單幫助很多中餐館撐過這個艱難的初夏,有的餐館開始幫一些老客戶採購生活物資。
中新社報道,周末的庫比蒂諾商圈,本該是個十分熱鬧的地方。
加州州長紐森3月19日宣布「居家令」。圖為4月20日舊金山唐人街一家餐館櫥窗貼出「只限外賣,不設堂食」的通知。(圖片來源:新華社)
矽谷腹地的這片商圈裡,餐飲、金融、超市等數十家小商鋪圍繞在幾座分布不規則的建築四周。其中,中餐館佔據了餐飲業的「大半江山」。
平日里,一扇扇深色玻璃門內,中國各地的特色美食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華人IT工作者前來尋覓家鄉的味道。
而在5月9日這個周末,記者看到,商區的每個出入口都掛上了”餐館營業,只能外賣或自取”的標識。
戴口罩的送餐員及食客將車停在各家店鋪門口,拿到餐點之後,迅速駕車離開。熙熙攘攘場景,已經消失數月。
平常,華人「回頭客」的消費佔到這些中餐館營業額的「大頭」。而現在,他們手機上的訂單,正幫助很多中餐館撐過這個艱難的初夏。
遼寧人汪女士與合伙人5年前在這裡開了「青蘋果」餐館。她坦言,現在餐館的狀態就是「生存,能挺下來就行」。
疫情暴發初期,當地居民紛紛湧入超市「囤貨」,而不少華人沒有搶到生活物資。在擴大「外賣」業務的同時,餐館開始幫一些老客戶採購生活物資,後來乾脆每周3天為客戶提供採購服務。
員工們在「青蘋果」餐廳中間拼出兩條長桌,其中一張長桌上立起一面透明的擋板,店員與取餐者隔著擋板交流。
另一張長桌上,則堆滿柴米油鹽以及青菜、雞蛋以及生肉等生活物資。汪女士與合伙人麻利地將不同類型的物資裝進紙箱,用膠帶封好。
汪女士說,因為外賣訂單多,難免有弄錯的時候。而客戶即便收到發錯的訂單,也會全額支付費用。非常時期,老客戶們的寬容讓她感動。
「送這些柴米油鹽的成本很高,沒有賺頭。」汪女士說,「但是,平時都是因為這些『回頭客』幫助,我們才會這麼火。現在他們需要幫忙,我們也義不容辭。」
和「青蘋果」一樣,疫情期間,湖北人明方全經營的「鹽語」也開始為客戶運送生活物資。而不同於普通餐館的是,「鹽語」是以「中央廚房」的模式在矽谷發展起來的。
明方全的廚房距離庫比蒂諾商圈5公里車程,在近200平米的廚房內,近10位廚師忙著製作各自負責的食品。另外幾位送餐員將打包好的保溫袋搬到各自的車上,再送往附近的客戶手中。
明方全說,以前,針對企業的送餐業務佔到廚房營業額的65%左右。疫情暴發後,矽谷各大公司的員工都「在家辦公」,這一版塊的業務就沒有了。
明方全馬上將員工集中到針對個人客戶的送餐業務。這一版塊的業務迅速增長,廚房的全職員工也得以繼續工作。
明方全告訴記者,因為他的廚房本就不提供堂吃服務,運營模式也轉變及時,再加上生產和配送「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在價格上優勢明顯,
疫情期間,營業額方面受到的影響並不大。他說,在他這裡單月點餐超過13次的客戶達到30%。
最近,正在裝修的新廚房成了困擾明方全的問題。新廚房的面積是現在這間廚房的4倍。目前,裝修已經停工,但是每月1.8萬美元的租金還要支付。這打亂了他壯大企業的節奏。
舊金山灣區米爾布雷一家湖南菜館從3月16日開始實行「無接觸取餐」,顧客網上下單,到店自取食物,飯店也可提供送餐服務。圖為一名戴口罩的顧客當天在店內等餐。(圖片來源:中新社)
兩位華人女孩Trizia和Michelle在矽谷創辦的「whaT』s More cake」甜品店,也一度被疫情打亂節奏。
3月16日,舊金山灣區宣布執行「居家令」的當天,她們決定關店,因為「當時覺得美國人不重視疫情」。到了4月底,美國人也開始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她們才重新開門營業。
每天下午,客戶們會在甜品店門外的桌子上自取蛋糕,雙方全程沒有接觸。Michelle說:「這些老客戶願意冒著風險出門買蛋糕,也是對我們的照顧。」
在福斯特城,主打燒烤和火鍋的大型華人餐廳「御食匯」,與甜品店同一天關上的門,卻還未重新打開。
9日,不時有皮划艇從「御食匯」旁寬闊的水面經過,槳聲清晰可聞。幾隻海鷗煽動著翅膀,在風格簡潔的餐館屋頂打鬧。
對面正在裝修的健身房發出的刺耳噪音,襯托出這片華人聚居區的周末本不該有的寧靜。
楊長城夫婦4年前開始經營「御食匯」。他說,華人佔到福斯特城總人口的一半,這為餐館帶來很不錯的人氣。
楊長城說,暫時關店期間,每月3.5萬美元的房租還要照交。然而,因為餐館的規模,以及出於對自身和客人安全的考量,他們沒有通過外賣業務緩解困境。
老闆娘燕子說:「我們縣每天都增長几十個病例,萬一『中招』,就什麼都沒有了。」
楊長城估計,美國1/3的餐館永遠沒法開門了,還有1/3在開門之後可能也得關門。
這一看法與在舊金山經營「清真老北京」長達24年的楊旭群不謀而合。
儘管認為服務行業將遭重創,自己的餐館營業額也下降了40%,楊旭群表示,他的家人卻看到了樂觀的方面。「只做外賣,省去堂吃的環節,可以省不少事,也沒什麼不好」。
楊旭群說,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早點過去,中餐能夠繼續興旺,因為「中餐是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最快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