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玩世醒世罵世救世一世夢 風流下流清流氓流皆流逝 李敖,走好!

李敖先生走了!有人說:他是最恨中國的人;也有人說:他卻是無比熱愛中國的人;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來救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的文字和精神,註定將寫進中國的史書。不管他怎樣的人生,怎樣的過往,他的離去,終究是中國文壇的損失,謹以此文獻給先生。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北榮民總醫院周日(18日)發布消息,知名作家李敖過世。家屬的聲明指出,李敖近日病況轉危,18號上午10時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壽83歲。

說起李敖,恨他的人恨之入骨,覺得他是個 「大嘴巴」 「中國黑」,但另一群人卻認為他是中國現代最有骨氣的作家,將中國人的問題刀刀見血地曬出來。

李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他是一個難以被全面評價的人,複雜的人,但不可否認,他的確是一個有傲氣的人。

一、敖,傲?

1935年出生的李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李敖最有名的一次豪言:

「五百年來中國白話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我這一輩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憑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他還四處放言,稱自己「將成為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

「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後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二、牢獄之災,是政見?還是貪財?

觸犯當權,鋃鐺入獄

在台灣,李敖是出了名的政治異見者。

國民黨一黨獨大時,他沒少說國民黨的貪污腐敗。蔣經國改革後,專制的天下漸漸變色,民進黨等其他黨派開始挑戰國民黨的地位。

李敖不但罵國民黨,對宣傳所謂台灣自決的民進黨也沒好臉色。他內心認同的是「一個中國」,所以,他不只一次發文抨擊民進黨的荒謬自大。

李敖活躍於台灣,在講究政治正確的年代,他的大嘴巴卻很不「政治正確」。他敢於戳穿冠冕堂皇的說辭,道出人物與事情的真實面貌。

1971年3月,李敖因為反對獨裁,觸犯當道而被拘捕入牢,直至1976年才被釋放。

而在第一次入獄之前,李敖就已經遊走在危險的邊緣。

1966年,李敖發表《歷史與人象》《教育與臉譜》等書,一經面世立刻被「封殺」,並於1967年以「妨礙公務」被起訴。

後被法庭判刑1年,但由他的大學恩師多方奔走,得到緩刑沒能入監執行。

1970年開始被軟禁,前後長達十四個月。

玩世醒世罵世救世一世夢 風流下流清流氓流皆流逝 李敖,走好!

被控侵財,再次入獄

除上述因與當權政見不同,而遭的牢獄之災,李敖還由於一次財產官司而再次入獄。這次官司也讓世人對李敖的人品開始質疑。

這就是那場鬧的紛紛擾擾和蕭孟能的財產官司。當時,台灣大大小小的媒體及香港《明報》等報刊都曾有過連篇累牘的報道。

說官司前,就先得介紹《文星》雜誌:44年前,26歲的李敖在《文星》雜誌發表一篇《老年人與棒子》的雜文,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在台灣思想文化界攪起了一次次波瀾,是《文星》給李敖提供了表達的平台,還是李敖成就了《文星》?

而蕭孟能就是《文星》雜誌的創辦人,他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社長蕭同茲的兒子,卻有著滿腦子自由的思想,1957年他創辦《文星》雜誌,1961年大膽起用青年李敖,挑起「中西文化論戰」,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發表大量有鋒芒的思想批判和社會批判文章,終於為國民黨當局所不容,在出了9期之後於1965年12月被查禁,1968年4月,苦心經營了18年的文星書店也被迫關閉,「文星」的時代從此進入了歷史。

蕭比李年長14歲,從1961年起他們有過長達十八年的莫逆交情,蕭欣賞李、信任李,正因為如此,當蕭因債務纏身、暫時離開台灣時,才會把所有的財產包括房產、股票、收藏以及一切文件、契據、圖章等毫無顧忌地交給李敖,放心地交給李敖全權處理。不料半年後,當蕭回到台灣卻發現李敖並無歸還委託其保管、處理的財產之意,總計被侵佔財物的價值在2000萬新台幣以上。

李敖手中有筆如刀,加上無與倫比的收集材料的天賦,包括他手裡攥著蕭孟能親筆的那些字據,所以當他站在法庭上,真是顧盼自雄,侃侃而談,時不時抽出一份證據來,即使他的妻子胡茵夢舍婚取義、毅然出庭作證,證明李敖將蕭孟能的房子、但是由於缺乏「積極證據」,法庭一審還是判處李敖無罪。

但在二審時,李敖遇到了蕭孟能的殺手鐧,那就是他為蕭氏處理財物時親手寫下賬單長卷(「李氏賬卷」),收支記錄事無具細都記在上面,曾交給蕭過目,留下了副本。當二審法庭出示這一證據複印件時,李敖驚慌失色。最後二審判決李敖侵占罪名成立,入獄6個月。

對於這次坐牢,李敖向來諱莫如深,偶爾提及他也只強調國民黨黑手介入,這是對他的政治迫害,完全迴避侵占罪本身,而是當作「光榮的」「第二次政治犯入獄」。

到底是「有才無德」的侵佔他人財產,還是再一次由於政治被人黑?現隨著當事人一一離去(蕭孟能已與2004年在上海謝世),也只能一切恩怨隨風飄了。

三、風流才子?還是下流、自私?

與胡茵夢的短暫婚姻:

1980年5月6日,半年多的戀愛過後,兩人決定結婚,一時才子佳人的結合轟動台灣。誰知百日後倆人又瀟洒地離了婚。

離婚究竟誰的過錯更大一些,至今各執一詞,但此後三十多年李敖一直在不斷提及對方。李敖曾經評價胡因夢:

「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茵夢。」

李敖的風流韻事:娶女神胡因夢 給劉曉慶寫詩(組圖)

為劉曉慶寫詩:

2008年1月7日,中國影視演員劉曉慶與李敖在台北相見。香港導演李翰祥是兩人共同的好友,也是兩人相識的搭線人。

2012年劉曉慶赴台灣出演話劇《風華絕代》,與李敖再次相見。李敖大讚四年未見的劉曉慶,

「她很漂亮,她的才華和演技永遠高高在上」,

「她是明星中的明星,我相見恨晚。」

李敖還親筆寫下詩作贈予劉曉慶——

「攔住她,以苦難;攔住她,以寒冬;攔住她,以孤立;攔住她,以冰峰;攔不住,她變成自己;攔不住,她變成明星中的明星。」

李敖的風流韻事:娶女神胡因夢 給劉曉慶寫詩(組圖)

最後一任夫人王小屯:

他們相識於1983年,當時還是學生的王小屯,只是一個背影就讓李敖發誓「一定把她追到手」。

由於李敖比王小屯大30歲,因此王的家人最初是堅決反對的。

最後終因王小屯「非李敖不嫁」,家人才不得不同意。

1988年6月,二人結婚。

1992年8月,他們的兒子李戡出生。

1994年冬天,女兒李諶也來到人世。

李敖一生究竟愛過多少女人,惟有他自己心裡最知曉。

在這些與他交往過的女人中,估計也就胡茵夢對他是「有愛又恨了」,更是與李敖共同生活過,胡茵夢在其自傳《死亡與童女之舞》中更有對李敖入木三分的剖析。

玩世醒世罵世救世一世夢 風流下流清流氓流皆流逝 李敖,走好!

胡茵夢眼中的李敖:

「無法誠實面對自己的人格失調」,

「他對人總是猜忌懷疑,從來沒有誠心和人相處。」

「他的心中只有錢,為了錢他可利用任何不法手段賺錢」。

胡茵夢零距離看到的李敖:

一、自囚、封閉,不抽煙、不喝酒、不聽音樂、不看電影、不打麻將,沒有娛樂,只有寫作;

二、不敢親密,對最親近的人也防著一手;

三、潔癖、苛求、神經過敏;

四、寒冷恐懼;

五、綠帽恐懼;

六、歇斯底里

等等。

李敖在她的心目中不再是一個「具有真知灼見又超越名利的俠士」,而是一個「多欲多謀、濟一己之私慾」者,這也是他們的婚姻很快就走到了盡頭的緣故吧,從結婚到離婚前後不過三個月零二十二天。

離婚後,李敖對胡茵夢繼續不斷的「謾罵」,「揭短」(胡茵夢上廁所的那段文就是一個「經典」的被詬病李敖「報復文」)。但是,也就是這樣,「明白人」都說李敖還是放不下胡茵夢,「有愛才有恨」,若沒愛了,淡然相忘於江湖就好了。

四、李敖的經典語錄:

不管怎樣,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李敖這個人,也不管他這個人受到怎樣的評價,他的才氣卻是無可爭議的。最後,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他的經典語錄吧。

  • 不要考驗人,人是經不起考驗的。
  • 談戀愛是以自欺始,以欺人終;搞政治是以欺人始,以自欺終。
  • 研究人性,動物園更是好地方。
  • 笨人的可怕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聰明。
  • 當你曉以大義的時候,別忘了施以小惠。當你給見面禮的時候,別忘了給下馬威。
  • 我不能等最後審判時才收拾所有的小人與敵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隨手宰他幾個。
  • 有失敗,有英雄,但沒有什麼失敗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的英雄。英雄從不失敗,他在天塌時也會撈到天鵝。
  • 李敖其文,五百年不朽;其人一千年不朽。一千年後,世界末日,什麼都朽了。
  • 世界上最討人厭的一種活就是失敗者的理由。
  • 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強者,多不得好死。
  • 一個人面獸心,一個獸面獸心。我當然選人面獸心。
  • 我們的共同點是都坐過牢。
  • 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別人的愛情像海深,我的愛情淺。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別人的愛情像天長,我的愛情短。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敵人說他:狂妄、張揚、跋扈、難纏、有才無德
朋友說他:義氣、豪氣、俠肝義膽。

今天李敖先生走了,大家也許記得他很多「怒罵」的樣子,和他「狂妄」的文字,也許隨著時光慢慢地推移,很多人會慢慢讀懂他的人與字。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獨家約稿,由 綜合報道 原文創作。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