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注意啦!聽到「影響居留」先別怕 可能是
近些年,電信詐騙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陌生。在美國,電信詐騙同樣猖獗,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正成為受害者。
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網站截圖
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網站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接到不少僑胞、留學生來電來函,反映詐騙電話再次猖獗,一些僑胞、留學生不幸上當受騙,蒙受經濟損失,最多一起超過32萬美元。總領館嚴厲譴責此類針對僑胞、留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
詐騙團伙通常利用網路改號軟體等手段,盜用領館電話號碼,使用電腦自動撥號、語音留言、無差別撥打僑胞、留學生電話,交叉、輪番、不間斷進行滋擾,引誘接電人按鍵接通人工服務,進而冒充中國使領館或中國國內司法機關人員,謊稱接電人「捲入刑事案件」、「涉嫌信用卡詐騙」、「影響在美居留」、「限制出入境」等,對接電人進行威脅恐嚇,並利用恐懼心理誘壓僑胞、留學生向詐騙團伙轉賬匯款或套取個人金融信息。
自去年11月以來,為保障領區同胞合法權益,總領館廣泛開展防範電信詐騙宣傳,但目前領區電信詐騙活動仍然十分猖獗,詐騙分子還在瘋狂行騙,仍有僑胞、留學生不幸上當受騙。防範電信詐騙事關每一位僑胞、留學生切身利益。在此,總領館再次鄭重提醒廣大僑胞和留學生,在接到可疑電信詐騙電話、簡訊、語音留言後,要牢記「四不」和「六注意」。
「四不」:
一是不怕:中國司法機關不會電話辦案,更不會設立賬戶讓你轉錢,更不會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設立所謂的「專用賬戶」;
二是不轉:無論騙子表演什麼花樣,牢記不核實清楚,千萬不要轉賬;
三是不貪:不要輕信騙子許諾的購買原始股票、返點高息等陷阱;
四是不信:騙子會以「車禍」、「親友遭綁架」、「個人捲入大案要案」等理由,要求你轉賬,千萬不要相信。
「六注意」:
一、注意總領館不會通過電話或電話錄音通知當事人有文件、包裹需要領取,不會主動打電話通知當事人護照證件過期或有問題,也不會通過電話向任何人詢問、索要證件、個人銀行卡或賬戶信息。詐騙團伙冒充我館工作人員或盜用我館電話號碼對領區僑胞、留學生進行滋擾,請大家接電後提高警惕並向總領館核查。
二、注意總領館不會在電話錄音中表示電話已轉接至所謂「國際刑警中心」或中國國內公檢法機關,也不會要求接電人回撥任何電話號碼進一步聯繫。
三、注意保護個人身份證、家庭住址、銀行賬戶、家庭情況等個人信息。遇到任何要求提供個人銀行賬戶信息、轉賬情況,與家人核實商量後再做決定。
四、注意多瀏覽總領館網站、微信公眾號、當地華文報紙,及時了解我館發布的相關領事提醒。
五、注意如遇到電話冒充中國國內公、檢、法工作人員,要求你「不要告訴別人,以防泄露國家秘密危及家人」或提出其他不合理要求,立即掛斷電話,防止落入騙子圈套。
六、注意如不小心上當受騙,請立即向當地警察局報警,聯繫本人賬戶開戶銀行,要求採取止付、凍結等相應措施;同時,立即委託家人向中國國內公安機關報案,並向報案地反網路詐騙中心報案(撥打當地110轉接)。美國報警電話:911。
作為現代通訊的發源地,電信詐騙在美國歷史悠久,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統計,全美平均每5分鐘就會發生5個和詐騙相關的電話,每年的電信詐騙數額巨大以致無法統計。而就在這兩年,針對華人華僑的電信詐騙開始在美國蔓延。
根據紐約警察局4月的數據,自2017年12月21日以來,已有21名華人移民遭遇詐騙,損失金額共計250萬美元,其中受害者多數為老人,個人損失達1800美元到140萬美元不等。除美國外,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也出現過針對華人的詐騙電話。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截圖
在美電信詐騙的幾種常見方式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近日也發布了相關提醒。
在美國,各類電信詐騙多發、頻發。近年來,又有台灣詐騙集團專門針對在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華人、華僑和中國留學生等實施電信詐騙。中國外交部、公安部及駐美使、領館多渠道反覆發布各類提醒,希望廣大同胞提高警惕,但由於不法分子詐騙手段多樣且具有一定欺騙性,仍有不少人員上當受騙。在此,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再次提醒廣大海外同胞切實提高防範意識,請大家積極向親友轉發此類提醒。同時,大使館根據真實個案為大家歸納了以下三類典型電信詐騙方式,亦請大家仔細閱讀並廣而告之。
一、 詐稱涉嫌刑事案件
這是台灣詐騙集團最慣用的伎倆。詐騙分子一般用網路電話軟體高頻次、隨機撥打美國電話號碼,接通後語音留言詐稱有包裹在中國駐美使、領館。接聽人根據語音提示轉人工接聽後,詐騙分子出場,冒充使領館工作人員及國內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乃至國際刑警組織工作人員,稱接聽人涉嫌「洗錢」、「詐騙」等刑事犯罪,可能會「被遣返回中國」或「坐牢」等。在逐步獲取信任後,詐騙分子會根據接聽人自報的姓名等信息,通過不法渠道在相關信息庫中獲取接聽人照片等個人身份信息,進而偽造極具欺騙性的各類公文,進行欺騙與恐嚇,更有甚者要求受害人手持身份證件進行所謂視頻取證。最後,詐騙分子以「資金審查」等為名,要求接聽人將錢款轉向香港等地銀行的指定賬戶,或通過西聯匯款、比特幣櫃員機等渠道向指定賬戶轉錢。
今年7月,在美攻讀博士學位的李女士遭遇自稱北京市公安局工作人員的詐騙,上當後分兩次向香港花旗銀行轉去6萬美元,一周後醒悟後報案,但不法分子早已提走錢款。李女士自己總結說,被詐騙過程中,也曾質疑北京警察講話為何有台灣口音,但最終還是因為自己太缺乏法律和生活常識,被連嚇帶騙地控制了意識。另一名被騙近50萬美元的旅美僑胞說,自己獲取美國身份不易,最擔心的就是被遣返,因此一下子被詐騙分子蒙住了。
二、虛擬綁架
這是台灣詐騙集團另一常用手段。詐騙分子仍以詐稱接聽人涉案開場,根據接聽人的特點,不直接從其處騙取錢財,而是強調案情保密,通過恐嚇等手段操控受害人暫時外出躲避並切斷與家人朋友的一切聯繫。之後,詐騙分子致電當事人親友,謊稱當事人被綁架索要贖金。親友在無法聯繫上當事人後,便信以為真,將贖金匯入不法分子指定的銀行賬戶。
今年8月,旅美中國公民張某遭遇虛擬詐騙,被引導斷絕了與父母的聯絡。不法分子隨即多次向張父母發去聲音模糊難辨的所謂張某呼救錄音,利用其父母愛子心切索要1000萬元人民幣「贖金」。所幸張父母冷靜報警。直至警方找到主動與世隔絕的張某後,張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張某坦言,自己出國後一心經營自己的事業、生活小圈子,對新聞時事不聞不問,事後想起曾有中國同學向自己推送防範虛擬綁架詐騙的提醒,但潛意識裡認為美國這麼發達和講法治的地方不會有詐騙,所以沒有仔細閱讀,也未加提防。
三、 優惠換匯
不法分子詐稱可以在美國以優惠匯率兌換美元,還會帶領當事人前往實體換匯營業店面考察,以證明自身信用。實際上,所謂實體店面為不相關的第三方所有,或是不法分子為施騙臨時租用、布置。當事人向指定賬戶匯去錢款後,詐騙分子消失。
今年6月,在美經商的中國公民趙某中此騙術,實地考察新澤西某地的實體店面後上當,向不法分子轉去近70萬元人民幣。趙某反省,詐騙犯理應受到法律嚴懲,但自己貪圖小利也有很大責任,是主觀上的投機心態驅使自己一步步地走進了騙局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