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興奮!瑞典群體免疫大獲成功?世衛組織:的確是一個模式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雖然各國抗疫成效大不相同,但是大多數國家走的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防疫模式,政府強制實施「社交隔離」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辦法。
然而,西方國家之中仍然出現了堅持不封城、不隔離、不進行大範圍病毒檢測國家,也有不少死亡率超過10%的國家,實際上走的都是「群體免疫」之路,而被公認將獲得「群體免疫」能力的國家實際上只有瑞典。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家特格內爾在日前表示,首都斯德哥爾摩將在5月份實現「群體免疫」,並強調這種防疫策略更適合面對疫情二次爆發。
瑞安
據《紐約郵報》29日報道,世衛組織首席緊急情況官員瑞安在當天表示,瑞典抗擊新冠肺炎為全世界提供了一種「模式」,可以為部分正在解除封鎖的國家借鑒。在此之前,瑞典佛系抗疫曾引發了外界的普遍批評,世衛組織的點贊證實其有讓世界各國值得參考的經驗,也意味著該國「群體免疫」之路正在取得成功。
據報道,瑞安在4月29日表示:「如果一個國家要想達到一個新常態,希望回到一個沒有封鎖的社會,瑞典就是一個模式。」不過,瑞安認為瑞典應對疫情並非「什麼也沒做」,而是實施了一套有針對性的措施,能夠成功有幾個關鍵的條件。
瑞安表示:「外界的觀點認為,瑞典沒有採取控制措施,只是讓疾病蔓延,但事實真相遠非如此。「他指出,瑞典雖然沒有採取封鎖措施,但是制定了一項強有力的公共政策,民眾能保持社交距離,長期護理機構的病人也能夠得到關愛和保護。
瑞安強調:「瑞典最大的不同是保持社交距離更依賴於國家與公民的關係,公民能夠實施自我疏遠和自我結束是成功的關鍵。」另外,瑞典擁有豐富的醫療衛生資源,還在進一步加強檢測也非常重要。
據統計,瑞典只有1030萬人口,目前確診病例為2萬出頭,死亡2462人。如果用百萬人口死亡人數來比較的話,瑞典死亡率比例是丹麥、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高10倍。但是考慮到瑞典採取的防疫措施基本沒有限制民眾的人身自由,對經濟影響最小,而且相比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各方面指標都不落後,再加上整個國家正在獲得「群體免疫」能力,說抗疫取得完全勝利也不為過。
英國《每日電視報》在27日評論稱:「如果瑞典能夠獲得成功,證明封鎖政策毫無意義。」這個觀點雖然很極端,但是對於想重啟經濟的西方國家來說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對於很多國家來說,肯定不會等於本國疫情完全消失後開放經濟,而是在醫療衛生資源不被擠兌時就逐步解封。
包括法國、義大利、美國和德國這樣的國家都會選擇與病毒共存,一直要等到疫苗的出現。因此,能夠從瑞典抗疫成功中吸取經驗就成了重中之重,瑞典的成功將會很多西方國家興奮。
4月26日據NPR新聞報道,瑞典駐美大使Karin Ulrika Olofsdotter對NPR記者說,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大約30%的市民已經達到了免疫水平,到5月初該城市將達到群體免疫。
瑞典的學校、餐館和購物中心仍然開放。政府已經發布了社交距離的準則,不鼓勵不必要的旅行,並建議70歲以上的老人待在家裡。當局還禁止超過50人的聚會,並禁止訪問療養院。
群體免疫意味著特定人群中的大多數已經通過從疾病中恢復或通過接種疫苗而變得對傳染病免疫,但是有些研究人員已將某些地區的新狀病毒群體免疫閾值定為60%。
有分析認為,瑞典能夠成功有著多重有利因素,有些條件是其他國家也不具備的。
一、瑞典政府控制輿論的水平很高,民眾大多數能夠主動選擇保持社交距離,而且對政府實施的防疫政策支持率高達80%;
二、瑞典人口密度很低,每平方公里不足25人,地廣人稀是保持社交隔離的有利條件。相比來說,印度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50人,因此很難說其他國家也適合使用瑞典的抗疫方式;
三、瑞典獨居人口比例高,不同代之間的互動少,有保持社交距離的文化。相比來說,義大利等國年輕人和老年人同居的比例就很高,年齡人攜帶病毒會導致老年人大量死亡。
總之,能被世衛組織肯定說明瑞典抗疫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但是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條件學習。在歐美各國紛紛過了疫情高峰之後,瑞典的成功將會堅定部分國家羞羞答答走「群體免疫」之路的信心。
選擇與病毒共存需要很大的勇氣,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在賭博,人類抗疫最後的勝利還得依賴疫苗,在此之前任何探索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