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病毒已突變為兩個亞型 其中L亞型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
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3日發表的論文中提及: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L亞型和S亞型兩個亞型,其中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
上海澎湃新聞4日報道,論文通過對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病毒株已發生了149個突變點,而且多數是近期產生的。數據顯示,從佔比上看,L亞型更為普遍達到70%,S亞型佔30%。
3月1日,上海度微醫學檢驗所的技術人員在實驗室進行抗體檢測。日前,該醫檢所利用最新檢測技術——「疫」全查–IgM/IgG抗體聯合檢測,能在10分鐘快速獲得新冠病毒感染檢測結果。(圖片來源:中新社)
研究發現,L亞型在武漢暴發的早期階段更為普遍,在今年1月初後有所下降。作者認為,人為干預可能對L亞型施加了更大的選擇性壓力,如果沒有這些干預,L亞型可能更具侵略性並擴散更快。另一方面,由於選擇壓力相對較弱,在進化上較老且攻擊性較小的S型可能在相對頻率上有所增加。
另外,103個樣本顯示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亞型或S亞型中的一個。但其中一位近期有過武漢旅行史的美國患者可能同時感染了L型和S型新冠病毒。
鏈接:
防隱性感染 病例確診增血清檢測
綜合《北京日報》、香港《文匯報》報道,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4日的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新版方案中明確,確診病例增加血清學檢測,強調病原學檢測中檢測下呼吸道標本更加準確,出院患者應繼續隔離14天。
診斷標準中,確診病例在原有核酸檢測和測序基礎上增加「血清學檢測」作為依據,即「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陽性」或「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確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方案中提到的血清學檢測針對的是抗體檢測。「有的抗體出現得早,有的抗體出現得晚。抗體出現得晚,可能因為有些人是隱性感染,最初查抗原沒查到,但可以後來再看抗體出現了沒有。甚至有些無癥狀的人,也可以查抗體。」
新版方案還首次提到了「境外輸入病例」,要注意境外輸入性病例導致的傳播和擴散。
臨床表現方面,首次增加對孕產婦和兒童的臨床表現描述。例如,「孕產婦臨床過程與同齡患者接近」「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癥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
在治療措施中,增加「兒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慮使用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妊娠合併重型或危重型患者應積極終止妊娠,剖腹產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