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人,不意味著我攜帶病毒
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下,出現美國華僑在美國遭遇到不公正對待的事件,許多人對此表示批駁。
《紐約時報》網站近日發表文章,介紹了發生在一位女華僑身上的故事。
文章說:「在過去幾周里,我學會了擔憂可能比COVID-19更具傳染性的事情:種族主義和見證者的沉默。」
「我1月份剛從中國回來。如果你害怕我,起來離開我」
北京參考消息網13日報道,《紐約時報》網站7日發表文章,介紹了發生在一位女華僑身上的故事,現將文章編譯如下:
上個月我24歲。生日前一天,我走進一家美甲沙龍,給自己做一次生日美甲。
我落座後,一位美甲師走過來。她是一位50多歲的亞裔女性。她坐下來,我對她微笑。我看不出她是否也報以微笑,因為她戴著口罩。
這位美甲師看了看我的手,好像在打量我的手形,然後突然問:「你是中國人嗎?」我回答說:「我是,你呢?」
她趕緊說:「不是,我是越南人。我們沙龍里都是越南人。」
她接著說:「你知道,我們很害怕中國人,因為你們吃『怪異的』食物,而且還帶到這裡來。中國人,我不喜歡你們,你們很糟糕,很糟糕,很糟糕。」
我一下子甚至聽不到她在說什麼。當她繼續大聲抱怨時,我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她口罩的微微顫動上。
最後,我的聲音迸發出來,我說:「我1月份剛從中國回來。如果你害怕我,起來離開我。」那個美甲師默默地起身走了。附近的經理跑過來輕聲道歉。房間里一片寂靜。
「他們只看標題沒看故事」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走出家門後,我減少了與人的眼神交流。當我感到要咳嗽的時候,我咬住自己的舌頭,強忍著。
在一次聚會上,當我去和別人握手時,我本能地查看他們的手臂是不是有最輕微的後縮、瞬間的猶豫。
我到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的一家餐館吃飯時,我發現自己是唯一的中國人,這種意識堵塞在我的腸道里,比午餐時吃的任何東西都更難消化。
一段時間來,我看到這方面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從對中國人及其所謂「衛生問題」不留情面的貶損,到亞裔美國人在大街上漫步的照片被用作有關非亞裔冠狀病毒患者報道的封面圖片。
我認識到:聳人聽聞的報道和煽情的社交媒體讓恐懼的傳染性超過病毒本身。
我意識到我在美國的朋友們只是看看關於冠狀病毒的新聞標題,卻對其背後的故事一無所知。
他們不知道,我一個朋友的母親是醫生,從廣東飛到武漢,和其他成千上萬名醫護人員一道志願治病救人。
他們沒有看到醫生和護士臉上因連續數周戴口罩和護目鏡而留下的深深痕迹。
我的非亞裔朋友不看亞洲城市的互聯網活動——人們在隔離期間聚在網上相互安慰。
美國人沒有充分分享這些故事,因為他們真正想要分享的是恐懼。我的朋友們每頓飯都要低聲議論那些新聞標題引起的恐懼。
別被種族主義和成見傳染
那天我從美甲沙龍趕回家後,我和母親就給美甲沙龍的店主打了電話,要求讓我們到她店裡與她的員工談談。
第二天早上,我的母親、兩個朋友和我跟沙龍里全體亞裔女員工圍在一起。起初,沒人說什麼。但慢慢地,她們開始提出她們最擔心的問題:冠狀病毒的死亡率。
我拿出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份報告:COVID-19死亡率為2.3%。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死亡率為3.4%,但各國的死亡率不同。
我們還談到,讓中國人吃「怪異」食物的有害成見流傳下去,不僅對中國人不利,對所有亞洲人也不好。畢竟,在許多美國人看來,我們長得都一樣。
我們談話結束時,出現了短暫的沉默,然後一個女人走上前。她平靜地說:「這事也在我身上發生過。也是因為病毒,別人對我說過不好聽的話。」
她說:「顧客進來,一次又一次問我,我是中國人嗎,我去過中國嗎,我感染了病毒嗎?以前人們說不好聽的話時,我不知道該說什麼。現在我知道了。」
冠狀病毒是嚴重的。值得採取保護措施加以防範。我也很警惕。但在過去幾周里,我學會了擔憂可能比COVID-19更具傳染性的事情:種族主義和見證者的沉默。
每寫一個字,我都在想:即使在恐懼中我們也不能放棄愛,因為那是我們最需要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