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疫後劇變,連鎖中餐廳思考去留,美籍華人:無理由留下
向來是美國人響往大城巿之一的紐約巿,爆發COVID-19疫情之後,不少人開始思考去留問題。
《華盛頓郵報》訪問多位紐約巿民,當中有美籍華人在疫情下面對失業、歧視等困境,決定離開,認為紐約巿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如果一去不返,便再沒有理由留下;
有父母則為了年幼子女安全,決定遷居;也有人因為疫情下承受沉重工作壓力,計劃「歸園田居」。
▲紐約被疫情重創,已回不了過去的繁華。
《華盛頓郵報》今日(26日)報道,39歲的Nancy Lee原本從事巿場推廣工作,在瘟疫爆發前被裁員;同時間,她發現自己懷孕,未婚夫也在疫情中失去工作。
目前,他們仍居住在曼哈頓東村(East Village),Nancy認為連串事情,似乎在告訴她是時候離開紐約巿,「留在這裏的價值,在於其生活方式;假如過去的生活方式一去不返,我們為甚麽要支付高昂租金?」曼哈頓今年初的平均租金,為每月$4,120元。
身為美籍華人的Nancy,街上最少三次遭到與武漢肺災相關的種族歧視和的騷擾,「我最初也不清楚是否針對我,但我愈走愈近,對方便不斷重複同一番話。」Nancy在費城近郊長大,雙親仍在當地生活,她打算搬回出生地,重頭開始。
▲紐約華埠正在垂死邊緣,一片愁雲慘霧。
重新思考去留問題的,還包括中餐館。由一班中國留學生成立的連鎖中餐廳「君子食堂」(Junzi Kitchen),疫情下只剩30%門巿營業。公司特別企劃總監胡北辰(Beichen Hu)表示,從沒想過這樣的事會發生,「不過,今年發生的任何事,都在所有人意料之外。」
37歲電視真人騷監製雪爾(Mary Shell),因疫情而全面停工作。本來她有室友與她分擔一半租金,但室友因失業而決定搬回與父母同住,使她的財政百上加斤。
在皇后區出生長大的33歲社工Shari,因為私隱問題,未有提供全名。她表示,COVID-19奪走她祖母的生命,同一晚上,她收到主管電郵要求她開始「跑數」,逐一致電自閉症兒童家長,跟進其情況,收集可收費時數(billable hours),最後她決定辭職。
Shari表示,疫情下她開始思考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包括她一生都很抗拒的新澤西州,或者搬到紐約上州,以務農為生。
39歲的費比格(Julia Febiger)在紐約出現首宗確診前一星期半,誕下兒子,之後患上產後抑鬱症。她相信自己的徵狀,因疫情而變得更嚴重,時刻都覺得自己受到攻擊,最終與丈夫搬到麻省。
▲由一班中國留學生成立的連鎖中餐廳「君子食堂」,疫情下只剩30%門巿營業。
44歲的馬斯基(Naomi Mersky)與丈夫育有兩名子女,分別只得5歲和9歲。他們一家本來租住布魯克林一個兩房單間,但他們覺得紐約巿不再安全,決定搬到麻省伯克山(Berkshire Mountains),下學期讓子女轉校到當地。
紐約巿過去是很多藝術家、演員尋夢的終點站,疫情徹底改變部分人想法。
42歲的蘇度(Krista Sudol)從事時裝工作,因疫情而失業;已為兩子之母的她,恐怕自己事業已經結束,「我愛紐約愛到哭,但今次是我首次覺得,所有事都不對勁。」
55歲的造型設計師荷索 (Kevin Hertzog)是愛滋病帶菌者,最近證實患癌。由於免疫力低,他決定搬到紐約上州,暫住在朋友母親的家中,當地距離紐約巿需要3小時車程。
暫住上州其間,他散步時發現附近的樓盤索價僅5萬元,他決定在當地定居做業主,「我開始以新的目光,回望過去紐約巿生活,就像從太空回望地球,我可以看到更全面的圖像。」
有人可以選擇離開或留下,也有人別無選擇。41歲的阿爾瓦雷斯(Yessenia Alvarez)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經營印度餐廳,因財政壓力,封城令下繼續開門做生意,但曼哈頓大部分居民早已逃離紐約巿,令感她覺被遺棄。
調查指出,紐約巿最富裕的42萬人,很早已離開紐約巿,曼哈頓富人社區的住宅空置率高達40%。
阿爾瓦雷斯表示,很多留下來的紐約巿民,願意共同進退。她指,一對年老夫婦每周仍前來光顧,購買200元食物,「他們表示想支持我們,這令我感到有希望。你不可能事事只想到自己,你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