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到底有多勤奮?看看他們加班時候的狀態就知道了
印象中的美國人總是早晨6點多早早出門,下完3點就早早收工到沙灘上曬太陽了,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相比較其它歐洲發達國家的「自由」和「人性化」,美國人才是真正的「工作狂式」的模式!
一起來看看這才是美國給我們描述的他們加起班來到什麼狀態吧~
(圖片來源:路透)
1. 平均工作時間很長
也許美國工人最臭名昭著的習慣就是長時間工作。
根據知名統計機構蓋洛普(Gallup)於2014年的一份報告,美國全職工作的員工每周平均工作47小時,居世界上第一,明顯高於西歐發達國家。
但米叔默默想說,這也就是在西方國家中而已,在咱國人眼中部分美國人也是很愛”磨洋工”的。
2015年,CNN對全球發達國家工作時長做過一個統計,發現在這些國家中,美國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時間為34.4小時,遠超其他各國。
《跨文化交際》的作者Craig Storti表示,歐洲人認為美國工作狂式的工作實際上並沒有有效地利用時間。
「歐洲人認為,高成效的工作,應當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而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2. 美國人很少休假
(圖片來源:路透)
每個國家的休假時間各不相同,但美國人的休假時間似乎最短。
雖然大多數公司每年都為員工提供兩周左右的帶薪假期,但真正休假的美國人很少。
據僑報早前的報道,根據職業網站Glassdoor2017年的數據,儘管美國員工平均休假時間比前幾年多了,但數據顯示,休假並不總是意味著休息。即休假期間他們仍然會不斷地查看電子郵件、回復老闆的信息、或與同事探討問題,有時甚至要打電話或者參與視頻會議。
數據顯示,僅有54%的員工使用了自己的帶薪假,66%的員工在休假期間仍然工作,即使員工休假,他們仍然無法與工作絕緣。
所以問題可能就出在這裡,當知道最終會花費一部分時間在電腦上,很難再有休假的興趣了。
相比之下,像瑞典這樣的國家,每年有5周左右的帶薪假期,所以他們對美國的工模式都十分抗拒。
3. 產假也少得可憐
(圖片來源:路透)
根據2014年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美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阿曼這些國家一樣,不保證女性有帶薪產假。雖然有無薪產假,但《家庭與醫療休假法》規定,最多也只能休12周,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少很多。
例如:在芬蘭,孕婦可以在分娩前7周開始休假,並且假期可以一直持續到分娩後的第16周。而准爸爸有8周的帶薪假期時間陪伴自己的妻子。
不僅如此,據新民網報道,荷蘭社會與勞工部Koolmees部長對外宣布, 從2018年開始,在嬰兒出生後,新生兒的父親將會獲得一周的帶薪假。
目前,新生兒父親在嬰兒出生後只有兩天的帶薪休假,一天用來陪護孩子生產,一天用來去市政府辦理孩子的出生手續。
從明年開始,兩天的假期將延長為一周。新生兒父親還可以在嬰兒出生後的頭六個月內再獲得五個星期的額外假期。在此期間,他們將獲得70%的工資。
*註:根據2008年的數據,法國夫婦兩人法定的產假天數合計為318周(足足有6年的時間),其中有薪產假為22周。西班牙夫婦兩人合計為312周,其中有薪的產假為18周。德國和瑞典,夫婦休產假的天數不如法國多,但帶薪的產假天數卻是經合組織國家中最多的——德國夫婦法定可休天數合計是170周,有薪產假47周;瑞典夫婦合計163周,有薪產假也為47周。英國新生兒父母享受的產假時間在歐洲國家居於中等水平,夫婦法定的產假天數合計80周,其中有薪產假13周。
美國人在對於休假態度上,女性還能被理解為把家庭放在首位,而男性則會被別人認為對職業的懈怠。
4. 美國人喜歡坐在辦公桌前吃飯
(圖片來源:路透)
美國人還因時刻把自己綁在辦公桌前而聞名。根據2015年的一項調查,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會在午餐的時候離開辦公桌,大部分人都是邊吃飯邊工作。最可怕的是,數百萬美國上班族還會為了工作而不吃午飯。
看看法國、西班牙、希臘和其他歐洲國家,午休時間常常超過一個小時,而且基本上沒人坐在電腦前。
5. 美國人很少午休,也懶得活動
在美國,即便是吃完午餐,他們也懶得出去走走,而是一直埋頭工作工作。看到身材大隻的同事午餐時拿出一份塞牙縫都不夠「火雞三明治」或者「便當沙拉」,忙起來確實會邊吃邊做事,但是工作的忙碌還是與公司大小、城市位置、行業有著直接聯繫。
而在瑞典,大部分上班族都很享受「fika」,這是一些公司制定的比接杯咖啡時間長的休息時間,公司員工會在這時候聚會和社交。許多北歐公司都在每天的工作中準備兩個休息時段,一個上午,一個下午。
研究表明,工作中偶爾起身休息一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恢復注意力,更好地記住各種信息。
6. 下班還會發電子郵件
(圖片來源:路透)
很多國家認為,美國最糟糕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下班後還會給同事發郵件,或者繼續回復郵件。
在其他文化中,對於工作和個人生活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分,兩者很少互相干擾。Storti提到,法國在這方面就採取了比較極端措施,允許員工在工作時間後,不用回復與工作相關的郵件。
「在歐洲,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內會100%投入,但是他們回家之後,一切就已經結束了。他們很討厭被工作的事拖到很晚。周末的電子郵件也是這樣,即使是發件人也沒指望收件人會立即回復。」
他還提醒,「如果他們周一來公司的時候,看到你在周天給發了郵件的話,會為此感到十分不爽。在他們的觀念里,美國人就是這樣,工作生活攪在一起,不會停止工作。」
米叔在大學時,教授們回復郵件都很及時,甚至有次小組熬夜討論時遇到問題,晚上1點給導師發郵件,導師居然秒回,總之,養成隨時隨地刷郵件的習慣不會錯。
(圖片來源:路透)
7. 美國人不怎麼和同事打交道
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美國人在工作場所之外與同事有社交活動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在工作之外與同事見面,通常是在特定的場合,比如慶生或者升職。
但這不是什麼好現象,因為根據Accountemps的一項調查,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員工和57%的高管認為,當你和同事是朋友的時候,工作效率會有所提高。
(圖片來源:路透)
8. 美國人對自己的工作沒什麼自豪感
大多數美國人不像其他國家的員工那樣,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充滿認同。
日本就非常尊重那些成就「shokunin」的人,大概客可以理解為「精通某一行業」。福特漢姆大學教授Ben Cole二月份在《商業內幕》雜誌的一次採訪中表示,美國人都很兢兢業業地工作,以此養家糊口,但他們中很多人都忘了「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
Cole說:「在美國,很多員工認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養家糊口,其實一份工作歸結到底,是需要自我認同的。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認為自己在做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9. 美國人的工作滿意度也不高
根據Universum的2016年對世界各國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很多國家都把美國甩出去一大截。美國位居全世界上第36位,和南非、菲律賓和哈薩克差不多。排名前五的國家是:丹麥、挪威、哥斯大黎加、瑞典和奧地利。
(圖片來源:路透)
10. 美國職場等級分明
美國人都很看重商業頭銜,如果某個人是博士學歷,就一定會尊稱其為「XX博士」,稱呼教授職稱的人也一定會加上「教授」這個頭銜。
雖然很多教授是博士,但學生往往稱呼教授為「DR.XX」而不是「Professor xx」。在美國無論什麼職業,只要是博士學歷,稱呼「Dr」一定錯不了。
商業公司也是如此,對於級別較高的人也不會直呼其名。並且,美國人在工作中就算有什麼意見的話,一般也不會直接挑戰上司的權威。
相比之下,丹麥這類北歐國家的公司,同事之間的「平等度」就更高,沒有那麼在意頭銜和職稱。
丹麥裔美國作家Kay Xander Mellish在LinkedIn上寫道,「他們敢於挑戰自己的老闆。丹麥的員工更喜歡那種『開放式政策』,能自己獻計獻策的,告訴他的上司,或者是公司經理他真實的想法。」
如果他同意經理的策略或者觀點,他會直言不諱地說出來——因此在丹麥很多公司的會議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言。
(圖片來源:路透)
11. 美國老闆們更「事無巨細」
喜歡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專註每一個細節,是美國老闆和丹麥這類北歐國家老闆在工作方式上的另一個不同。
Mellish表示,在丹麥,老闆們更傾向於獨立工作,只有必要的時候,才會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工作上,從美國大學起,學生們就已經被天天植入「團隊合作棒棒的」、「未來你們是離不開團隊合作的」。
因為在課程設計中無處不在的「團隊合作」,很多校方會要求教授的課程設計中必須加入:小組作業、小組討論、小組演講等「團隊」形式。但實際上,學生們抱怨連連,每學期每個班都會有小組間為此撕逼事件發生。
另外,當兩國人在一起交流時,美國老闆的專註點是每一個細節,丹麥人腦子裡卻是,「為什麼他們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我?我真的不需要知道這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