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美國人怎麼了?為什麼不出來工作了?
美國缺人,這早不是秘密了。美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勞動力短缺危機,從服務業到高端行業都招不來人,以前工作的那些人都去哪兒了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覺,現在不論去哪裡,無論是超市、咖啡館還是飯館,都貼著招聘廣告。打開電視或者網路也能看到一些企業招人的信息。
我們普通人有沒有被影響呢?
答案當然是有。
因為缺人,我家門口的咖啡館關了開開了關,原先一周營業7天,每天12小時,現在改為一周營業5天,每天8小時。
去餐館要花費比以前更多的時間,無論是等服務員過來點菜還是等著上菜,吃頓飯不花個把小時基本不可能。
美國人怎麼了?為什麼不出門工作了?
這個問題首先要考慮到的是,新冠疫情極大的改變了美國人處理工作的方式以及如何優先考慮他們的生活。
美國勞工部數據表示,儘管2021年7月就業人數比2021年6月增加了300%,但實際上美國企業仍陷在缺人的狀態中。
顛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大震蕩被稱為「辭職大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但這實際上只是冰山一角。
辭職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新冠疫情甚至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觀。
以下是幾個美國人身上發生的小故事。
環境因素
喬治亞州的Eva Lynch之前在專賣店工作多年,她喜歡與顧客聊天、互動、為客戶推薦化妝品、服裝或珠寶等。
但新冠疫情偷走了她熱愛的職業。
疫情前她在Douglasville的一家專賣店做銷售,新冠來襲,專賣店不得不在2020年春季關閉了一個多月。
當專賣店5月份重新開業時, Lynch敏銳的發現,客人遠遠少於過去,即使有些大膽的客人願意進店消費,也不得不保持安全距離,大家還各自帶著口罩,沒有了往日熱情交流的場景。
Lynch最終於今年4月辭去了專賣店的工作,轉而加入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擔任招聘人員。
現在,她大部分時間都在線上與潛在的員工交談,討論這些人在工作中需要什麼,希望什麼,要去哪裡。
當被問及到為什麼行業跨度如此之大,Lynch說:
「我的職業轉變是被周圍人影響的,我看到前同事們紛紛跳槽,他們在其他行業站穩腳跟,做得很好,這讓我覺得我也能做到。我更喜歡跟人溝通,所以我換了工作。」
客觀因素
Mike Petchenik曾是WSB的電視記者。他喜歡記者這份工作,卻不得不在今年7月1日辭職。
他在WSB負責早間新聞部分,每天凌晨兩點多就開車上班了,他和孩子們的互動比較少,基本都是保姆、課後輔導人員在照顧孩子的課業,這樣的生活堅持了12年。
新冠讓Petchenik一家陷入困境,也讓很多有孩子的美國家庭陷入困境。
學校關閉、幼兒園關閉,即使是重新開放,也是今天改時間,明天有孩子病倒等等讓按部就班工作的父母措手不及的事。
最終Petchenik扛不住辭職了,他現在在一家諮詢公司工作,總部位於芝加哥,工作性質讓他可以在喬治亞州的家裡工作,這點是他最滿意的。因為他多了很多時間照顧小孩子。
政治因素
Melanie Hollifield在醫院工作了16年,她說:我受夠了!
在新冠疫情初期,醫院將她的工作時間減少了一半,這讓她的收入驟減。
她向醫院反應,醫院也做出了調整,例如讓她在急診室進行新冠檢測工作來增加工作時間,但她從未接受過相關的技能培訓;此外,她還需要周末去某個學校作為按摩治療師繼續工作,所以她累了。
現年50歲的Hollifield說:
「我不會再回到醫療保健領域。我熱愛我的工作,我付出了100%的精力。但危機真正來臨的時候,他們會棄之如敝屣一樣拋棄你。」
當然「政治」也發揮了作用,新冠疫苗成為美國目前兩極分化問題之一,很多人認為強制接種疫苗是政府或僱主的過度干預。
Hollifield工作的醫院要求員工必須接種疫苗,她拒絕了,等著醫院最終解僱她。
心理因素
在新冠疫情初期的恐慌中,美國政府發錢讓很多人手上余錢多了。美國的儲蓄上升到創紀錄的水平,所以在權衡工作時美國人也多了很多選擇權。
46歲的Ilona Knopfler是高檔餐廳的管理者。
新冠疫情初期,她任職的高檔餐廳只能靠外賣維持時,看著空蕩蕩的餐廳,她陷入了反思。
多年來,她第一次考慮自己人生中的優先事項。
「圖片來源:HYOSUB SHIN / AJC」
她7年來一直醉心事業,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
新冠讓她轉變了。
Knopfler於今年5月辭職,跑去賓夕法尼亞州爵士音樂節當歌手,然後被人發現成為某行業顧問。
這工作讓她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時間,她有時間回法國看望已退休的父母。
Knopfler說:
「我意識到生命短暫,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留給愛的人。父親他已經85歲了,我還在等什麼?」
以上都是當地美國人的例子,那麼華人呢?有改變嗎?
以作者有限的朋友圈來看,華人多半工作上變化不大。
首先因為華人勤奮,做不到拿了國家補助金就躺平,很多人還是認為有份工作是最好的,輕易不會變動。
其次華人大多就職在疫情期間可以在家工作的單位,這一點也是華人辭職率不高的原因。
關於那些有自己公司的華人,多數在這一波疫情帶來的股市高漲中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財務自由」。
當然是因為我的眼界太有限,圈子太窄,只能看到身邊華人的經歷。
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討論在美華人新冠疫情期間的生活。
美國這一波高辭職率引起了全球人的討論,媒體也一直試圖挖掘背後的原因。
國內媒體也不例外,前陣子澎湃新聞的記者找到我了解情況。
在談到高辭職率的時候我說,不能只看到高辭職率而忽略了高就業率。
很多人都是向上找工作,或者是找一個不用朝九晚五的工作,新冠疫情和政治(尤指2020年5月25日佛洛依德事件及其此後BLM運動),讓人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了吧。
之所以給「明白」打引號,是因為十年之後再回頭看,興許大家也都不這樣認為了。
現下的事只能交給時間去沉澱,而我們,享受現在的生活就行。